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影子学习”模式框架构建研究
2016-05-29汪文华潮道祥
汪文华,潮道祥
(1.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安徽 无为 238300;2.合肥师范学院安徽省师训干训与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模式,是一项活动的基本特征,即某种活动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具有中介性,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影子学习”模式向上联结着教师学习及“影子学习”理论,向下联结着教师学习及“影子学习”的策略。教师培训系统是由体系、模式、制度、机制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教师培训模式是保障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是根据教师培训需求而提出来的培训项目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一个总称,它也是基于教师培训需求而开展的具体培训方法、途径、方式,它是教师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一个保障。[1]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影子学习”也是如此。因此,需要整体性构建“影子学习”模式框架,通过可操作性(比较稳固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达到效益性(学习成效最优化)。
一、“影子学习”模式的三个层面
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培训模式,可以分为组织模式、实施模式和教学模式三个层面,三者依次与宏观模式、中观模式、微观模式相对应,其主体依次是教育行政部门(含被授权的团体和机构)、培训院校(含中小学校)和培训者(含校本研修指导者)。培训组织模式制约着培训实施模式的选择,而培训实施模式决定着培训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影子学习”也同样存在着三个层面的模式。
(一)“影子学习”的组织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影子培训”(大致包括“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和“师徒制”新教师培训三种)主要采用“他组织”模式,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印发通知自上而下组织“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培训,由新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师徒结对”式培训。
“影子学习”对组织的要求是,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实行“他组织”与“自组织”结合,形成“影子”学校、“导师”团队、学员整合的组织结构。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影子学习”的“组织”,实质上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二)“影子学习”的实施模式
“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和“师徒制”新教师培训是当下“影子培训”的三种实施模式。“影子学习”的实施途径包括完善“影子校长”与“影子教师”,优化“师徒制”新教师培训。
1.完善“影子校长”实施模式,主要指让学习者(参训校长)在学习共同体中担任合作者、商讨者和批判者,行动反思者和实践改进者,评估者、建构者和保留者的角色,通过“集中——跟岗——总结”的过程,在认识中理解行动,在跟岗实践中解构行动,在总结中反思行动,实现对问题解决的价值协商和建构。[2]
2.完善“影子教师”实施模式,主要指骨干教师依托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专业引领——行为跟进——体悟自省——经验改组”,在自主与影响(导师/同伴)、互动与合作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如教学风格)。对专家教师的“影子学习”来说,学员更多的是担任“问题挑剔者”,其指向于凝练“自己”的知识(如教育思想)。
3.优化“师徒制”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主要指通过学习者(新教师)所在的学习共同体提供师傅与徒弟之间“共同教学”“共同反思”“一对多”和(或)“多对多”[3],以及学校支持新教师持续性自我更新的环境与条件,通过“定向观摩——模仿体验——实践反思——转化迁移”,彰显新教师“影子学习”的自主导向和自我指导,互动参与和合作互促,激发“徒弟”的创造性和“师傅”的内驱力。
(三)“影子学习”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个完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是由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和操作方法这三个层次构成的。首先,从静态上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理论结构,它揭示了某一教学活动所建立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或教学程序,它揭示了某一教学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系统,它揭示了与某一教学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的教学策略或方法。”[4]这里所谓的“影子学习”教学模式,更多地指向具体的“操作方法”,如“示范——模仿”、情境体验、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参与——分享”、合作交流、任务驱动和问题探究等,而这些“操作方法”是与“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密不可分的。
二、“影子学习”模式的框架构建
为便于讨论,下文将从组织模式、实施模式和教学模式三个层面逐次展开。讨论将建立在当下“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和“师徒制”新教师培训的实践基础之上,以探索出能够付诸实践的模式框架。
(一)组织模式框架
图1 他组织与自组织结合的“影子学习”组织模式
颜芳玉认为,真正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由人为构建的,它的生成与发展是自组织的。但鉴于我们处在现今的社会中,各种环境和条件的不成熟,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不能到达那个高度,想要无所作为地就能自觉生成和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难以实现的……具备了适宜的条件,共同体这个学习系统内部便会自组织、自运行、自发展。[5]教师学习共同体自组织发生的关键机制包括:创生文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培养基)、赋予权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动力源)和协商对话(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生成)。[6]因此,在“自组织”模式没有全部具备适宜条件的当下,将“他组织”与“自组织”结合是可行的策略。其组织模式框架参见图1。
图1所示的组织模式框架,以建构“他组织”与“自组织”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借助“省→市→县→校”的“他组织”,将具有“共同愿景”、相同“需求”(基于同一学段、学科/领域的学习主题,或其他共同的学习需求)与“自愿”参与的学习者(校长、骨干教师、新教师等),通过创生文化、赋予权利和协商对话,实现“形”与“影”、“影”与“影”、“形”与“形”的“分享”与“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精神)。
(二)实施模式框架
对“影子学习”实施模式框架的构建,主要是针对当下的“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和“师徒制”新教师培训三种实施模式的完善和优化。
1.校长“影子学习”实施模式
“影子校长”的组织实施大致包括三类:(1)2009年起,教育部、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其“影子培训”(即所谓“影子校长”)分为集中培训、基地研修、总结交流等三个阶段,培训时间为13天。[7](2)从2013年起启动实施的“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集中培训(25天)包括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影子培训等环节。[8](3)区域合作的校长培训项目中设置“影子培训”环节。如为期1年时间的“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计划”的培训过程分集中理论培训、分类专题培训、异地轮转实践培训、培训成果展示等几个部分。[9]其中,异地轮转实践培训相当于“影子培训”。这三类“影子校长”的实施模式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将参训校长集中较长时间进行脱产学习;二是“影子培训”流程为“集中学习——基地研修——总结交流”(虽然“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没有提总结交流或成果展示,但是实践中理应安排这个环节)。
从上述三类“影子校长”的实施不难看出,都强调理论走向实践、实践联系实践,以及对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的“整合”和“提炼”。此模式发展为“影子学习”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为“影子校长”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应建立在“他组织”与“自组织”结合的基础上;第二,聚焦建构知识(问题解决,实践改善),并以此为主线来驱动任务式学习;第三,“基地研修”要落实学员的主体地位和“形”“影”双方主动性的发挥[10];第四,“总结交流”不能成为“终结”,不仅围绕“主线”将反思性总结、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贯穿始终,更需要延伸至“后续”(返岗实践和进一步学习),以“实现自我概念和个体经验的积极持续的变化”[11]。其实施框架参见图2。
2.教师“影子学习”实施模式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设置了为期3个月左右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其中“影子教师”实践不少于1个月。[12]“国培计划”的短期集中培训(含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也要求“通过现场诊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实践观摩和情景体验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13],也就是要求安排“影子培训”类实践性课程。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下,许多地方也在区域性骨干教师培训中积极探索并组织实施“影子培训”,如江苏常州市3轮为期8年的137个名师工作室,“生成影子学习场,构建知识转移的基本路径”[14]。从国家级到区域性的骨干教师培训实施的“影子培训”来看,一般是将“影子教师”(影子培训、影子学习)作为培训项目实施的一个阶段或环节,单独组织实施“影子教师”的鲜见。培训的对象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其中,“国培计划”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要求学员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15]。
图2 校长“影子学习”实施模式
教师“影子学习”除了做到上述校长“影子学习”需要完善的四个方面之外,在实施模式上:第一,要充分体现“骨干教师”学习目标的取向。骨干教师建构“自己”的知识(如教学风格),专家教师凝练“自己”的知识(如教学思想),而校长学习的目标取向是培养和发展领导力。第二,学员与“导师”是一种“促进性相互依赖关系”,不是在形式上的“形影相随”而是实质上的“以影随形”。[16]第三,突出知识转移。实现有效的“影子学习”,关键是“影”对“形”的观察后的差异性反思和自身行为改进。在“听、看、问”中获得真实、全面和深刻印象的基础上,学习共同体可通过“议、思、写”的反思性跟进,在认知与行为比较中感悟同行内在的信仰、理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隐性知识,为自身教学行为调整或改变提供动力与目标。[17]第四,落实经验内化,形成“学习经验(听、看为主)——选择经验(问、议为主)——内化经验(思、写为主)”的螺旋式环路,在构建、凝练“自己”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改善、优化实践。其实施框架参见图3。
3.“师徒制”教师学习实施模式
就目前而言,“师徒制”较通行的方式是“老带新”“结对子”,即由学校从备课组中挑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具有师徒关系的“对子”,通过作为师傅的老教师来带领作为徒弟的新教师适应教学生活。就学习过程而言,“师徒制”中教师学习的日常模式可基本概括为:“观摩师傅上课→跟随师傅备课→照着师傅试课→接受师傅评课”。但我国现行“师徒制”尚存在若干需要克服的困境,包括:师傅的“脚手架”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共同体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新教师进行创造的机会减少和师傅促进新教师发展的动力不足等。[18]
图3 教师“影子学习”实施模式
图4“师徒制”教师学习实施模式
毛齐明等认为,针对人们在理解“师徒制”教师学习时存在异化、窄化和僵化等认识上的偏差,要改造现行师徒制可以考虑多种途径,如积极试行师徒同台上课、灵活实施多层议课和多方引入发展资源等。[19]笔者认为,还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优化:第一,优化组织行为。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尤为重要的是“师徒制”教师学习的实施必须从校本研修的管理和评估框架中剥离,建立区域性(至少是以县为主)、一体化(与集中面授、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系统设计,一体化运行)、项目制(实行新教师学习项目制,而不是传统意义下的新教师培训)的新教师学习体系,为实现“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结合提供保障、环境与条件等。第二,优化培训内容。在学习内容上,除了针对教育教学常规、技能等的情境化系统辅导外,“师徒制”教师学习还应该强调对新教师自身经验生成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突出外部给予。第三,优化学习方式。突出互动参与和反思探究,将以师带徒为主的导师制方式与以听说评课为主的同侪互助方式(听课——说课——评课——“同课异构”)、以行动研究为主的伙伴协作方式(大学或教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中小学初任教师合作开展研究,或者同辈群体或师徒之间在合作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相结合。[20]后两种方式的进入,可能对于新教师建构知识(问题解决,实践改善)更为有用,从而促进从被动模仿向主动创造(改造甚至创新)的迈进。其实施框架参见图4。
(三)教学模式框架
“影子学习”的教学模式(操作方法)主要包括8种:“示范——模仿”、情境体验、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参与——分享”、合作交流、任务驱动和问题探究等,它们是上述三类实施模式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和方法。下面,先列出各种教师“影子培训”教学模式的程序(步骤等)、优势和局限,然后提出针对“影子学习”的教学模式选择策略、框架设计的建议。
表1 教师“影子培训”教学模式特征
1.教学模式特征分析。根据学者们对可能与“影子培训”相关的教学模式的提要[21],并结合实践和理解,列出教师“影子培训”教学模式的特征及比较,参见表1。
2.教学模式选择策略。表1所列的教师“影子培训”教学模式符合成人学习的理论、特点和要求,不仅是“影子培训”常用的具体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也适应于校长和教师的“影子学习”。首先,“影子学习”旨在学员建构知识,这些教学模式都应该是适切的。其次,它们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基于经验、基于反思、基于实践的改善等。[22]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影子学习”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最为根本的,即首位的选择策略是“教师为本”。这是作为成人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影子学习”的第一位特质——学习者的成人身份所决定的。第二,“目标导向、需求取向”的价值定位,也就是服从于学习目标、切合学员的需求。这是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必然,也是校长和教师“影子学习”乃至教师学习的存在意义。第三,目标的不同和需求的差异,还有“场域”(形成于教育教学的现场,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的区别等因素制约,要求教学模式不能是单一的、相加的,而应是多样的、综合的。因此,期望提出一个“普适”的教学模式框架不现实——既不“够用”,也不“有用”,更不可能“实用”。
三、结语
构建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效,这是本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对于从上述三个层面整体构建的能够付诸实践的“影子学习”模式框架还有许多不足,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没有阐明;二是“程序”没有细致;三是仅仅基于对“影子培训”和“师徒制”经验的完善和优化。恰恰因为如此,正体现了这项研究的迫切性与实践变革的必要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影子学习”的研究“大有作为”,实践“天地广阔”。▲
[1]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1(6):1-8.
[2]涂三广.“影子校长”培训:校长自主专业发展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4(25):43-47.
[3][18][19]毛齐明,岳奎.“师徒制”教师学习: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1(22):58-62.
[4]张志勇.对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6(4):35-38.
[5][6]颜芳玉.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锦州:渤海大学,2013:15,23-27.
[7]2009-2011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影子培训指导手册[EB/OL].[2012-03-20].http://www.docin.com/p-305703790.html.
[8]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通知[EB/OL].[2013-10-3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32/201310/158611.html.
[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工作的通知[EB/OL].[2015-01- 15].http://www.nbedu.gov.cn/zwgk/article/show_article.asp?ArticleID=45316.
[10]汪文华.对“影子培训”内涵、实施、价值和问题的研究概况[J].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2015(1):21-24.
[11]裴淼,李肖艳.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解读:回归教师的成人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4(6):16-21.
[12][15]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EB/OL].[2013-04- 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03/149949.html.
[13]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4-04-3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404/167126.html.
[14][17]朱广清.名师工作室效能提升:知识管理的视角[J].教育评论,2014(4):52-54.
[16]何健.论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的“影子培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33-35.
[20]李泽林,郭国燕.初任教师培训如何体现“业本学习”取向[N].中国教育报,2014-11-03(8).
[2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2]李瑾瑜.“好老师”需要“好培训”[J].人民教育,2014(2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