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2016-05-28陈广联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陈广联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89-01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对三个维度的把控,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将文本内容的感情注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合中,创设出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准确把控个性鲜明的课本人物或情节。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情感充沛,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朋友的真诚等,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作如下探讨。

一、利用教材挖掘情感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语文要积极提升学生对祖国文字、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语文教材中的雅致、精悍、感人的现代诗,或是优美的散文等,都是教师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丰富题材。教师可对这些课文进行分类,进而形成具有明确目的性、类别性的情感定向教育资源。如关于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的文章有《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章有《将相和》《草船借箭》等;关于名著欣赏的课文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孙漂流记》等。教师从不同的情感视角来定位语文教材内容,有效展示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解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课文开篇部分直抒胸意:“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句话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情感,体现了其对故乡江南、故乡特产的喜爱与怀念,为本课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教师正可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启发教育,引导其对自己的故乡进行畅想,并说出故乡的特色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内容促使学生抒发情感经历,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情感氛围

诗人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状态大多来自于教师的影响与激发。教师可借助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情感化朗读,用极为悲痛的声音来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情感理解,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低沉、迟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营造出悲壮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化认同与理解,促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视频资料介绍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出示一些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激励性作用的名言等,让学生从这些视频的播放及对资料的阅读与理解中,去感知伟人之平凡与不凡之处,提升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三、通过体验引导情感认知

体验是学生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或者折射出生活的智慧。学生可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文本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寓言《乌鸦喝水》时,教师就可利用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设计出相关动手实验,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水就溢出来了?2.为什么水位会升高?3.乌鸦如果不放石块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喝到水?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乌鸦喝水的情形,由此其思维情感被激发,充分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的道理。教师可顺势提出本课内容的主旨:“生活中的好多智慧都可以在我们的课本中学习到,我们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用情体会,并利用这些智慧来对照、理解课文,你将会学得更棒。”这样教学,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提升情感的感染力,学生将会主动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题等,其综合素质由此得以提高。

丰富的情感资源、浓厚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情感教育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渗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的人性化、温馨化奠定基础,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