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2016-05-30庄惠彬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回形针小组长学校德育

庄惠彬

【摘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习惯与素质都是人的第二天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习惯养成教育。[1]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体验式的素质拓展活动被越来越多地用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通过高三毕业班的一次素质拓展活动来思考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素质拓展

1、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2]

2、素质拓展

2.1 素质拓展的理论依据

素质拓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得来。

2.2 素质拓展活动的必要性

素质拓展活动的策划乃至实施过程,从多个细节中,都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进入了备考冲刺阶段,伴随着紧张学习,同学们也感受到了高考的压力,过大的压力容易让学生出现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素质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绪的舒缓,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思想境界上得到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

2.3 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本次活动采用简单而又富有意义的四个活动来串联,由破冰(兔子舞)——坐地起身(分享)——一杯水的容量(分享)——励志歌曲(合唱)四个部分组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树立与培养起来的小组长,他们的领导力、执行力,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3.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习惯养成教育渗透

3.1 兔子舞——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作为破冰活动,领舞者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大家,让小组同学有打破尴尬、积极参与活动的心态,这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中培养起来的小组长此时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体现。这些学生的身先士卒的做法,很快将各小组成员带进音乐和舞蹈中,笑声此起彼伏!克服心理障碍,让内向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为破冰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2 坐地起身——良好的团队协作习惯

小组长在活动开始前组织组员模拟、讨论、调配男女生位置、共同制定起身口号及节奏等,并且在初次失败后能够召集小组成员分析探究失败原因并重新制定起身方案,让我们看到了小组长在教改中培养起来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小组同学积极有序的配合的良好的团队处事习惯。

3.3 一杯水的容量——克制自己、服从指令的习惯

这是一项体验与分享相融合的活动。装满水的杯子能够再放多少回形针,会让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同时,也能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围坐在放着水杯的桌子周围,每人每次2根回形针,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一轮一轮地放。虽然每个人都想看看自己手中的回形针落进杯子后水是否能够溢出,但是并没有发现学生出现急于求成、混乱投放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同学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服从指令的习惯。

3.4 活动分享——敢于表达的胆识和积极正向的思维习惯

任何一次的素质拓展活动,都必须将活动项目的活动意义在分享环节进行升华,才能够达到素质拓展活动的目的。

在“坐地起身”环节,一个个融合团体协作、励志向上的词语从学生们的嘴巴中迸出,让老师们倍感欣慰。第一小组同学主要强调“准备——配合——接纳”,说明了小组团队协作习惯的养成。第二小组强调“排队——协商——团结”,说明了小组团队沟通习惯的养成。第三小组强调“不抛弃,不放弃”,说明了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养成。第四小组强调“求教——不抱怨”,说明了学生宽容心态的养成……

在“一杯水的容量”环节,极限、潜力、能量、价值……等等正能量的词,让在场的所有同学真正体会到了如何在高三的冲刺阶段化不可能为可能,如何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付出自己的极限努力去获取最大的价值……

活动在最后的大合唱《相信自己》的歌声中结束,学生们用激情澎湃的歌声,唱出了青春的精气神,也让抑郁的心态得到了释放,为高三接下来的冲刺准备了更充足的动力。

4、总结

德育即育人之德,就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如果说学校德育工作是树人的伟大奠基工程,那么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则是学校德育中的奠基工程。[3]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勇气、毅力、责任心、荣誉感、自控能力以及积极的价值观。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各种好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也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接受的新方法。中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更好地適应各种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钟玮,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25):40-41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

[3]韩艳,关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12):65-67

猜你喜欢

回形针小组长学校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分餐小组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漂浮的回形针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还是不错的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