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角新观点

2016-05-30

求知 2016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爱军在5月24日《光明网-理论频道》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有强大生命力,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必须要能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力”。一句话,马克思主义要永葆青春、要有生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始终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978年以来,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正确理论。这样的理论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是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这样的理论是有有效性的,是有实实在在话语权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克思主义要永葆青春,必须着眼于“中国问题”,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要让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生命力,必须直面“中国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问题;必须研究“中国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要把“中国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题和核心,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基本的评价标准。始终能直面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怎么可能不“保鲜”呢?

杨于泽在4月8日《新京报》撰文说,不久前,一些地方推出一项组织人事政策,鼓励在职50岁以上正科、副科级领导干部提前离岗,实际上是提前退休,优惠条件是提高级别、增加待遇等。有些干部觉得很实惠,乐而从之;但也有的地方引发了群众的强烈意见。这只是表象,本质上似是而非。50岁左右的干部,正当年富力强,家庭负担减轻,精力旺盛,经验丰富,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一刀切地以年龄定上下,有违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现在中央正在纠正的错误做法。“老干部”与年轻干部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互联网行业曾经流传过“三十岁退休”的说法,但在政府机关,经验丰富才是优势,不分青红皂白地让50岁的人离岗退休,可以说是人才浪费。虽然干部“早退”经常打着让贤、干部年轻化的旗号,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容易走样,成为一种恶劣的“官场权谋”。比如有些机关、单位,只要“一把手”一换,中层干部就要随之动一动,这已经是一种盛行多年的潜规则。换中层,一是安排一批领导的亲信,二是清除前任的影响力,三是觉得还是用新人顺手。对此很多人因为长期习惯了,也是看透了,所以都抱着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从近几年来查处的一些官场腐败案件来看,调整干部经常带来或者掩盖着买官卖官。据一些基层干部总结,买官卖官主要发生在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换届选举”时,另一个是“上任离任”时。

姚鸿在《红旗文稿》第7期发表文章认为,分享经济通常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闲置资源向附近的需求者提供及时服务的新型商业形式,分享平台对供需双方进行资源重新配置与组织管理,创设出新式的品牌与服务,并收取特定比例佣金。分享经济模式通过对使用权的重新安排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又为市场需求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更好统一。从长远视角看,分享经济将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1.满足临时性的供给与需求。社会化生产与消费中,供需双方的供需意愿通常短暂且分散,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提供并匹配供需信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满足临时且分散的需求,避免浪费,如此可极大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2.满足临时性的雇佣与就业需求。比如在汽车共享领域,“专車”司机可根据自我的时间和意愿决定是否提供服务,而乘客也无须长期雇佣司机和车辆就能满足临时性的用车需求。这种汽车共享模式能够降低社会生产的总体成本,也可以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满足了劳动者额外就业的灵活性。3.盘活闲置社会资源的能力。无论是房屋、汽车还是劳动者的时间等资源,经常处于闲置的状态,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投入生产和使用,能够大力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减少浪费。4.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分享经济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的供需特性,这决定了每个个体既可是生产者又可是消费者,为社会劳动者提供更灵活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又能以较为经济的方式满足消费需求,减少生活支出。

张卫良、何秋娟在《红旗文稿》第9期撰文指出,第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的“网络自由”是侵犯别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因而“网络自由”只能是西方国家的自由,而不可能是平等的自由。“网络自由”说到底就是西方国家为实施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排除障碍而定制的概念,其目的决不是促进各国网络自由平等发展,而是为西方意识形态战略在网络空间的推行提供合法性的依据。第二,网络主权的国际公认性使得“网络自由”无以立足、不攻自破。网络主权的存在具有客观逻辑。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使网络主权,网络主权的客观存在已成为国际共识。而且,网络主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上的依据,是各国发展网络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第三,西方国家的“网络自由”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逐渐平民化和世俗化,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子的学术议题或政治精英的政治议题,而是逐渐成为广大普通网民的生活议题,波及和影响到了更广泛的人群。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在我国网络空间的传播和煽动,严重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阵地的话语权。第四,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既加强技术防卫力量,又强化“心防力量”。现阶段我国一方面要加快提升网络技术发展水平以抗衡美国等西方网络强国的入侵,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心防力量”,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战略的网络攻势。需要大力培育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和“免疫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国内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并改进和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使广大网民在思想深处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党的领导,自觉抵制错误思想、不良言论的侵害,并与之开展斗争。责任编辑:褚小钢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