APP下载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2016-05-30林丽卿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例心理学读书

林丽卿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意思是读书时低头昂首、泛览流观之际,就可穷尽宇宙间的万千事理,怎能不快乐呢!古人尚有如此的读书志趣,作为肩负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把终身读书作为一项使命。

一、“周情孔思正追寻”——从“浅阅读”延伸

唐人颜真卿《劝学》里说:“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意思是读书时不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当今流行的“浅阅读”是有人“引笑”的轻松阅读,同时也是获取信息的阅读。“浅阅读”环境中的人们,就像是在资讯海洋中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这儿吃点儿、那儿吃点儿,以汲取最多的养分。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让“浅阅读”成为教师放松身心和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但是,在“浅阅读“的环境中要获得更有效的专业发展,必须进行阅读的延伸。

一是带着问题读。根据你的问题,在“浅阅读”中选取你关注的信息。一条信息的意义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面对海量信息,所能做的只能是选取自己兴趣的或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内容来读。笔者曾有段时间一直在思索语文教学人文熏陶如何更有效的问题,在《中华读书报》上看到《何谓积极心理学》一文,眼前一亮,认为积极心理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笔者进行了延伸阅读,从互联网查找了有关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文献,并购买了积极心理学的书籍阅读。结果就有了《积极心理学视野的语文教学》一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上的发表。

二是在“浅阅读”中“读书得间”。清代有学者说过,“读书所贵,得间后可”,意思是,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书中读出自己的空间。现代学者季羡林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到杂志缝里才能找到新意。……因为,一般说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往往只谈一个问题,里面是有新意的。你读过后,受到启示,举一反三,自己也生新意,然后写成文章,让别人也受到启发,再去举一反三……”读书得间的方法有多种,而善于联想与想象,是其重要方法。笔者在浏览“互联网+”有关信息时,想到了语文教学“一课一得”,有了“一课一得+”的新想法,经过反复思考,写出了《“一课一得+”的语用抓手》一文并发表。

二、“穷年竹根底”——在专业阅读中求通透

宋朝诗人张拭《青枫峡》“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流露了其穷根究底的读书主张。教师的专业阅读要“穷年竹根底”,读懂,读透。

“浅阅读”能获取有关信息,但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是对教育名著、教育专著的阅读,是有灵魂参与的阅读。

专业阅读要力求读懂读透。一是读懂。不仅要能够领会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而且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的观点进行阐释。这里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基本过程,一方面是对作品的“内化”,即能够真正领会和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另一方面是对作品的“外化”,即能够运用自我的语言和概念对作者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解释和分析。二是读透。在能够有效理解作品的基本观点之后,就需要进一步理清作者背后的分析和论证逻辑。这一过程意味着研究者不仅要对作品所嵌入和勾连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有所把握和理解,而且还要能够对支撑作者基本观点的思路理据有所洞悉和领悟。

专业阅读的读懂和读透,来自多思。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其《读书与书籍》一书中指出:“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教育专著的专业阅读,要通过思考,抓住文本的基本观点、文本如此立论的依据,以及如此论证的逻辑性,而不是抓住片言只语就随便发挥。

专业阅读的读懂读透,还来自教育教学实践。“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阅读教育理论,要结合教育实践,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结合优秀教师的课例,他们的课例是对课堂教学理论的最好阐释。把阅读课例与课堂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觉。

专业阅读的读懂读透,还来自过程,需要时间的“熬煮”,诚如作家铁凝所言,“任何一本好书给读者的营养是缓慢渗透的”。由于阅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维度。伴随着社会及环境的变迁以及自我心智的日渐成熟和丰润,对同一部学术作品,我们有可能读出不同的视角和多维感。因此,时间的积淀和浸润,对于我们阅读某部学术作品显得尤为珍贵,也是我们据以穿透过去、站在现在和未来,进而将个人的经历贯通于社会历史结构的有效利器。比如,对于“教学对话”,相信多数教师与笔者一样,今天对其的理解与十几年前课改初期的理解大不一样,不会再是那么肤浅了,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更多的是从实质上理解对话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笔者《积极教育——语文教学的新思维》一书的编著,就是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专业阅读的副产品。笔者从“浅阅读”获得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信息后,进行了延伸阅读,并进行了专业阅读。既读斯奈德·洛佩斯沙恩《积极心理学》和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专著,也阅读期刊上有关积极心理学应用的大量文献,以及期刊上大量的课例,理论与课例相结合的深度阅读,催生了笔者第一本书的出版。

三、“观山观水皆得妙”——在多学科阅读中提升境界

宋人黄庭坚诗云:“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联想到读书层面,不管读什么书,都能够窥其奥妙,哪还有什么能够污染我们的心灵呢?!

教师阅读的“观山观水”,从文史哲的层面来说,可以读一点哲学,读一点历史,读一点文学。读一点哲学,能让自己保持童心,维持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总是会发现问题,从而拓宽我们观察的视野,改变我们观察的角度,认识事物的确定与不确定因素,认清事情之间关联的复杂性,并能多一点方法论的意识,能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读一点教育史,可以更全面地看问题,在教育史的长河中审视当下的一些时髦的说法与做法,区分精华与糟粕,诚如教育家吕型伟所告诫的“教育工作者要读教育史,要知道前人都研究了一点什么,有哪些理论。这些理论后来又怎么样,有什么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在什么基础上去发展它,这才是聪明人”。读一点文学,除了人文熏陶以外,还可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教师阅读的“观山观水”,还可以是听几段音乐、赏几幅字画,既怡情、又长见识,有时还可以触发联想而有意外的收获。记得几年前笔者在欣赏国画时,突然灵光一现,从国画的点染联想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由此写了《春风十里路——阅读教学中的“点染”与“点化”》一稿在《新教师》发表。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提高自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勤于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法宝,让我们多读书,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例心理学读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我爱读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课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