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6-05-20沈健
沈健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改革创新;江苏样本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7-0006-03
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新世纪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继续优先发展教育的高度重视。罗志军书记、石泰峰省长从江苏“两个率先”的全局强调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本次大会精神。
一、把握机遇,切实增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提出用十年时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十二五”时期,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教育保障机制日趋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巩固和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教育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2016年1月28日召开的江苏教育发展专家咨询会上,由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教育史上发展环境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教育成果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江苏教育发展水平总体超过世界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强省,探索出一套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省份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江苏样本”。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一达到、两提高,即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的目标,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十二五”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科学谋划“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蓝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全省教育系统要在“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坚持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确保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全省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江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战“十三五”,努力做到发展上有新思路、工作上有新举措、作风上有新进步、能力上有新提高,更好地担当起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着力抓好以下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
一是夯实教育基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符合江苏省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和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坚持公益普惠、政府主导、内涵发展、创新推动,健全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的差距,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标准化班额办学,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和“送教上门”服务,基本普及残疾少年儿童15年免费教育。
二是加快体系建设,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发展机制。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强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创新实训基地投入方式,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定点实习实训、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是加强内涵建设,争创特色一流大学。全力支持具备实力和条件的高校及优势学科进入国家实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统筹组织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力支撑。推进高等学校合理布局和分类发展,对不同类型高等学校进行宏观引导、协调和服务,建立内涵建设、竞争发展、彰显特色、争创一流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
四是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工程。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平台。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五是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选拔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管办评分离,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方新型关系,促进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加大省市共建力度。全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鼓励高校以自身的优势学科与国际排名前200强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合作办学,着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深入实施留学江苏行动计划,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教育境外服务,努力使江苏成为外国学生留学中国首选省份之一和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省份。
三、强化保障,确保教育现代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未来五年,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和黄金时期。江苏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区,要加大部省共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建设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八项工程,先行先试、多措并举、补强短板、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体系。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补足配齐学前教育教师和保教人员,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企业和高等院校,积极组织开展“双师”素质培训。着力打造高水平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完善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实施高校青年英才培养等计划,着力培育优秀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聘校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二是积极争取增加教育投入。依法争取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经费的法律规定,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各类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投入和支出结构,改进投入方式,提高投入绩效。完善社会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落实企业、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规定。规范和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与倾斜政策,努力做到精准投入、补齐短板。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健全教育经费审计、监察、绩效考评制度,强化全过程审计监督。
三是全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全省教育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和安全。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机制。推进省级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全省优质教学资源的普惠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融合。探索未来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实现途径。加快实现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数字化和教育手段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构建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支撑的多终端、自主性、个性化的新型学习模式。
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教育宣传,构建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进一步加强主题特色宣传、成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舆情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解决教育热点问题。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和解读,着力营造勇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江苏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思路已经清晰,目标已经明确,任务艰巨繁重,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抓好落实。我们将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勇担责任,开拓创新、踏实工作,不断开创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本文为作者2016年3月24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