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6-05-25柳爱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术后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柳爱书

(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湖北 潜江, 433100)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柳爱书

(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湖北 潜江, 433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乳腺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 乳腺癌; 术后; 生活质量

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发病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危及生命[1]。据相关资料[2-3]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最主要方式,但会严重损坏患者的身体机能,导致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和生活交际心理障碍,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临床护理人员有必要对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4]。本研究选取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的临床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相应手术,年龄42~54岁,平均(46.12±10.93)岁,病程1~5年,平均(2.8±1.6)年,Ⅰ期25例、Ⅱ期23例、Ⅲ期12例,行改良根治术57例、行保乳术3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2~54岁,平均(45.45±11.1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2例、初中7例、中专或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为未婚或离异2例、已婚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3~53岁,平均(46.78±10.87)岁,文化程度为小学3例、初中7例、中专或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为未婚或离异3例、已婚27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病理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所有患者建立医学档案,及时收集和统计患者的相关数据。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乳腺癌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住院教育、用药指导、治疗配合、注意事项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1.3综合性护理干预

1.3.1入院时的护理干预:按照入院常规流程接待患者,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经济基础等信息,与患者充分交流,留下科室及责任护士的联系方式,在生活中体贴、照顾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

1.3.2手术前的护理干预:患者术前心理变化复杂,主要表现在对癌症的恐惧、对手术的担心、对预后和后遗症的忧虑[5]。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安排固定护士每天与患者交流半小时左右,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针对患者实际忧虑的问题予以及时答疑,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成果及最新的研究信息,列举成功患者的案例,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树立良好的心态。

1.3.3手术后的护理干预: ① 伤口护理。嘱患者和家属仔细观察病情,如果患侧上肢皮肤有青紫色且皮肤温度下降或胸带松脱,必须及早告知医护人员,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指导患者学会妥善固定负吸引器。② 避免术后患侧肢体出现肿胀,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患侧上肢,如在平躺时用垫枕抬高患侧上肢,在下床行动时用吊带托扶,若他人帮助只能扶健康侧。术后2~3 d开始做手指活动,从肘部逐渐延伸到肩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③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提供《乳腺癌患者需知》、《放化疗患者需知》等图书资料,并对患者产生的疑惑予以耐心解答,增强患者的抗病信心。

1.3.4出院前的护理干预:嘱患者定期复查,按时服药,指导用药及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前3 d, 对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方法及医生的强调内容进行评估,并进行术后性生活指导,如果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出院后即可恢复正常的性生活。告知患者适度、和谐的性生活会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调节内分泌水平,甚至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同时,教会患者如何佩带义乳,讲解假体的植入知识,以促进患者康复,并维持患者的良好形象。

1.3.5家属的护理干预: ① 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就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嘱其多陪伴患者,不要因为患者乳房切除或经济问题而嫌弃患者,做好患者的治疗后盾。② 性生活干预。调整性生活环境,在性生活出现问题时转移注意力。③ 出院后干预。随时与患者家属联系,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若患者在家庭、工作、社交方面出现不良情绪,家属应尽量予以指正。

1.4评价方法

① 以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6]为工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共有30个项目,得分与功能水平呈正相关。评分分为4级:Ⅰ级,没有;Ⅱ级,有一点;Ⅲ级,比较多;Ⅳ级,很多。② 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分为3级:有效(患者身体完全康复且无并发症)、好转(身体基本康复,无或有少量并发症)、无效(患者身体康复程度不高)。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7]。③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专业知识等,总分100分,分为满意(85~100分)、较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QOL-C30量表评分比较

表1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 物质生活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QOL-C30量表评分比较±s)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2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表2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表3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的因素:手术治疗后,乳腺癌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会逐渐回归到家庭及社会进行正常的生活,但仍然会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后续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伤口护理、日常休养等[8]。经相关机构调查分析,除了年龄、文化、婚姻和配偶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环境、心理状态、应对方式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9]。尤其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术后会出现患侧上肢抬起困难,发生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再加上乳房被切除后,会影响患者的自身形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对其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10]。

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功能的影响: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生理方面出现功能障碍,就易导致心理出现异常,同样,心理活动也会反作用于生理活动,心理存在障碍就会引起生理的紊乱[11]。乳腺癌患者在承受巨大的身体伤害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是极为不利的[12]。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情感支持,引导患者宣泻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康复信心。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情感需求、认知活动、精神紧张度、自尊等心理功能维度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身体功能的影响:癌症患者最迫切关注的就是临床信息,因此,必要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补充和辅助作用[13]。护理人员应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需求,使其充分掌握疾病知识和了解相关治疗措施,令患者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心理准备,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和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可利用电话、网络或上门随访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跟踪指导,保证患者在家庭里也能接受相应的延续性护理,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加快身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饮食与性功能、躯体不适感、活动与感觉、睡眠与精力等身体功能维度均获得改善。

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必要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是个体可利用的一种外部资源[14]。从医院到社会,患者会经历一个“时间缝隙”,在这段时间里的身体恢复全靠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护理。如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密切的关心和不断的鼓励,不仅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其在精神上得到鼓舞,而且还能增强患者应对疾病和身体缺陷的信心[15]。综合护理干预应将追踪随访作为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帮助患者与病魔抗争,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护理环境,满足其需要的社会支持条件,实现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邵志敏.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基本要点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10): 915-917.

[2]郑莹, 吴春晓, 张敏璐.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J]. 中国癌症杂志, 2013, 23(8): 561-569.

[3]Stephens P J, Tarpey P S, Davies H, et al. The landscape of cancer genes and mutational processes in breast cancer[J]. Nature, 2012, 486(7403): 400-404.

[4]徐锦江, 孙铭, 顾立学, 等. 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9): 972-974.

[5]康红. 舒适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1): 2180-2181.

[6]陈云素.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 138-139.

[7]殷淑芳, 孟爱凤.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 江苏医药, 2013, 39(9): 1113-1114.

[8]Ghoussaini M, Fletcher O, Michailidou K,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three new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J]. Nature genetics, 2012, 44(3): 312-318.

[9]韩冬梅, 陆浩杨. 乳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J]. 山东医药, 2011, 51(50): 21-21.

[10]Michailidou K, Hall P, Gonzalez-Neira A, et al. Large-scale genotyping identifies 41 new loci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risk[J]. Nature genetics, 2013, 45(4): 353-361.

[11]李静芝, 张丽娟, 由天辉. 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3, 34(19): 3059-3061.

[12]胡晔, 李惠萍, 王德斌, 等. 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2): 1326-1328.

[13]周春兰, 李晓瑾, 李文姬, 等.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4): 663-665.

[14]李辉, 翟娜, 纪星. 健康教育干预对出院后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2): 238-239.

[15]张阳, 王英丽. 心理干预对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2): 4855-4857.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LIU Aishu

(QianjiangCentralHospital,Qianjiang,Hubei, 4331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dditionally.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 in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toward nursing was 93.3% in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promote their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degree.

KEY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8-083-04

DOI:10.7619/jcmp.201608026

收稿日期:2015-12-20

猜你喜欢

术后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四子散热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延续护理模式在HoLEP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策略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