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做活基层宣讲“微”字文章红桥区委宣传部
2016-05-30
红桥区基层宣讲团成立于2004年,现有宣讲员300余名,他们长期活跃于红桥的基层单位和街巷里弄,用居民身份、群众语言、百姓体验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累计宣讲6000多场次,受众30余万人。特别是近两年来,红桥区基层宣讲团紧扣时代脉搏,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实践覆盖广泛、机动灵活的“微宣讲”模式,取得了一定实效,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2016年7月26日,《天津日报》头版头条以《微宣讲 大作为》为题对红桥区“微宣讲”模式进行了报道。
夯实理论功底,打造“微宣讲”“轻骑兵”
开展好“微宣讲”,宣讲人才是关键。红桥区整合各類人才资源,根据行业、地域等不同特点和优势,先后组建了街道、教育、卫生、妇联、关工委等13支基层宣讲队伍。特别是注重吸纳教师、医生、党员干部以及社区文艺骨干等各类人才,打造了基层宣讲“轻骑兵”。为培养更高水平的宣讲能手,红桥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培训和指导力度。坚持每年制定《红桥区基层宣讲安排意见》,并根据阶段性宣讲重点,分专题编写《红桥区基层宣讲参考资料》,为宣讲员订阅《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报纸期刊,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坚持举办宣讲员系统性培训,仅2015年就举办了6场全区性的宣讲员培训会,邀请专家学者解读理论热点开展示范宣讲,请优秀宣讲团队作“微宣讲”展示,做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组织宣讲员参观区级重点项目,帮助他们熟悉和了解区情,使宣讲更接地气。
推动形式创新,突显“短平快”的优势
理论宣讲要有效果,必须让群众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为尽快推广“微宣讲”模式,激励宣讲员围绕“微宣讲”开展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今年,红桥区委宣传部开展了“十佳宣讲课”评选活动。由基层宣讲团推荐的36位优秀宣讲员依次进行了15-20分钟的“微宣讲”展示,题材广泛,内容精彩,形式灵活,充分表现了“微宣讲”模式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微宣讲”的形式上,红桥区各基层宣讲团采取讲故事、编诗歌、录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化的道理、生活化的语言,将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转化为“大白话”“本地话”。
在“微宣讲”的传播方式上,红桥区发挥网络作用,把宣讲员编写的理论政策小百科、打油诗、图文解说,甚至是宣讲短视频、课件上传分享到红桥在线网站和“美丽红桥”手机微信端,形成“互联网+宣讲”的独特模式,让宣讲走进受众的客户端、朋友圈,受到网友、“微友”们集体点赞,扩大了宣讲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强调内容为王,满足群众求知需求
在内容设计上,“微宣讲”把握小切口、多角度,既注重紧扣民生改革热点,又注重贴近受众个性需求。通过事先搜集群众求知热点,设计了一批与群众所思所盼“无缝对接”的话题,订制宣讲“小菜单”,让群众“看单点菜”。比如“最新的二孩政策是什么”“入学政策有什么变化”等,侧重生活化、身边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把这些“小问题”讲清讲明讲透,就可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生动反映“大主题”,更易达到宣讲的目的。
为克服传统宣讲中“众口难调”的问题,红桥区各宣讲团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在做好常规理论宣讲的基础上,突出“分众化”特色,讲授适合不同群体“口味”的宣讲内容。以2015年为例,针对深受老年人群体喜欢的健康养生、休闲爱好、法律等方面的宣讲多达330场次,受青少年喜爱的抗战历史、科技等主题宣讲将近百场,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