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时入万金”的在线辅导该禁吗

2016-05-27张晓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生事物有偿家教

张晓震

近日,一名教师网上授课时薪1.8万元和河北沧州一中学生因带手机被学校勒令退学的新闻在网上持续发酵,其中也折射出人们对互联网教育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妨以这些新闻作为由头,看看专家和教师们对“互联网+教育”到底是怎么看的。

近日,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某在线辅导老师的课程清单,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王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据调查,网传的高收入是真的,但比例只在少数,有的老师一小时收入不到10元。据悉,在线辅导成本低、效率高,很多家长愿意尝试,而官方则表示应该禁止。(3月27日央广网)

“线上辅导”应该算是“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新生事物之一。但凡新生事物,难免风险与机遇兼具,尤其是当这一新生事物闯入神圣的杏坛,并直接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时,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这是否有违师德?算不算有偿家教?该不该禁?

但如果只想着“禁”,而不对其存在的价值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加以分析,没有效果不说,很可能错过借此提升教育的大好机会。

“在线辅导”和“有偿家教”有着诸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有偿家教”选择权不在学生手里,相关教师为了多招揽学生,把本该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只放在辅导班上,造成学生们不得不参加,且付出价格不菲的费用,使得不少家长即使不满也无可奈何。而“在线辅导”由于选择权在学生,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手段,就很难吸引到学生,所谓的高收入也就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就实际情形看,“在线辅导”真正得到高收入的教师毕竟只是少数,有的教师一小时收入甚至10元都不到。

同时,由于“在线辅导”利用的是互联网的“聚沙成塔”效应,虽然造成一部分教师的高收入,但学生们平摊的成本却很低,因此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在当下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这对于部分满足家长“上好学”的需求,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对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虽然并不是所有“在线辅导”教师都“时入万金”,但当“在线辅导”平台提供的收入远远超过学校工作的收入时,恐怕没有多少教师能抵挡“捞金”的冲动,也很难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在线辅导”这个新生事物,理应予以规范。

比如,教育部门可以对要求开展在线辅导的教师进行备案,以加强监管;再比如,教育部门也可以明令禁止教师利用工作时间开展“在线辅导”,同时强化对“在线教师”本职工作履职的监督管理,等等。当然,政府部门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出资金,组织名师线上授课、辅导,免费提供给学生等。比如,近年来北京市推出的“名师在线”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总之,对待“在线辅导”这样的新事物,规范和引导的意义远比“封堵”要好。如果能在保证学校教学不受影响的同时,还能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分享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既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又能借此完成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还能增加教师收入,岂不是多赢之举?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 王烽:教师网上授课,是互联网对一个行业颠覆的开始。与出租车行业不同的是,出行需求不像网上教育需求那样多样化和受政策制度影响。一大部分网上教育需求是应试培训,是受政策诱导形成的虚假需求。教师通过互联网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使教育资源市场开放,汇集更多的人则是大道理。需要解决的是教师本职工作质量和绩效如何评估,以确定没有受到影响,还有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如何分割等问题。当然,教师如果辞职专门搞网络教育,就没那么多麻烦了。

猜你喜欢

新生事物有偿家教
感慨新生事物
“互联网+”进程中政府面对有益新生事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互联网+”进程中政府吸纳促进有益新生事物发展的对策研究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 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