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6-05-25沈梦英武笑玲
沈梦英 武笑玲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学校体育
基于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的研究
沈梦英武笑玲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摘要: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人才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可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契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基于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构建了包含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16个二级指标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个一级指标的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8、0.39及0.23。在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知识与能力并重。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评价指标体系
1前言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存在供求关系矛盾。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麦克斯研究院公布的2012~2014年前十名红牌警告专业中均含有体育教育专业。2012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公布了一个数字,目前全国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人。而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体育人才;要改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下滑趋势,也急需增强体育师资力量。体育教育人才供求的社会矛盾现象凸显出我国高校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着不足。
从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特色,其核心模式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关键能力培养;美国则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多能性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综合国内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凸显出以下关键词:“全才与专才相统一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多能性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型体育教育复合人才”[1-8]等。由此可看出“复合型”、“应用型”、“实践性”及“创新型”成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核心词汇。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现状,本研究对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及体育院校进行了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按照中国的七大行政区域划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对每个区域随机抽取8-9个含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院校,共抽取来自35个省、市及自治区的58所院校。通过对58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发现,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类型主要有五种。第一类培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占25.86% (n=15);第二类培养能胜任体育各级各类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占29.31% (n=17);第三类培养强调创新性、实践性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占所抽样本的32.76% (n=19);第四类培养学校体育师资占所抽样本的10.34% (n=6);第五类在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同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占所抽样本的1.72% (n=1)。可见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并强调创新性、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流,单一的仅培养体育师资的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本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个案,对其2009级、2010级与2011级的三届已毕业的219名本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2009级64人,2010级75人,2011级80人。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育本科生所从事的工作分布在各行各业,包括教师、教练员、律师、体育赛事及场馆管理、体育教育培训、当兵、公务员、公安、IT、保险、房产与产品销售、信贷、餐饮等。其中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为44人,占总人数的20.1%。从事教师职业的有39人,占17.8%,而真正从事体育教师的为33人,占15.0%;少数从事数学、政治及语文教师的有6人。从事教练员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近8.7%。从事体育相关产业如赛事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教育培训的人数为6人,占2.7%。还有近28.3%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入职到公司从事与体育无关的职业,如物流、产品销售、软件开发、保险、教育培训公司等行业。进一步分析显示有45.7% (n=100)的本科生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职业,有54.3% (n=119)的从事与体育无关的职业。可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研究认为在扩招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招生质量与培养质量下降,使学生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职业生涯定位不清,社会与心理适应能力差[9-11]。
综上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单一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应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构建复合型并强调人才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本研究要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操作性较强的以复合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遴选出与现有的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呼应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内容指标。研究结果对检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基于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为关键词,借助网络、图书、万方期刊网等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国内外期刊、博硕论文,了解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2.2访谈法
本研究在分析有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及全国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初选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面访或电话访问请10名体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对现有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指标进行甄选。
2.2.3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借助经验来确定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的方法,根据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主观认为的重要性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本研究先通过查阅文献及专家访谈法确定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指标体系,然后选出精通于体育教育改革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让专家按照其认为的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打分的方式按照0到10分共十一种方式进行选择,给专家更大的选择空间以便充分的发表意见。本次调查过程共发放专家调查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为18份,有效率为9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人才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为了正确的推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一些量化的指标体系去评价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即涉及到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问题。近年来有关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综合评价的研究也较多。吴晓梅[12]认为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优良的体质、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体格、体能、自然环境适应能力、优良的个性、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畅达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12个二级指标。李刚[13]指出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体育指导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5个一级指标以及组织教学能力、钻研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等34个二级指标。徐涛[14]在本着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复合型人才思路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身心素质这4项一级指标,以及22项二级指标,85项三级指标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指标体系。唐芒果等[15]的研究确立了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休闲体育专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并通过该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该专业的评价方案。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有的是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的指标体系;有的是关于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指标体系。从这些研究来看,“能力”成为公认的评价指标,其次知识、体质、心理等指标同样重要。
3.2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目的是以量化的方式洞悉各因素的影响力度和层次结构,希望研究结果能达到细化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在分析有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的文献及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指标进行甄选,最终确定与复合应用型人才相呼应的一级指标有: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二、三级指标。本研究基于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来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不易过多,将层级设置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界定。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初选评价指标体系。“知识”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公共基础与公共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运动项目相关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社会体育指导知识等5个。“能力”的二级指标包括体育教学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指导能力、技术动作示范能力、体育运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8个。“身心素质”二级指标包括健康状况、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等3个。
针对初选指标对专家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确定了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指标。为了使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需要对包含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三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量化[16]。一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二级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同上。如“知识”的二级指标共5个,其指标与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所以“公共基础与公共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权重系数等于一级指标“知识”的权重系数(0.38)乘以此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0.15)计算得:0.38×0.15≈0.06,依次计算出“体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运动项目相关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社会体育指导知识”等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09、0.08、0.08、0.07。
表2 知识的各个二级指标权重系数
“能力”的二级指标共8个,其权重的计算见表3。“体育教学教育能力”指标的权重系数等于一级指标能力的权重系数(0.39)乘以二级指标下“体育教学教育能力”指标的权重系数(0.15)计算得:0.39×0.15≈0.06,依次计算出“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指导能力”、“技术动作示范能力”、“体育运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权重分别是0.05、0.05、0.06、0.05、0.05、0.04、0.03。
表3 能力的各个二级指标权重系数
“身心素质”的二级指标有3个,分别是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其权重的计算见表4。“健康状况”的权重系数等于一级指标权重系数(0.23)乘以此二级指标的权重(0.36)计算得:0.23×0.36≈0.08,依次计算出“心理素质”的权重为0.07,“社会适应”的权重为0.08。
表4 身心素质的各个二级指标权重系数
综上,本研究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包含三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见表5。三个一级指标的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8、0.39及0.23。可见,在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知识与能力并重。在知识培养方面要侧重体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运动项目相关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强化。在能力的培养中,要重视体育教学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体育指导能力、技术动作示范能力、体育运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身心素质的培养中,要重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方面的培养。
表5 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4结论
通过对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抽样调查,对国内外有关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及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可知,单一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应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构建复合型、应用型及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复合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包含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三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的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8、0.39及0.23。可见,在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知识与能力并重。
参考文献:
[1] 王健,彭勇,郑杰政.“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河池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08:218-219.
[2] 钱应华.构建创新型体育应用人才培养模式[J].高师理科学刊,2008(2):117-119.
[3] 王保华.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3):.90-91.
[4] 董新风,袁野.市场需求特征与体育院校足球人才培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7):22-24.
[5] 谭黔.浅谈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决策管理,2010(10):80-81,93.
[6]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司[2003]7号.
[7] 林顺英.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取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13-115.
[8] 马卫平,谭受清,吴澄清,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12-14.
[9] 赵浅华.高等体育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5):14-16.
[10] 苏静,夏健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80-82,94.
[11] 沈芝萍,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115-118.
[12] 吴晓梅.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3] 李刚.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9.
[14] 徐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08.
[15] 唐芒果,于翠兰,李勇勤,等.休闲体育专业综合能力评价标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3(5):13-17.
[16] 沈梦英,赵书祥.体育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53-59.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Index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Compound-applied Talents
SHEN Meng-ying, WU Xiao-l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ito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resent situa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and society needs of talents, Obviously,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did not meet the social needs for sports talents.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is imperative. This research was trying to build a simple, easy to operat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raining objectives of complex appliantion type. The present study constructed three-level indicators and 16 secondary indicators physical education complex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at contain knowledge, abili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Weights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weight respectively 0.38, 0.39 and 0.23. Thus,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mplex application talents should be as important as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complex appliantion type;evaluate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6)02-0082-05
作者简介:沈梦英(1979-),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锻炼心理学。
* 收稿日期:2016-02-21; 修回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