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职教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思考
2016-05-27龙正武
龙正武
【摘 要】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总体来看,各地区各学校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进步的空间,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教;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5-0089-03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教学无疑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当然,由于课程特点的不同,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也存在差异[1]。虽然国家层面和一线教师都很重视信息化教学,但是信息化教学在一线的使用并不理想,在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中的使用尤其值得研究。实际上,即使是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案例,有些也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以下是某年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学案例的片段:
(学生1首先手持iPad,并利用电子白板讲解了所预习的经纬度知识,然后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了一张黑白图片,图片中展示了球面上的两个大圆,三个小圆。)
学生1:除此之外,我们还预习了球体中的大圆、小圆。在这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面对电子白板,并用手大致比划了一下)大圆即为经过球心的任意圆,小圆即为不经过球心的任意圆。(面向同学)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教师:感谢这位同学以及她所在的国航小组。刚才我们这位同学非常清晰、详细地讲解了地球的经纬度知识以及球体中大圆、小圆的概念,大家听明白了吗?
所有同学:听明白了!
教师:我准备了几道题,想不想试试?
所有同学:想!
教师:来,请看题。
(教师操作iPad,调出授课控制系统,上面显示出一道选择题,系统可以实时统计出学生的答题情况。)
教师:第一题,球体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是————?
(学生边听教师读题边在自己的终端上选择答案。)
教师:系统显示,有88%的同学选择的是A选项,还有12%的同学选择的是B选项。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哪个?
大多数同学:A。
教师:没错。刚才我们这位同学介绍了,说什么叫作大圆?
大多数同学:经过球心的圆叫作大圆。
教师:经过球心的圆称之为大圆(教师在旁边的白板上板书“大圆:经过球心”),所以这道题我们应该选择A。
虽然这一节课教师综合应用了多种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具有了一定的直观性,并较好地利用了授课控制系统的及时反馈功能,但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知识生成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事实上,“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追求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多样化、知识的增长等表面上的效益,更应该追求的是运用技术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和高阶思维技能的培养,这才是信息化教学有效追求的深层含义”[2]。
概括来说,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的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信息化教学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信息化教学是“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必须始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中心。具体来说,也就是教师必须在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特点的基础上,思考哪些内容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及怎样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即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要有明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图片、音乐和视频现在是一线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中使用得最多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但是这些素材的使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来加以选择。总体来说,这些素材要满足相关性的要求,也就是素材的选用必须与授课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某次教学技能大赛上,一位数学教师为了增强其制作的幻灯片的美感,在每一页的右下角都放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做法,因为那朵红玫瑰的出现,只会冲淡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关注。而在《永远的校园》这节中职语文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北大校园的景色,除了呈现教材中给出的图片之外,还给出了教材中提到的蔡元培先生铜像等图片;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流露出的深情厚谊,在学生朗读其中的文字时,播放了一段精心挑选的音乐……这些素材的选择,都较好地满足了相关性的要求。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辅助手段,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背后,信息化教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应该就是技术要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信息化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加工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的使用会导致大脑容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大脑使用得越多,神经元硬件就会越多;同时,近40年来的学习心理学和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人对内容的加工深度[3]。例如,对于英语单词“book”来说,如果只是看几遍,那么这种加工只是表面化的。如果在看的基础上同时读和写,那么加工深度就前进了一个档次,此时也就更加容易记住这个单词的意思。如果在看、读、写的同时,还思考了这个单词可以使用在什么场合等,那么加工深度会再一次加深,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化教学的“简单化”现象,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面化加工,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因此,在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解决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深度加工的问题。这也就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桥梁,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顺便提及的是,信息化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也要求我们对实时反馈系统等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以前面提到的教学片段为例,下述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第一,怎样使用系统的及时反馈信息?教师所说的88%的同学选的是A选项,这样的信息在教学中到底有什么用?教师该怎么用?这个信息是不是仅仅只是学生判断自己对指定问题理解程度的一个标准?第二,系统的反馈信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怎么样的心理影响?当系统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时,学生会不会越来越着急,然后放弃独立思考,情急之下胡乱猜一个答案?当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答案后,发现自己是少数没有答对的学生之一时,会不会觉得气馁?此时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信息化教学要体现公共基础课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思想
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除了“基础性”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点,即要求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4]。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的信息化教学,要尽量体现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思想。
毫无疑问,为了体现公共基础课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思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可以在知识的应用上动脑筋。公共基础课最重要的特征当然是“基础”,这也就意味着其中的大多数内容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出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周围。另一方面,对于知识的应用,一是因为篇幅的限制,二是因为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方面,所以公共基础课教材只能点到为止。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可以操作的空间。
例如,2013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的一堂数学课“曲率的性质及应用”,因为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了不同的教学案例,比如利用汽车转弯时的“内轮差”给汽修专业的学生引入曲率的概念等,深受大家好评。
总的来说,信息化教学是公共基础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在一线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信息化手段,信息技术的使用如果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加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那么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必然能更加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而实质性地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