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物理高效课堂的认识
2016-05-24董钢
董钢
物理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的发现、探索的求知过程。教师要实现有效地引导,学生要达到高效的学习,怎样将这两方面融合统一呢?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建和谐课堂。
一、和谐融洽的氛围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和保障
1.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应养成经常与学生谈心的习惯,也要向学生谈一谈自己工作和学习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才能消除师生间的心理思想隔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同学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班级是学生交往、学习的重要场所。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长,相互了解深,语言沟通会更容易。只有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同学间关系不和谐,那么,这个班集体根本就无法团结协作搞好学习,更不用说同学间相互帮助了。
那么,同学间不和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应如何去处理呢?我认为,同学间不和谐因素主要体现在优生与差生间、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间、男女生之间、组长与组员之间等。在这些关系中,都存在着优势与劣势的对比,是教学管理中比较难协调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应认真分析两对立面各自的心理特征:劣势群体常常缺乏自信,有心理偏差,逆反心理强,与人交往常会表现得非常敏感、脆弱。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要教给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学会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学校或班级间经常组织一些合作性强的课外活动,能很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班集体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
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和追求
1.学案设计的高效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说:“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学生痛苦增进学生幸福的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进行,才能使学生脱离苦海进入乐园。”由此,我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案的设计时,坚决杜绝刻板地对教材知识进行罗列。要认清教材是一个样本,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和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2.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设计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很多时候都在关注考查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不能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诱导思考发展的应用型问题。我认为每节课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要达到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要适时而问。教师的提问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维的催化剂,应能促进学生内隐思维活动的显露,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索的状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规律。
其次,要问在学生易错之处。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错误之处正是学生发散思维的源头,此处的追问,学生会有更多阐述自己想法的机会,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纠正失误,建立正确的认知。在这种讨论纠错的经历中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牢固。
第三,切忌问题泛滥无价值。提问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抓住关键点来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切忌问题的过碎、过浅、过频。
3.学生交流学习的高效性
最近听了几节开放探究的课,总感觉课堂乱糟糟的,开放式成了放羊式。许多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成了旁观者,致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效果低。因此,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在教师关注下的独立,合作交流是教师适时参与指导的交流。因此,在教学前,设置有思考价值和思考深度的问题,明确学习应达到的目的尤为重要。
三、课外生活实践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增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获取物理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运用知识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社会这个大环境,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要积极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让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比如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制门铃;学习了“力和机械”后,让学生在自行车或日常生活操作中指出杠杆及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及性质等。
探索初中物理课堂的和谐高效性是教师不懈的追求,也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努力方向。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探索、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丰富和完善有效课堂,获取有效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