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青年政治意识的网络表达
2016-05-30刘彩薇
刘彩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的转型,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也相应的出现了新变化。在政治常态下,对宏观政治性的话题呈现冷漠化;对热点、焦点事件中的政治意识表达呈现疯狂化、爆炸化;反向表达成为新趋势,针对这些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此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意识表达;网络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新媒体
不同的人对新媒体的理解是不同的。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教授说:“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是高科技术支撑下的出现的媒体形态。
(二)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一定的政治主体对于国家政治制度、政治集团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与政治相关事宜所形成的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意识属于观念上层建筑,也属于思维和心理认知方面,影响着一个人的政治行为,也是我国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的基础。
二、新媒体视角下,青年政治意识网络表达呈现的新特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的实施,目前我国政治愈发民主健全,经济更是迅速腾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青年政治意识的表达也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现象、新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青年政治表达的方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若有相关政治人士在微博上针对某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必会掀起一些风波,因为有大批的网民会参与进来在平台上进行互评,强烈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在政治常态下,对宏观政治性的话题呈现冷漠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决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濟。青年往往对国内总是处于理论层次的宏观政治性问题渐渐的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关注点不再限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国际综合实力等宏观的事件。
(三)对热点、焦点事件中的政治意识表达呈现疯狂化、爆炸化
有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程度和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应该是一把双刃剑,过多、过高、过分的政治参与可能会导致政治参与无序、参与爆炸。青年虽对宏观的政治性话题比较冷漠,然而对热点、焦点事件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事件在表达时呈现集中化、极端化如最近的一次网民爆炸现象是2016年猴年春晚前,针对春晚节目中没有六小龄童老师的表演,广大的网民发出了反对、指责、谩骂的声音,这应该对他本人造成了一些伤害。
(四)反向表达成为新趋势
我国进一步全面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出现了分化。出现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医疗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步履维艰、疯狂增长的房价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使得当代青年不得不发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倾向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在民生或社会问题上,青年政治表达呈现反向式的趋势。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房价问题,社会大众总是会通过批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而非一种正向表达。另一方面也反应出青年有一种从理想走向现实,切实维护自身及社会大众的利益。
三、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针对上述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现状,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一是从青年个人角度,是其自身权利主体意识的觉醒;二是从社会发展角度,现代网络技术是主导力量。
(一)权利主体意识的觉醒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越来越多青年人接受了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了解到自身享有的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出版、集社等,然后内化为一种意识、素质、素养,权利意识也从思想上开始外化为行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众在满足物质生存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更加深切的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可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现代网络技术是主导力量
互联网、大众传媒已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新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大大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益和进行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其中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或维护权益或表达诉求。
四、新媒体下,规范青年政治意识的表达
规范青年政治意识的网络表达,主要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思想上,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青年网络政治意识表达方向;行为上,要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的监督。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青年网络政治意识表达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变要先从思想开始。我们要根据青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积极利用网络政治资源,及时的对青年加以教育和引导,使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更加规范、和谐。
其次国家指导思想高度来讲,要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要增强对国家、政府和党的信任。网络不同于现实社会可以看的见摸得着,这种虚拟行为又不能等同于现实社会的实践,确保其表达的政治方向是正确向上的。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社会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内化自己的思想;二是可以用先进的、科學的主流文化占据网络的主要阵地,积极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提高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我国政府的认同,引导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的正确方向。
(二)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的监督
在网络中,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不受过多的道德谴责与束缚,带有很大的自由性,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但是网络社会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为此,我们除了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外,还要构建网络技术监控,网络伦理约束等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海蛟.政治意识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谢昌逵.改革开放中的青年和青年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刘宁.建国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考察与探讨[J].社会主义研究,1991.
[4]郗杰英,刘俊彦.1978-1998:充满机会和希望的中国青年[J].中国青年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