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视力障碍学生的作文能力

2016-05-28梁金泉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视力导图

梁金泉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视力障碍学生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50-02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盲文、汉字)或口头语言表达自身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学习活动。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若是思维训练不足,往往会出现有话说不出、没有主见等现象。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训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视力障碍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结合视力障碍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想象能力训练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视力障碍学生由于视力受损,在认知过程中缺少了视觉表象,使得他们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不完整,进而对其能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发展视力障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教给学生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将眼睛看到的图画、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品到的味道等感知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一种方法。视力障碍学生虽然视力受损或缺失,但他们具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言语能力,为其学习提供了可能。比如在“认识春天”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公园……让学生听一听春天里的声音,摸一摸新长出来的树芽,闻一闻花草的气味,晒晒初春的太阳。这样学生就感知到了春天的形象。

(二)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

现实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特殊教育发展赶不上普通教育的发展,盲人的专用读物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对此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方挖掘学习资源,对视力障碍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

1.利用课本资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因为视力障碍学生的课外读物较少,所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唤起和调动记忆中的有关表象,经过归纳、重组,在脑海里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比如在讲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笔者采用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了有关各种植物、野外玩耍、教室里读书的种种表象,剪辑和完形而成一幅热闹、快乐、温馨的生活、学习画面。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深入、细微地体会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意境,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理解,进行想象加工,尽量以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口头作文复述或书面写作复述,以此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就增强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弥补课外读物不足的现状,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针对视力障碍者,社会上研发了可以帮助盲人或视力障碍者上网的读屏软件。自从学校为学生配备了安装有读屏软件的电脑之后,笔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到互联网找书、听书,让学生在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就进行复述或记录。笔者在每周四晚上组织一场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把所推荐的文章或书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与介绍。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想象力不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养成了经常听书、写作的好习惯。

(三)开展听音想象作文训练

听音想象作文训练既可以锻炼视力障碍学生的听力,又可以训练视力障碍学生的想象能力,它能够帮助视力障碍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表象储备,联系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想象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比如“沙沙沙沙”的雨声,声音相当简单,似乎没有什么“故事”可写。笔者这样进行启发诱导:“这是什么季节的雨声呢?”“你曾在下雨天遇到过谁,有过怎样的故事呢?”“这春雨落在了竹林里,把小鼹鼠给吵醒了,接下来小鼹鼠会干什么呢?你能编一个关于小鼹鼠的童话故事吗?”孩子的想象世界非常奇妙,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形象储备箱,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一篇篇独具匠心、想象奇特的好文章就能从学生的口里、手里诞生。

二、思维条理性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事物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视力障碍学生写作时,最困难的地方就是不懂得开拓思路,不会有条理地把事物写具体,这会极大地打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导致他们对写作产生畏惧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加强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一)利用范文进行作文思维条理性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范文就是教材中的文章。教材课文在语言运用、表现手法、写作结构等方面都堪称典范,能满足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扩写课文的方式,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例如,笔者在教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记叙文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先叙事后抒情”的写作手法,练习习作“我的……”,让学生选择身边让自己最难忘的、最喜欢的人进行写作;学生学习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笔者就让他们用铺垫的手法和人物对比的方法编一个故事,讲述一个人生道理;学生学习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后,笔者就让学生用上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这样结合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养成有条理地写文章的习惯。

(二)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法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方式

初中作文教学中包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作文体裁,不同的作文体裁有不同的结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题材。教师不仅要通过作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裁的作文的基本结构方式,还要训练学生学会根据习作题目认真审题,确定作文体裁,正确选择题材与写作手法。思维导图学习法能帮助视力障碍学生快速地记住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方式,并帮助学生在写作之前理清写作思路。例如在教学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方式时,笔者就指导学生用树形思维导图将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方式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顺序来安排段落层次;第二种是按事件性质来安排段落层次;第三种是按空间方位的变换、地点的转移来安排段落层次,将段落层次错落有致地表示出来。而在写作文前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方法进行思维条理性训练效果也很显著,笔者一般都要求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仔细审题,确定体裁。第二步,用思维导图列出提纲。常用做法是先在纸中央写下题目,而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素材并将素材写在小卡片上。随后对刚刚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比对优化,理出思路。接着根据思路对小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按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小卡片粘贴到题目附近,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第三步,根据思维导图完成习作。学生完成以上几步之后,文章的脉络已经清晰可见,写作时就容易了许多。

三、思维创造性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进行作文思维创造性训练,使学生正确选择思维的切入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灵活地利用各种写作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写”“一事多写”“寻找联系”“举一反三”“反向思维训练”等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首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笔者由浅入深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发散思维的训练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在教学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后,笔者从网上收集了最近社会上帮助他人的典型事迹,还整理了几年来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到我校捐资助学的资料,一并交给学生。紧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设法找出其中包含的道理:(1)对于孤单弱小和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与美好;(2)别人给予我们帮助,是希望我们更快地自强自立,成为生活的强者;(3)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时候,影子也获得了生命,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随后,让学生根据这三个道理,分别写出三篇感受不一样的读后感。

其次,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养成“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新课程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的写作训练无疑是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真话可说的练习。教学中,笔者结合视力障碍学生喜欢收听《中国之声》的爱好,每天利用早读前的10分钟组织学生收听《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让学生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题材。比如,有一期节目播放了一条校园暴力新闻“浙江男童遭围殴”,笔者趁机组织学生围绕“校园暴力”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上网查找类似的校园暴力案例。学生经过一番资料查找与分析之后,从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校园暴力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举一反三”,产生了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如“无知是‘无畏的原因,我们需要法制教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不足”等。随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最后,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反向思维训练。例如,在学习中,部分学生因为怕辛苦而害怕读、写盲文,产生了“学习盲文没用”的错误思想,对此笔者设计了“不会盲文摸读好吗”“不会盲文书写的坏处”两道习作题目,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想法、谈害处,让学生通过“反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反思、求真、论证,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总之,思维训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视力障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创造性视力导图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烃思维导图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视力测试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