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清区释放民间资本活力的调查报告
2016-05-30张林才
张林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各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也逐渐成为关键性问题。基于此,笔者拟从审判视角对武清区民间资本活力的释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虽难以完整反映武清区民间资本的全部情况,但力求能有窥斑见豹、落叶知秋之价值,从而为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活力、促进武清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从审判层面分析,在买卖、承揽、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的民间资本,由于交易行为通常涉及实体经济领域,所以一般被认为资本活力较好,而在纯资本交易领域发生的纠纷,因涉及的民间资本并未实际直接进入实体经济,难以直接促进带动经济发展,所以一般被认为资本活力较弱,而此种交易引发的纠纷在審判层面又集中表现为民间借贷案件,所以,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及涉案标的额的基本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地区涉诉民间资本活力的整体情况。
从武清区近十年来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来看,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从2004年的155件到2014年的787件,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4倍之多,年平均增长幅度为40.77%,基本相当于全国平均增幅的2倍,由此可见,武清区近年来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及增幅均较大。
从武清区近十年来民间借贷案件的涉案标的额来看,总体也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年涉案总标的额从2004年的432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36207万元,同比增长了80余倍,年均增幅为8倍之多,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增幅尤为显著。
从以上两组数据分析,随着武清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所持有的资本量显著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武清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大量的民间资本脱离了原有的实体经济领域,开始以民间借贷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而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及涉案标的额的持续大幅攀升,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进入资本市场的民间资本在寻求利润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相应的,其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从审判视角分析观察,武清区涉诉民间资本数额庞大、活力不足的整体特点显而易见。
1.武清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民间资本量较大。从全国范围看,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民间借贷活跃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民间借贷案件数量与各省区市GDP绝对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75,两者正相关度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民间借贷案件既是法律问题,更是经济现象。从武清区近四年来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年均增幅高达20.15%。同时,职工年人均工资和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基本呈现持续稳步上升态势。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武清区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资本也得以大量形成聚集,并逐渐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利润,从而引发了大量民间借贷案件。
2.武清区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从涉诉民间借贷纠纷中原、被告住所地的地域分布情况看,原告方作为出借人,即民间资本的来源渠道,其住所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街道,如杨村街、徐官屯街、王庆坨镇、汊沽港镇、梅厂镇,总体占比高达73.25%;而被告住所地,即民间资本的去向,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乡镇街道,如黄庄街、崔黄口镇、河西务镇、南蔡村镇、城关镇,总体占比高达64.36%。由此可见,武清区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导致各乡镇街道对资金的需求出现差异,从而为民间资本在供需关系调整下的自然流动提供了内在的市场动力。
3.传统融资渠道成本依然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主要的融资功能,但其审核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审核条件严格等因素产生了较高的融资成本,国家对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的控制,也往往使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望而却步。对比之下,民间资本因审核程序简单、周期短、放款快等特点优势更为突出,所以,在资金供需关系的调整下,民间资本自然更为融资者所青睐。
就武清区情况而言,从审判层面分析,近五年,武清区涉诉民间借贷案件与金融借款案件的对比值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民间资本正在逐渐挤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市场份额,即便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背景下,传统融资渠道成本较高的顽疾依然没能得到根本性“医治”。
4.民间资本与新兴产业对接平台匮乏。在审判中,我们发现,民间借贷案件的原告多为个体工商户或原私营企业主,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其原来经营的产业均出现市场萎缩、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导致其经营规模逐渐减小甚至停业。同时,经营者受到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又难以转入其他新兴高端产业,致使其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货币资本处于闲置状态,此时,在资本逐利属性的推动下,这些个体工商户以及私营企业主便将其持有的大量资金,以民间借贷的形式投放到资本市场。然而,由于这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对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缺乏专业化的评估能力,且对各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不明,致使其持有的大量资金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进入新兴产业的实体经济领域,从而导致其在资本市场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显得“一波三折”,甚至亏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武清区民间资本与新兴产业对接平台匮乏,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流入资本市场的。
1.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如王庆坨、汊沽港的自行车产业、崔黄口地毯产业等,引导其创新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巩固中低端市场的同时,加快高端产品的研发和高端市场的开拓,在进出口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其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防止传统产业中聚积的民间资本随着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而退出实体经济领域。结合“千企转型升级”工作,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也应有针对性地集中推动引导其转型升级。
2.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以“两区五园”为核心区域,结合各乡镇街道优势产业,打造围绕园区形成的经济带,充分发挥园区对周边乡镇街道的经济带动作用,在产业结构上实现合理布局。同时,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契机,加强各乡镇街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努力吸引对接首都对外转移的产业,加快推进各乡镇街道经济均衡发展。
3.加快金融创新。适度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准入门槛,使民间资本在一种正式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层面运作。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一方面丰富个人理财产品,开办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投资机会的同时,将部分民间资本引入正规金融机构之中;另一方面,开放符合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在技术上创新,检测、预防和减少企业过度介入民间借贷领域,防范产业空心化。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以及政策性基金的建立,积极争取并参与京津冀合作“母基金”“一司一金”等大型投资平台的组建,拓宽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平台。
4.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和监管。建立完善关于民间借贷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借贷主体、监管部门、工商登记、交易范围、资金来源、利率范围、风险控制、税收义务、法律责任等作出系统规定,既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防止高利贷的出现。同时,建立区域性民间借贷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预测、通报、交流、预警等机制,便于对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资金流向、利率水平等进行监测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