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21”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6-05-24张志军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型学案学科

张志军

摘 要:“1121”课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任务,历经高中三年不同学段的教学,教师在精心编写导学案、组织高效自主课、驾驭优质互动课、探究高三复习课等方面做了大胆实践,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关键词:“1121”课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题研究

一、课改序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五章高中教育阶段中明确提到: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121”即:一个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个原则(先学后教),两种课型(自主课和互动课),一个载体(导学案)。

二、课改进行曲

1.高一:艰难的破冰

2011级学生刚刚升学入校,广大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熟悉高中学习方式和方法,管理好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又要学习研究“1121”新课改,课堂教学一改多年熟悉的教学方式,需要全新的方式上好两种课型。这对全体教师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和工作挑战。从11月开始到期末,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师生没有感受到课改带来的收获和快乐,相反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甚至于怀疑和抱怨:在编制导学案时,某一个学习内容,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展示两个板块怎样合理分配?组建学习小组,学生成绩差别大,如何组织探究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会不会被“边缘化”?自主课上学生讨论“失控”怎么办?互动课上哪些学生、哪些内容该展示?展示多了影响教学效率呢?学生距离拉近,自律差的学生干扰学习,组长怎样去管理?如何评价和激励小组的建设?两种课型后没有学生的大量训练和讲评,学生会不会掌握不好?……

一堆堆的问题蜂拥而至,始料未及。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想打退堂鼓,提出了建议:我们学校不适于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改回去吧!一次次,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召集学科组长深入座谈、探讨、争论,相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的思想碰撞产生了着一个个创新的火花。年级组织班主任就学习小组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如学生分配、组长培训、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等开展了一次次经验交流、专题讲坛。在高一的第二个学期,一个个问题有了一个个的答案,而这些答案书本上查不到,完全来自教师火热的实践和冷静的思考,来自创新的勇气。摸着石头过河,课改在艰难的开局中破冰前行……

2.高二:奋力地踏浪

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高中学习,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1121”课改的模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他们不再是“看客”,而是“演员”,并且是主角。“讲堂”变成了“学堂”,他们拥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课上,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探究,解决了“能自己学会的自己学”的问题。自主课后,学生将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带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带着解决问题的愿望走进互动课。互动课上,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自行解决部分问题,教师抓住疑点,锁定重点,关键点拨,深入剖析。两种课型相得益彰,体现了课改“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从根本上真正落实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课堂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了:不仅对学生所学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准确把握重难点,及时捕捉互动课上的疑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视野拓宽、驾驭能力加强。

高二学段是学生文理分科后,面临各科选修的学习阶段,是学习难度大、习题训练紧的阶段,更是学校“1121”课改的深化阶段。为此,年级配合学校的阶段性课改要求,在重要的“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自主课效率、互动课质量”进行了相关工作的细化、深化。

(1)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是学科组备课的集体智慧,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理的知识台阶,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是否有思维深度,既决定着自主课上学生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也决定着互动课上能否互动起来。导学案应起到“导学”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操练”作用。要能引领学生读书、思考、学习、交流。要将学习目标任务化,任务要具体、明确、可检测。导学案的质量如何,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为此,我们在高二开始,对高一各科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情况作了一项学生评价:

①导学案编印的准确性:A.无错误 B.少错误 C.错误较多

②导学案知识框架设计:A.全面且重点突出 B.较全面,重点基本突出 C.不全面,缺重点

③导学案知识和问题设计的层次性:A.十分明显 B.比较明显 C.不明显

④导学案例题习题设计:A.质量高且典型 B.质量可以,基本典型 C.含混不清

⑤导学案知识的加深拓展设计:A.十分适当 B.基本适当 C.很不适当

⑥导学案训练题的难度:A.十分适中 B.基本适中 C.很不适中

⑦学科教师使用导学案:A.经常使用 B.有时不用 C.基本不用

⑧教师对导学案的批阅:A.及时认真批阅 B.有时批阅 C.不批阅

⑨导学案的总体任务量:A.自主课能完成 B.基本能完成,有时课下继续 C.经常课下加班才能完成

⑩对导学案的总体认识:A.很好 B.一般 C.较差

同时,邀请学校的骨干教师,对本学科的导学案编制做出了科学的定性评价,最后我们将9个学科的学生评价结果和骨干教师评价结果结合,形成了最终的评价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并召集组长和学生代表一起座谈,面对面地就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做了深刻的交流和探讨。此举深深地触动了教师的导学案编制工作。在高二学段,各科导学案的编制质量明显上了新台阶。

(2)自主课效率高

学生在进行了近一年的“1121”课改后,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律意识伴随着严格的班级管理明显加强。自主课从形式上已经比较成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关键是自主课内涵的提升,即自主课效率的提高。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对自主课的要求,细化并规范了自主课的具体要求。

猜你喜欢

课型学案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