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气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6-05-23张培海苗德振

安徽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曹 军,张培海,苗德振

(1.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 太和 2366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理气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曹军1,张培海2,苗德振1

(1.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 太和2366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610075)

摘要:目的探讨理气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72例气滞血瘀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中药组口服理气化瘀汤,西药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中西结合组口服理气化瘀汤和盐酸特拉唑嗪。治疗21 d后,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评分表疼痛、排尿症状部分)、前列腺液常规等。结果中西送结合组及中药组的前列腺疼痛症状评分和前列腺常规较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有效,尤其是对疼痛及排尿症状的疗效明显。

关键词:理气化瘀汤;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和难治性疾病,对男性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未能确定和症状的多样性,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有显著的效果[1],理气化瘀汤是由乌药、延胡索、木香、泽兰、槟榔、川楝子、败酱草、川牛膝和水蛭等组成,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笔者采用理气化瘀汤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太和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男科门诊就诊的72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个别病例参照其愿望进行分组调整,最终将其分成中药组(A)、西药组(B)和中西结合组(C)。A:中药组2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5±6.5)岁,平均病程(30.0±18.1)月;B:西药组21例,年龄19~42岁,平均(27.7±6.3)岁,平均病程(31.9±15.0)月;C:中西结合组28例,年龄19~43岁,平均(28.6±5.3)岁,平均病程(30.8±16.4)月。三组年龄、病程及其它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三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注:病情程度为秩和检验,余为单因素方差分析。

1.2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那彦群主编的《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的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的精浊﹙慢性前列腺炎﹚[4]和《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5]的中医证候制定。

1.3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或45岁以上,对本药过敏者;(2)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按规定服药者。

1.4治疗方法 中药组服用理气化瘀汤:乌药20 g、延胡索15 g、泽兰15、槟榔10 g、川楝子10 g、木香7 g、败酱草15 g、川牛膝30 g和水蛭3 g,由医院中药房提供,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约200 mL,21 d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西药组患者服用盐酸特拉唑嗪(哈尔滨一洲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1 mg,首剂睡前服用,3 d后改为每次2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同中药组。中西结合组联合口服理气化瘀汤和盐酸特拉唑嗪,用药方案同中药组和西药组。

1.5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1)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评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为该评分表项目7、8、9合计所得。病情严重程度则据NIH-CPSI评分表的疼痛+排尿症状部分: 轻 0~9分,中度10~18分,重度 18~31分;(2)前列腺炎常规。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拟定。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测资料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普通资料)及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计量资料均先行正态性检验,偏态者予以转换。多组多时点观测资料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组前后两次观测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协方差分析。所有的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完成概况中药组21例患者完成治疗,2例因失访未完成观察;西药组18例患者完成治疗,3例脱落未完成治疗;中西结合组27例患者完成治疗,1例脱落未完成治疗。

2.2疗效判定患者经过治疗21 d治疗后,中药组21例,临床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61.8%;西药组18例,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50.0%;中西结合组27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74.3%。三组疗效分析:虽然整体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两比较显示:中药疗效均优于西药,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的分级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46),总有效率比较也接近显著(P=0.098),见表2。

表2 三组疗效比较/n(%)

注:分级疗效比较为秩和检验,总有效率比较为卡方检验,显著性标记a、b分别为和A、B组比较P<或≈0.05。

2.3有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排尿和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两组比较列于表3,4。(1)疼痛症状评分: 三组间、不同时点间,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及中药组,较之于西医组,在治疗后的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并以中西医结合组下降幅度为最大。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则提示,各组都呈下降趋势(P<0.05),即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与临床实践吻合。(2)排尿症状评分:整体分析组间差别不显著,但组间两两比较,在治疗后21 d时,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均比西医组有明显下降(P<0.05)。时点间比较,其变化规律同上述疼痛评分。此不赘述。(3)卵磷脂小体和白细胞计数: 三组疗后资料经疗前数据校正后整体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别(P<0.05);两两比较:仅白细胞计数在中医组和西医组间有一定差别(P<0.05),其它所有的两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差别不大。结合数据看:中西医结合组在前列腺液方面卵磷脂小体水平较治疗前有提高、白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减少。

表3 治疗前后疼痛、排尿症状的比较

注:(1)整体分析为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为成组t检验,时点间比较为差值t检验,显著性标记a、b或t分别为和A、B或T1时点比较P<0.05。

表4 治疗前后前列腺常规的比较

注:单因素方差-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LSD检验,显著性标记a为校正后数据和A组比较P<0.05。

2.4不良反应所有观察病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仅观测到: 西药组:头痛头晕3例、恶心4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中药组、恶心3例、腹胀2例;中西医结合组:头痛头晕1例、恶心1例。三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大体相近,均不严重。

3讨论

目前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与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盆腔相关疾病和精神因素及免疫反应异常等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是在前列腺受到刺激后通过脊髓反射使盆底等部位产生痉挛性疼痛,而膀胱颈部功能紊乱与盆底肌群又存在密切联系,从而导致会阴、盆底肌肉异常活动,引起膀胱尿道功能紊乱,患者可有最初的感受伤害刺激、异常性疼痛、痛觉增敏,到出现广泛的盆底疼痛和功能异常,往往是多种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NIH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表包括疼痛、排尿或不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客观、简单、方便、快速为患者接受等特点,并具有稳定性、可重复性、高度的辨别性和一定的心理测试性质,为绝大多数的专家所接受,经临床证实是量化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好办法[6],前列腺常规检查主要通过前列腺分泌物内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或脓细胞的数量来判断前列腺是否发生炎症及其程度,协助对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但是这些参数与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度和严重程度并无很好的相关性。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目前主要是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抗菌、抗炎和镇痛治疗局限,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痉挛,解除盆底肌痉挛,缓解会阴和盆底紧张性肌痛,从而改善患者排尿和疼痛症状,但中断用药症状易复发,鉴于该病尚无确切病因,经验治疗仍被临床广泛采用。

前列腺在中医文献中属精室、精窍范畴,慢性前列腺炎类似于中医古籍中所称的“精浊”,好发青壮年,临床主要为少腹、会阴、睾丸有疼痛不适及排尿不畅等,本病多由“热淋”、“精热”等治疗不彻底,湿热余毒未清,或嗜食辛辣,湿热内生,或房事过度,劳伤精气,肾气虚弱,湿热之邪外侵,蕴于精室,引起经络阻隔,气血瘀滞而成。慢性前列腺炎证型流行病调查显示: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是湿热下注和气滞血瘀,证型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湿热下注加气滞血瘀[7]。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活血行滞立法。但由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症状复杂而无特异性,临床分型很复杂,各型之间互相交叉,故遣方用药及疗效难于把握。

本病初期多为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湿热为发病之标,肾虚为发病之本,而瘀滞又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病理反应。《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扶正固本,可祛邪实,祛邪实亦可达扶正之目的。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治则,遵“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之明训,且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临证多见腹股沟、会阴、少腹坠胀疼痛及尿频、尿急等症,故治宜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拟理气化瘀汤处方。

理气化瘀汤系由乌药、延胡、木香、槟榔、泽兰、败酱草、川楝子、川牛膝和水蛭等组成。方中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既行脾胃气滞,又可疏肝气郁滞,兼能温肾散寒,《玉楸药解》谓之“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延胡索辛苦而温,归肝、脾、心经,具有良好的活血行气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气血瘀滞诸痛症,《本草正义》言其“治内外上下气血不宣之病,通滞散结,主一切肝胃胸腹诸痛”,合为君药。川楝子苦寒性降,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以其之寒,减乌药之温,又增行气破结之势,祛散下焦湿滞,善治胁腹之痛;木香辛苦性温,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专治气滞诸痛;泽兰辛苦微温,活血祛瘀,行水消肿,水蛭咸苦性平,善趋下焦,擅走血分,破血逐瘀力强,精道、尿道之瘀血败精惟宜本品剔除,皆为臣药。槟榔辛苦性温,具降泄之性,擅下气破滞;败酱草辛苦微寒,清热解毒祛湿、祛瘀止痛排浊,共为佐药。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又善下行,“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导 (《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是为使药。诸药合用,理气祛瘀止痛为主,兼以利湿通淋,冀使气行瘀散痛止,诸症可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74.3%,与中药组、西药组相比差异明显,尤其是在对疼痛及排尿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中药组,而且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水平较治疗前有提高、白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的前列腺疼痛症状评分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在改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功能方面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永,王祖龙,孙自学,等.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常见中医证型与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4):363-366.

[2]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13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8-172.

[4]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88-291.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1):1052-1056.

[6]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2.

[7]李兰群,王传航,刘春英.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245-246.

Clinical study of 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AO Jun1, ZHANG Pei-hai2, MIAO De-zheng1

(1.TaihePeople’sHospital,Taihe,Anhui236600,China;2.The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u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Sichuan61007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Methods 72 cases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qi decoction,western medicine group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erazosin,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th qi decoction and terazosin hydrochloride. After 21 days treatment,the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s index score(NIH-CPSI score of pain, urinary symptoms), routine prostatic fluid and etc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state pain symptom score and routine prostatic flui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urinary symptoms scores in 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0.05).Meanwhile,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especially for pain and urination.

Key words:qi decoction;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linical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5-08-28,修回日期:2016-02-10)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4.047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平窦膏治疗湿热毒瘀型肛隐窝炎40例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