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2016-05-25副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东欧贸易国家

姚 铃 副研究员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姚铃副研究员

一、中东欧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中东欧16国地处欧洲东部与中部,包括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总面积13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2013年,16国经济总量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0%,人均1.23万美元;贸易总量1.6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2%。2014年吸引外资流量达到404.4亿美元,对外投资流量106.8亿美元,分别占全球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流量的3.3%和0.8%。

根据世界银行按照人均国民收入(GNI)进行的国家分类,同时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分类(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中东欧16国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有斯洛文尼亚、捷克、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9国,中高收入国家则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黑山、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和阿尔巴尼亚7国;斯洛文尼亚、捷克、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和立陶宛6国同时为发达经济体,其余10国属于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

从中东欧16国所处地理位置及经济同质性特点分析,可分成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波罗的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均是发达经济体和高收入国家,2004年5月1日同时加入欧盟,2011年、2014年和2015年1月1日分别加入欧元区。三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总额、吸引外资流量及对外投资流量分别占中东欧16国整体的6.8%、8.4%、4.1%和3.2%。立陶宛是三国中经济总量与对外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2013年分别为464.3亿美元和674.0亿美元。爱沙尼亚是三国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14年吸引外资9.8亿美元。

表1 2013年中东欧16国经济、贸易与投资概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整理加工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经济增速居中东欧乃至欧盟国家前列,2010—2014年间,三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8%、2.7%和3.6%,远超同期欧盟平均增长水平(1%)。三国服务业发达,2013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4%、70%和50%,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通讯、互联网和旅游业是各国服务业的主体。高科技产业发达,立陶宛信息通信技术排名全球第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拥有“波罗的海硅谷”之称。

第二板块:维谢格拉德集团与斯洛文尼亚。维谢格拉德集团与斯洛文尼亚构成中东欧工业发达板块,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与斯洛文尼亚5国。除波兰有出海口外,其余国家均是内陆国。5国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是中东欧的主体,合计经济总量、对外贸易总额、吸引外资流量及对外投资流量分占中东欧16国整体的67.1%、72.3%、64.0%和74.2%。波兰经济总量、对外贸易总额、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为5国之首,尤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其他4国的总和。

5国经济增速在中东欧属于第二集团。2010—2014年年均分别增长3.0%、1.0%、2.6%、1.3%和0.2%。波兰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唯一保持经济增长的欧盟国家。5国工业实力较为雄厚,汽车、电子、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传统悠久、技术发达;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欧盟整体16%的水平,其中捷克占比约为36.7%,居欧盟首位;斯洛文尼亚拥有“东方小瑞士”之称,工业占比为31.4%;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工业占比分别为31.2%和31.1%。

图1 中东欧地区与全球经济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整理加工

表2 中东欧16国2014年人均国民收入排名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5年,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第三板块:巴尔干半岛国家。巴尔干半岛国家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8个国家。工业化和传统农业并存,特色产业突出。除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外,其他国家均有出海口。8国中,仅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为欧盟成员国,其他5国处于加入欧盟的进程之中。8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额、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分占中东欧地区的26.2%、19.3%、31.9%和22.6%。

8国均为欧洲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不及前述两个板块。其中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增长相对较快,2010—2014年年均增速达到2.3%,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和黑山增速分别为1.4%、1.2%、-1.1%、0.3%、0.8%和1.5%。对外贸易伙伴主要为德国、中东欧国家、俄罗斯、土耳其。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经济结构相对完整,服务业发展迅速,产值占GDP比重分别为59.4%、64%、69.2%和61.1%;工业基础雄厚,占比分别为34.2%、31%、25.8%和27.8%。罗马尼亚的石化工业、保加利亚的纺织与化工行业、克罗地亚的造船工业,以及塞尔维亚的汽车及信息通讯产业各具特色。农业是各国的传统优势所在,罗马尼亚有“欧洲粮仓”美誉,保加利亚的玫瑰油全球产量第二,而塞尔维亚的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11.1%,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0%。波黑、马其顿、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经济体量较小,属于传统农业国家(阿尔巴尼亚农业占比高达22.5%),对外依赖性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上述地区积极推行吸引外资政策,将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执行欧盟最低的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10%),在区位、劳动力和税收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马其顿被称为“欧洲新商务天堂”。

图2 中东欧地区三大板块经济发展占整体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经济展望》2015年4月数据库整理加工

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现状

(一)贸易合作现状: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显著增长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贸易发展迅速。2014年,双边进出口贸易额为602.3亿美元,较2009年(323.9亿美元)增长85.9%,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8.9%上升至9.9%。其中,中国对中东欧出口额从263.5亿美元增至437.1亿美元,增长65.9%;中国从中东欧进口额从60.5亿美元增至165.2亿美元,增长173.0%。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增速表现抢眼,不仅快于同期中国从欧盟91.2%的进口增速,也远高于同期中东欧国家对全球55.8%的出口增速,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后,一定程度上使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

16国中,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以及罗马尼亚是中国在中东欧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5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国与5国的贸易额合计481.5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额的80%。自2013年以来,随着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机制的健全,中国在巩固与中东欧主要贸易伙伴商品进出口增速的同时,与波黑、黑山等中东欧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呈现加速发展状态,2014年中国与该两国的贸易同比分别增长185.8%和106.1%。

从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中东欧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等;主要进口商品则为机电产品、贱金属与运输设备等。过去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所占比重超过六成;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深受中东欧当地消费者喜爱,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通过在华举办特色产品展(如2014年6月在中国宁波举行)等贸易促进活动,中东欧国家牛羊肉、奶制品等优质农产品,以及食品、葡萄酒和其他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出口实现大幅增长。

(二)投资现状:中国对中东欧投资取得突破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存量为17.0亿美元,较2009年年末增长3.1倍。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5大主要目的地。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上述五国投资存量总计达14.9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在中东欧投资存量的87.8%。

2013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议先后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将投资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推动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快速增长。在对上述5个主要投资目的地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中国对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前南斯拉夫国家投资实现飞跃,领域涵盖机械、化工、电信、物流商贸等各个方面。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对中东欧投资分布广泛。其中,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波兰、匈牙利等地区大国,主要投资项目包括:烟台万华实业集团收购匈牙利宝思德(BorsodChem)化学公司(2011年,投资额12.63亿欧元),广西柳工集团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部

图3 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往来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国家统计局

表3 2014年中国对中东欧16国投资情况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

(2012年),湖北三环集团并购波兰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KFLT轴承公司(2013年5月),山东金禾生化集团和安徽丰原索尔诺克生化公司分别投资约1亿欧元在匈牙利设立柠檬酸工厂(2014年)等。

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投资主要集中在塞尔维亚、波黑、马其顿和黑山等巴尔干半岛的东南欧国家,近年来表现突出。2013—2014年,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投资诸多项目,包括Kostolac煤电厂升级改造、摩拉瓦运河水电站及多瑙河米海洛·卜平大桥建设等。

(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贸易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中国对中东欧16国贸易顺差为271.9亿美元,占双边贸易额的45.2%,双边贸易不平衡较为突出。其首要因素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商品贸易结构单一。2005—2014年,SITC的6、7、8类产品,即制成品、机械与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合计占双边贸易额的92.7%。其中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占比平均高达61.5%(参见表5)。其次,双边贸易结构中中国商品占据竞争优势的商品种类多。SITC 10大类商品中,除第3大类“矿物原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商品外,中东欧国家在其他9大类商品中都处于比较劣势。再次,中东欧国家占据竞争优势的商品对中国的出口潜力尚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如初级产品中的食品、活动物,矿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运输设备,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参见表6)。最后,中东欧国家普遍存在工业结构性问题。以纺织和小家电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汽配行业产业链条不健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工业领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产品质量差、创新不足。

二是贸易投资便利化亟待提升。2013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但合作规模仍然较小,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中东欧之间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

表4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在中东欧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第一,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欧盟委员会2015年11月发布的成员国交通系统状况报告显示,在包括铁路、港口、航空、公路以及欧洲跨境交通网络(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内河运输)的建设方面,罗马尼亚和波兰分别排名倒数第1和第2位,捷克与匈牙利分别排名倒数第8和第9位。欧盟28国中,没有高速铁路的国家有11个,中东欧国家占了7个,中国在中东欧的五大贸易伙伴均在列。上述国家基础设施硬件发展的落后,一方面影响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也影响中国企业前往上述地区投资项目决策。

第二,通关与检验检疫合作滞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欧物流通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如中欧班列的发展、中欧陆海快线的推进,以及物流枢纽的合作建设等。但是因为通关、质检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仍在探讨之中,或者相关措施的实施范围仅限于少数国家,中国与中东欧的物流通道建设仍然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也导致中国与中东欧的食品与农产品贸易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中东欧基础建设需求大,但因中东欧国家包括欧盟成员、欧盟候选成员和非欧盟成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面临不同的监管要求,需不断创新模式,尤其是投融资模式。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门槛值为60%。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后,欧盟加强了对公共预算与债务的管理,其成员国为外来融资提供主权担保的余地较小。考虑到中东欧16国发展水平各异,且受制于欧盟法律及规章制度的约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项目合作不断面临模式的选择。

为突破融资瓶颈,中国在与中东欧合作框架下先后设立了总额10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分期筹集的30亿美元专项投资合作基金,并拟设立 “16+1”金融公司。但在基础设施领域,中东欧国家首选的合作模式是PPP和BOT。而无论PPP还是BOT,对中国企业都是挑战。PPP考验的是企业的国际融资能力,BOT考验的是企业对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中国企业当前在这两方面仍有差距。

表5 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商品结构占比 单位:%

注:上述表格商品分类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共有SITC10大类。

表6 中东欧前5大贸易伙伴优势商品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别报告》2014年,按照海关22大类商品分类统计而成

三、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发展潜力预测及有关政策建议

(一)发展潜力预测

从当前合作现状看,未来5~10年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15年,中欧经贸合作达成三个对接战略,其中,中东欧地区是对接“国际产能合作与欧洲投资计划”“‘16+1’合作与中欧合作”的核心实施区域。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仍将快于中欧贸易整体增长速度。而投资合作方面,凭借基础设施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中东欧国家2013年后逐步成为中国对欧盟投资的支点之一,未来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1.贸易增速预测说明

鉴于过去十年(2005—2014年)和过去五年(2010—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平均增速高达21.3%和14.0%,2016—2030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预测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2020年。考虑到双边贸易在衰退后是一个逐步复苏的过程,同时中东欧国家整体对外贸易增速在此期间将达到7.4%,因此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增速采用10%的平均增速。第二阶段:2021—2030年。由于中东欧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欧陆海快线等影响中欧未来货物贸易运输格局的铁海联运等线路的陆续建成,同时2021—2030年间中东欧16国的贸易增速将提升到10%,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增速有望加快,平均增速预测为14%。

2.2020—2030年贸易前景

经趋势外推,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将达到905.8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61.1%;整体增长水平较2009—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累计增长86.3%的幅度要低,这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陷入低速增长周期密不可分。同期,中东欧16国整体贸易额将达到2.5万亿美元,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占比为3.6%,与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额实际占比3.6%基本一致。2030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额将达到3357.8亿美元,同期中东欧整体贸易额将增长到7.1万亿美元,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占比将提高到4.7%,较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在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增速明显快于中东欧对外贸易增速的前提下,占比符合预期。

3.投资额预测

由于对中东欧投资数据统计不完全,一些前南国家,包括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中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吸引中国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测算中以中国对外投资前期的增长速度作为参照,基期选取2009—2014年。对中东欧投资采用双重占比的方式,即利用中国对欧盟投资占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与中国对中东欧16国投资占中国对欧盟投资的比重概算2015—2030年的投资规模。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565.3亿美元增长到1231.1亿美元,年均平均增速为14.3%;期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平均占比为7%,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流量占比为2.9%。按照上述平均增速,以及两个比重,可以测算得到:2020年中国对中东欧投资流量预计为5.6亿美元,2016—2020年投资总额为21.8亿美元,年均投资流量4.4亿美元(参见表8)。

2021—2030年,考虑到中国对外投资完全进入投资发展周期的最高阶段(即对外直接投资超越吸引外资),以及“一带一路”与欧洲发展计划的顺利对接,中国对外投资预测增速采用2015年1-11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增长率16%,中国对欧盟投资占比和中国对中东欧投资占比分别扩大1个百分点,为8.0%与3.9%。经预测可得:2025年和2030年,中国对中东欧投资预计分别为14.1亿美元和22.5亿美元,2021—2025年及2016—2030年投资总额预计分别达到53.6亿美元和85.5亿美元, 两个5年周期年均投资流量分别为10.7亿美元和17.1亿美元。

(二)有关政策建议

1.积极扩大贸易规模

过去两年,中国致力于增加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食品等优势商品。相关举措包括:2013年6月举办中东欧特色商品展,2014年6月举办中东欧贸易与投资博览会,2015年10月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并计划于 2016年下半年举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展会措施带动下,中东欧优势商品,主要是牛羊肉、奶制品、葡萄酒等的在华知名度得到提高。但中东欧国家由于自身产量有限,相关产品对华出口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

表7 2015—2030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额预测 单位:亿美元

表8 2016—2030年中国对中东欧16国投资规模预测 单位:亿美元

首先,加快将海关质检领域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覆盖到全部中东欧16国,尤其是作为中东欧传统农业产区的东南欧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已同罗马尼亚、拉脱维亚、匈牙利、波兰、立陶宛、马其顿、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陆续签署质检合作协议。

其次,可考虑通过协助中东欧国家,将其农产品、食品等优质产品作为统一地理标识,开展市场推广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这些商品在中国的知名度和消费认可度。

再次,推动增加双方可贸易商品的种类。从中国与中东欧商品贸易结构可以发现,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对华出口的主要商品,占有比重较高,但增长速度比较慢。为此,有必要形成“16+1”优势商品目录,通过举办中东欧资本密集型产品专场推荐展活动,推动相关产品贸易。

最后,推动中国企业扩大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带动中东欧优势商品返销中国。尤其可鼓励企业投资中东欧国家农业与食品等领域,并为相关农产品、食品的回流提供政策支持。

表9 2021—2030年中国对中东欧16国投资规模预测 (亿美元)

2.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从中欧合作未来发展方向看,中东欧是中国与欧洲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地区。按照经济发展的同质性,中东欧16国可划分为三大板块,其中波罗的海三国交通服务业、通讯和互联网等服务业与高科技发达,维谢格拉德集团与斯洛文尼亚汽车、电子、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巴尔干半岛国家工业化和传统农业并存、特色产业突出。结合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可围绕国际产能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发挥双方互补优势,在传统优势产业(轻工、家电、纺织服装)以及装备制造优势产业(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和轨道交通)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大力推动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引导中国传统优势行业的企业前往中东欧地区布局。以欧洲当前在中东欧地区推进包括公路、铁路以及通信在内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及中东欧多国正在进行的能源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装备制造业领域合作。

3.加强物流通道建设

中欧快速货物班列逐步走入正轨,以中欧陆海快线为开端的中欧货物运输通道建设已经启动,这有利于提升中东欧在中欧贸易中的重要性,改善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中的西重东轻格局。未来,围绕物流通道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在中东欧国家进行集装箱枢纽建设、货物场站建设、寻找市场化的长期合作伙伴、完善电子通关与海关转运货物的便捷性等。

4.改善贸易投资环境

实现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投资协定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全覆盖,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可作为先行先试措施,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双方商务人员交往和扩大相互投资领域,率先提供签证、工作许可等方面的进一步便利。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关标准、人员资质、设备标准认证的互认问题上取得进展。鼓励更多中东欧国家海关加入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第三阶段工作。

[本文为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项目号:142DA07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责任编辑:刘建昌)

猜你喜欢

中东欧贸易国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贸易统计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贸易统计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