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提高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6-05-19许启红
许启红
[摘要]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高中的历史课堂兴趣不大,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枯燥无味。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运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充分相信学生,重视课堂的导入,教师及时给自己“充电”,做好这几方面会让历史课精彩、有效、富有吸引力。
[关键词]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导入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12
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确实遇到一些困难,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拼命向学生灌输,学生机械地去记忆。这样枯燥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很难保证课堂的高效率。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与国家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愉快的课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由于跨越年代久远,鲜活的历史往往被呆板的文字取代,很多学生感觉学之无味。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努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呈现历史,让枯燥的历史课更加有趣。例如上《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播放电影《哥伦布》的片断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历史教师应该具有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千万不能让学生感觉“拒人于千里之外”。历史教师要想把内容讲得生动、真实,没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与学生的亲切互动,是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真诚的微笑,学生会倍感亲切,也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一句表扬,会让学生信心倍增。要多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博览群书,经常会讲解一些历史典故;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乐于助人,帮助同学解疑答惑;有的学生勤学好问;有的学生上课时勇于质疑……当然,学生有错误我们也要及时地委婉地指出,课后还要与其及时沟通。一个缺乏亲和力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运用生动的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对于一位历史教师十分重要。缺乏激情的课堂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也肯定不好。要做到课堂有激情,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试想,教师自己没搞懂的内容,怎么能把它讲解得十分生动呢?要尽量做到脱稿讲解。记得笔者在研究生毕业时去一所省示范高中面试,面试老师先给我们一个小时写好教案,然后上课。一走进课堂,面试老师就要求我们不用教案,直接讲课。当时很多面试者立刻不知道从何说起,特别是那些没有教学经验的同学更是十分尴尬。
三、充分相信学生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同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这种要求如果贯彻得好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历史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笔者的历史课堂上,学生能解决的笔者尽量交给学生讨论、解决。有的教师担心学生水平不够,讲解不到位,因此对新课程改革将信将疑,依然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四、重视一堂课的导入
对于我们历史学科来说,成功的导入几乎就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导入课有多种方法,故事导入、视频导入、问题导入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一次县课堂大赛上《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是这样导入的:“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无数的中国仁人志士,他们在面对列强的侵略时奋起反抗,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同学们知道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吗?他们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呢?”大赛评委、县教研室主任在赛后的点评中高度赞扬了笔者这种充满激情的导入方式。这样的导入环节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五、及时给自己“充电”
新课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解答学生质疑。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平时多给自己“充电”,不但要熟悉高中历史教材,还要多看历史论著。吴于瑾编著的《世界史》(上、中、下)、朱绍侯编著的《中国古代史》、李侃编著的《中国近代史》应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反复阅读的专业书。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阅读历史书籍外,我们还需要阅读文学、哲学、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教育价值论》、聂幼犁编著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陈绮编著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等著作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试想,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这样的课堂怎么不让学生心驰神往呢?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不断去探索。历史课堂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的主阵地,我们应格外珍惜课堂宝贵的时间。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精彩的课堂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不谋而合。我们要为打造一个个高效的历史课堂而努力探索。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