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多感官参与音乐教学

2016-05-24李鲁燕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感官乐曲教学方式

李鲁燕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基层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基层音乐教学应构建和开展多感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其优越性及有效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度;配合教学内容,积极创造适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多种途径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兴趣;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适应新一代的音乐教学需求,营造更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形成课堂教育的新突破。

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单一教学方式时,对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程度及认知和记忆,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方法的介入,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着同样的学习进度,成为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人对教学方式的认同,学生学习受到压制,学习效率下降;“多感官教学”就是让不同的学生能更全面地发展,从而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吸收方式,提高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多感官音乐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加强音乐课堂的互动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触觉等各个器官,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及兴趣,进一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七大潜能。

音乐是视听艺术,音乐教学也离不开对听觉的运用。作为最基础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聆听音乐,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旋律掌握并理解,进而在聆听音乐中勾画出音乐自身的形象和感情,同时让学生直观地表达出个人对于一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悟。聆听优美的音乐本就是一种享受,对于学生而言在聆听过程中如何体会音乐的美感,如何在享受中追寻音乐所给予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形成听音乐的习惯,在听中感受音乐自身,同时加强学生聆听音乐的注意力。通过听觉欣赏到感情分析再到理性认知,对乐曲产生新理解,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从最基础的听,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分析乐曲所表达的感情,从感情中理解谱写乐曲的意境,再到理性地认知乐曲中的真善美,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音乐从听开始的习惯,教师有着巨大的责任。教师要从乐曲主题出发,在学生对主题理解过程中进行辅助,让学生真实地有意识地通过听觉感受乐曲本身的美及其延伸出的内涵。

单一的音乐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学环境,大量的教学手段的引入,对于音乐教育而言也是一种发展契机。现代学生也不单纯停留在听课这一方式上,通过对视觉的激发,让音乐有了更方便的理解模式,也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形象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对乐曲的记忆。在生动画面的影响下,还原音乐情景,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在含义,更容易接受理解音乐,同时帮助学生构筑自己对音乐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形成自己对乐曲的认知。一首乐曲的情境可以有多种场景,但是乐曲自身主题不变,教师要把握住乐曲自身表达的主题,给学生以空间去想象,或许学生有不一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自己在乐曲中理解延伸。

歌唱作为音乐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音乐课堂上最有效、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本身主题核心的掌握,把握主旋律,分清音乐风格和对歌词的理解,更清晰地体会作品所宣扬的感情,更有效地辨认乐曲中的变化,调动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对乐曲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歌曲选择方面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作品有一定的传唱度,有助于学生对歌曲主题的把握,在演唱中加入自身理解,融入自身生活环境,让每位学生在演唱时,唱出乐曲风格和旋律,唱出感情,唱出歌曲表达的含义,更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

在欣赏音乐时,学生对旋律的体会、节奏快慢的掌握,受音乐情绪的影响,肢体会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作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韵律掌握的一种方式,肢体表达通过基本的音乐划拍、拍手等即兴动作再到音乐情景剧及律动体操等多种方式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许就是记住整支歌曲的关键,一台音乐情景剧让每位学生更加认清音乐中表达的善恶,也通过音乐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特长,教师也通过音乐增加了学生自己的信心。

在音乐赏析及对音乐本身内容的认知方面,单一方式的入手只会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表层韵律,无法体会更深含义,更无兴趣可言。通过“多元感官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利用听觉体会、视觉激发、歌唱表达、肢体互动等综合的方式,克服枯燥的课堂氛围,让音乐本身与学生互动,让教师成为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及兴趣,更对音乐的认识有一个新的提高。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进去,发挥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不同的能力与特点,让每位学生通过音乐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单一的音乐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及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科学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整合,更多的教育方式伴随发展融入教学中,“多感官音乐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证。

现代音乐教育中不难发现多种教学方法之间是互补互助、取长补短的,如多媒体在“多感官音乐教学”中对情景的构建及配合听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各个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发现在音乐学习中自己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多感官教学就是把不同的学生融入课堂,有的学生喜欢自身参与,有的学生善于聆听,不同的学生,如何激发出同样的学习情绪,这就需要多感官的教学手段。聆听感悟,让学生感受情境;创造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是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从听课到参与讲课的转变,而且更加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变成兴趣。通过对音乐感悟和音乐情境的认识,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并加入合理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感官的音乐学习,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参与音乐活动,从而表述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及特长,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中。

在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多感官音乐教学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兴趣,使学生在多种方式作用下在音乐作品中理解音乐、熟悉作品。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注重运用优秀的教学方法,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方式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并且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感官乐曲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