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扬创新灵性 放飞个性空间

2016-05-30陈意针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灵性三角形面积

陈意针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种基本财富,个体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宽松的氛围——张扬创新灵性的前提保证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克服旧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课堂情景犹如渔夫的鱼饵,鱼饵越适合鱼的口味,渔夫的收获越多。同样的道理,课堂情景创设得越好,就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 ;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掌握学习方法——张扬创新灵性的缤纷舞台

素质教育的根本特点是:教师必须把主题精力集中在科学地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只是“听”者、“答”者,而且是“问”者、“说”者,不仅是“学”者,而且会从“学”的领域扩展到“教”的参与。教学中,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成功的机会,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自我展示,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在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上,重要的是“引”,是“放”,而不仅仅是囿于一般的“给”。

1.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的需要,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主要在校期间形成和发展,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视以学生的学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争着说: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就促使学生寻求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途径和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对解决方法策略提出假设,从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并通过小组合作形成,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学生真正会学。经常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必有长进。

2.让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常问学生是否有疑问,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有时学生不会提问题,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完某个内容时,不妨来个“回马枪”,对学生自认为掌握的内容问个“为什么”,“如果不这样,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吗?等,鼓励学生打破框框,多角度质疑,标新立异质疑,能在预习中质疑,针对课题质疑,在练习中质疑等。时间长了,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有了质疑能力,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地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格能力。

3.让学生学会发现

学习活动不仅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高度,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善于“异想天开”。要努力创设情景,点燃思维的火花,要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新的发现。

三、成功的体验——张扬创新灵性的不竭动力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解答了一道难题,或比过去有所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兴趣。此时必然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当学生作业工整,正确率高时,在本子上印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对回答出色、思考问题有独到见解时,我也及时以热情洋溢的语调进行肯定,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向他们点头微笑,或发动全班掌声鼓励等。集体表扬最能温暖孩子的心,最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教师对学生“成功”的肯定,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使学生把“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潜力发挥出来”,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唯一途径。

猜你喜欢

灵性三角形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巧用面积求坐标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