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结合”读出高效

2016-05-19杨凤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孔乙己船长结合

杨凤娣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思考、精讲以及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个结合高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08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阅读能力的形成以及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从三个“结合”入手,探讨如何使阅读教学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一、结合思考,深化思维能力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它通过文本的感情抒发来启迪人们的心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的思想体验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首先教师提问:“在这个故事中,谁是真正的英雄呢?”很多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深入思考,看到了船长哈尔威在生死危难之际,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一切事情,认为船长就是真正的英雄。在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宣扬这种英雄主义吗?”有的学生认可,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并不是这样,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坚强的精神。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还有学生质疑: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那么船长也有自己的家人和父母,在灾难面前如果船长选择了自保,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这个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结合精讲,培养探究能力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这些文章不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无不让人回味无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优美的语言文字,鉴赏优美语段,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文本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文本的“精讲”。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通过分析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的准确而精彩的语言,让孔乙己这个人物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孔乙己付酒钱这个环节时,鲁迅先用了一个“排”字,在后文却使用了“摸”字,这两个字就把孔乙己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排”“摸”这两个字分别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分析这两个字使用的精妙之处。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甚至有的学生自己表演了“排”“摸”这两个动作的不同,大家认识到:“排”可以看出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气的自我感觉良好,而后文的“摸”就可以看出他最后的潦倒与窘迫。仅仅两个字,将孔乙己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鲁迅深厚的文字功底。

好的语言,哪怕就是一个字,也能让大家咀嚼品味,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精彩之处精心讲解,仔细琢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人物的心灵深处触摸,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不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同时还获得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三、结合练笔,升华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鼓励学生借助笔端抒写自己独有的感受,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教师就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来指导学生练笔。在《背影》这篇文章中,写了作者的四次流泪和父亲的四次背影,其中最为经典的要数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了。在父亲回来之后,作者写到“赶紧去搀他”,这样的小小细节,既让我们看到“我”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也让我们体会到这是作者顿悟后的真实情感的流露。同时,父亲“扑扑衣上泥土”,装作很轻松的样子,也再次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朴实以及对子女深深的爱。于是在指导学生写“我爱”这篇作文时,教师就引导学生注重使用细节描写,有的学生在写自己的老师时,就写到老师由于常年使用粉笔而脱皮的手指,将一个敬业的教师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具体感人。

总之,初中阶段非常重要,在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甚至和学生一起阅读,互相交流分享读书的体验以及感悟,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受益,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读”出高效。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孔乙己船长结合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船长”失格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丢失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