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05-30张婷婷李树林冯艳玲鲍德林贺春莲刘文生戴江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疾病谱院前急救乌鲁木齐市

张婷婷, 李树林, 张 媛, 冯艳玲, 鲍德林, 贺春莲, 刘文生, 戴江红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乌鲁木齐 830011; 2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3乌鲁木齐市卫生局, 乌鲁木齐 830000)



乌鲁木齐市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婷婷1,2, 李树林2, 张媛2, 冯艳玲2, 鲍德林2, 贺春莲2, 刘文生3, 戴江红1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乌鲁木齐830011;2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3乌鲁木齐市卫生局, 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医疗急救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从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4年全年数据,对疾病进行ICD-10编码。结果在全年 251 978次受理电话量中,以5月最高(4681,9.4%),时点分布以12∶00-14∶00最高(30 362次,12.05%);在48 307次有效派车中,新市区最高(12 864次,26.59%);疾病谱排名前6位的是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在院前 50 013 例急救患者中,男女性比为1.5∶1(P<0.05),≥71岁年龄组患者最多(13 365次,26.7%)。结论由于季节、生活习惯等不同,损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乌市院前急救高发疾病,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为乌市医疗急救系统做好急救规划、科学分配医疗急救资源,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 院前急救; 疾病谱; 流行病学

院前急救水平和急救系统的完善是衡量一个地区医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1]。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卫生系统应对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政府部门做好医疗急救资源的配置和规划有助于院前急救工作的快速应对和积极准备。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有多种,乌市院前急救属于指挥型[3],就是由乌市急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急救车辆,各急救网络站接到指令后,立即出车进行急救和转运。乌市是新疆首府,也是全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我国一带一路总方案中的西部关键城市,总面积约1.4万km2,截止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3万人[4],居民对于院前急救服务的需求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关于乌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病学分析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乌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系统相关数据,对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为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乌市医疗急救规划、急救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乌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系统数据库中急救受理量 251 978次、所有出车量 57 394次及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病历信息。

1.2疾病分类方法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5],根据系统记录中由医生确定的诊断信息,将疾病类型分为损伤、中毒、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妇产科、泌尿生殖系统、精神障碍、内分泌系统、传染病、血液疾病、肿瘤、新生儿、眼疾、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症状体征等19类,并对各疾病类型下的病种进行编码。

1.3患者个体特征分组根据张在其[6]及张建成[7]对于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的分析,为便于开展比较,本研究按年龄分为8个组,分别是≤14、15~20、21~30、31~40、41~50、51~60、61~70、≥71岁组。

1.4地区时间特征分组时间按时点(每2小时1段)和月份分析;地区特征按乌市行政区划(七区一县)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疾病构成情况采用百分数(%)进行描述,对于急救服务情况采用车次人口比(次/万人)等相对比指标进行描述,不同时间、性别、年龄组间疾病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出诊情况全年共受理电话251 978次,有效出车48 307次,中止任务9 087次,总计救治病人 50 013 例次。平均日接警690.35次,平均日派车157.25次。

2.2急救电话受理情况

2.2.1月份分布在全年251 978次受理电话中,月分布以5月最高,其次是8月,最低是2月,见表1。

表1 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受理电话量月分分布

2.2.2时点分布在全年251 978次受理电话中,日时间分布以12∶00-14∶00最高,其次是16∶00-18∶00,从8∶00开始接警量持续增多,在14∶00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凌晨4∶00-8∶00接警量为24 h最低,见表2。

2.2.3急救车派遣情况在全年48 307次有效派车中,各行政区分布以新市区最高,车次人口比达到215.5次/万人。而达坂城区最低,服务相对利用度为85.8次/万人,见表3。

2.3疾病谱变化分布

2.3.1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变化分布 在院前急救 50 013 例患者中,排名前6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见表4。

表2 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受理电话量日分布/次(%)

表3 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各行政区(县)派车量分布

表4 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例(%)

2.3.2前6位疾病月份变化分布损伤以9月最多,心脑血管疾病、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均以12月最多,神经系统疾病以5月最多,见表5。

2.3.3前6位疾病行政区(县)变化分布在院前 50 013例急救患者中,救治患者最多的是新市区(13 391例,26.7%),其次是沙依巴克区(12 102例,24.2%)、天山区(8 923例,17.8%)、水磨沟区(6 260例,12.5%)等,达坂城区最低(379例,0.8%)。行政区县均以损伤为首位院前急救疾病,见表6。

2.4前6位疾病与性别、年龄变化分布在院前急救 50 013 例患者中,男性(30 013例, 60.0%)明显多于女性( 20 000例,39.9%),男女性比为1.5∶1,男性和女性均以≥71岁患者最多。女性精神障碍疾病(989例,77.7%)显著高于男性(284例,22.3%),尤其是21~30年龄尤为突出。前6位疾病在性别和年龄中显示,损伤类中,男性和女性前3位年龄段均分别是:41~50、21~30、31~40岁;心脑血管疾病均以>50岁患者构成居多;中毒类中,男性前3位年龄段分别为31~40、41~50、21~30岁,女性前3位年龄段分别为21~30、31~40、41~50岁。按各年龄组患者例数由高到低显示:≥71岁年龄组前3位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和死亡,41~50岁年龄组前3位疾病是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和中毒,31~40岁年龄组前3位疾病是损伤、中毒和心脑血管疾病,21~30岁年龄组前3位疾病是损伤、中毒和神经系统疾病,见表7。

表5 乌市2014年前6位疾病月份分布/例

表6 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行政区(县)前6位疾病谱分布/例

3讨论

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病人的处理结果[8]。各个国家情况不同,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有所差别[9-11],即使在中国,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也有差异[12-15]。院前急救是医院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16],掌握本国及本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于强化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和院前应对患者呼叫的战略有着重要意义[17]。本研究发现,乌市院前急救疾病主要有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其在时间、地区、性别、年龄分布中明显不同,此结果将为乌市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和中长期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表7 乌市2014院前急救患者前6位疾病谱与性别、年龄分布/例

本研究显示,受理量月份分布有一定变化。5月受理量最高,其次是9月,2月最低,6~12月在8.4%~8.7%小范围内波动。其原因可能是天气渐暖外出人员增加,夏季市内流动人员增多。各行政区派车量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与各行政区范围、管辖街道和社区数量以及人口密度明显相关,相关部门应据此在不同区县增设急救站点,以提供更快捷的急救服务。

疾病谱前6位为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损伤类(12 582例,25.2%)排在首位,这与王晓等[18]与鄢涛[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是由于,截止2014年末乌市汽车保有量已突破74万辆,城市北扩、工业区开辟、新区开建、改善道路交通、住宅小区兴建等一系列的惠民措施,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和旅游业的兴旺,均不同程度造成损伤患者的增加。而疾病分布又与季节有着显著关系[20]。本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均以12月最多,乌市冬季长达半年,气候寒冷温差大,空气质量较差,患者明显增多。酒精中毒在中毒中构成最大,其原因可能是新疆人热情豪迈、饮酒成风以及冬季御寒。因此,需加强居民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法制意识,加大惩罚和管理力度。另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判断伤情,做出高质量、高效率的现场施救,提高院前医护人员处置创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执行外伤的院前急救程序,尤其是针对严重创伤性的复合伤和颅脑损伤的抢救工作[21-22]。

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性别患者在院前急救疾病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与文献[23-24]报道结果相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疾病发生呈现出一定特点[25]。男性和女性均以≥71岁年龄组最多,这与张琴[26]与敖其等[27]的研究明显不同。这和乌市人口老龄化有关,截止2013年末,全市>60岁常住户籍老年人口35.69万人,占常住户籍人口的14.04%,比上年增长7.5%。乌市的养老、医疗、文化、物流、服务等优势资源吸引南北疆各地老年人居住养老,老年总人口预计超过40万人[28]。因此,要提高救治水平,卫生部门需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的防治工作。对老年患者的家属进行疾病预防和紧急情况处理的培训,尤其是提高老年患者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乌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呈现出以损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特点,疾病流行特征随季节、性别、年龄呈现出明显特点。乌市医疗急救系统应做好急救规划,科学分配医疗急救资源,做好这些疾病的准备与应对,对急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专项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在不同季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院前急救健康教育,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大城市急救医疗网络的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4):261-262.

[2]姜雨彬,刘远立.构建急救医疗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0):60-64.

[3]李金年.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危重病急教医学,2002,14(5):259-261.

[4]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14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3.

[5]Vaartjes I,Hendrix A,Hertogh EM,et al.Sudden death in persons younger than 40 years of age:incidence and causes[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9,16(5):592-596.

[6]张在其.广州市97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99-103.

[7]张建成.急诊患者15281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76-3177.

[8]邱海波,陈德昌,陈俊豪.论危重病医学及其学科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2):83-85.

[9]Straus SM,Bleuminka GS,Dielemana JP,et al.The incidence of sudden eardiac dea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J Clin Epidemiol,2004,57(1):98-102.

[10]闫承军,吴同果.心脏性猝死46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7,24:2023-2024.

[11]Chush SS,Jui J,Gumon K,et al.Current burden of sudden eardiac death:multiple sorece surveillance versus retroepective death certificate-based review in a large U.S.commuruty[J].J Am Coll Cardiol,2004,4(6):1268-1758.

[12]牛天平,曹云华,王兴权,等.兰州市25992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和防控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 2009,29(4):1002-1949.

[13]琚沙,詹洁.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四川医学,2008,(6):694-696.

[14]张在其,陈文标,等.广州市2008年度院前急救调查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2):67-72.

[15]赵兴吉.院前急救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125-1127.

[16]周伟梁,秦伟毅,苏磊,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院前急救现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18(5):1120-1122,1137.

[17]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 19(11):1130-1136.

[18]王晓,孙春梅,张建.上海市松江区院前急救病人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0(2):91-92.

[19]鄢涛.德阳市19 288 例院外急救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33-36.

[20]刘合岭,苏弘博,李恂.2006-2010年沈阳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时空聚集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10(3):262-265.

[21]柴家科,盛志勇,陆江阳,等.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1):57-61.

[22]袁丹凤,邱俊,周继红,等.汶川地震899例颅脑损伤伤情及救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4):3373-3374.

[23]林砜仪,江慧琳.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3):46-49.

[24]龚海军,王军,肖文,等.兰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甘肃医药,2012,31(11):805-807.

[25]赵丽娜.基于体素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和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大脑灰质密度[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6]张琴.深圳市院外急救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0):906-909.

[27]敖其,沈开金.新疆地区21965例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3):203-205.

[28]乌鲁木齐市统计局.乌鲁木齐市2014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14:337.

(本文编辑张巧莲)

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Urumqi in 2014

ZHANG Tingting1,2, LI Shulin2, ZHANG Yuan2, FEN Yanling2, BAO Delin2, HE Chunlian2,LIU Wensheng3, DAI Jianghong1

(1DepartmentofEpidemiologyandHealthStatistics,SchoolofPublicHealth,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11,China;2UrumqiRedCrossEmergencyCenter,Urumqi830000,China;3UrumqiMunicipalHealthBureau,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first-aid diseases in Urumqi in 2014,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medical emergency service. 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Urumqi Red Cross First-Aid Guidance System, in 2014. The diseases were numbered according to ICD-10. ResultsAmong the call services, totaling 251 978,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call service were distributed in May (4861, 9.4%) and falled between 12∶00 and 14∶00. There were (12864 26.59%) ambulance service distributed in New Urban Area, among totoal 48 307 ambulance service. The top six diseases were Injur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CD), Posioning, Nervous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The ratio between male and femals was 1.5∶1 (P<0.05). The group with age being more than 71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13 365,26.7%)in the patients. Conclusion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season and life style,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and CCD have been higher in the pre-hospital diseases.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plan of Urumqi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emerg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data we obtained.

Keywords:Prehospital disease spectrum; Medical Emergency;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6-01-22]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6.05.026

中图分类号:R18; 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16)05-0631-05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0-),女,本科,卫管医师,研究方向:院前急救流行病学。通信作者:戴江红,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流行病学,E-mail:epi102@sina.com。

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5013)

·预防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疾病谱院前急救乌鲁木齐市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探析
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疾病谱7814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