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2016-05-19毕建华��
毕建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教师应适当选材,借助材料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选材情境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74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精神振奋起来,也就把课教活了。因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选材要得当,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1.突出重点。教材的重点是整节课的核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取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改变以往教师照本宣科,缺乏新意的讲授方式。
2.捕捉热点。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课堂不能引进新的教育资源,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广泛阅读报纸杂志,掌握最新的国内外热点,将其适时引进课堂,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
3.联系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相连,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无穷无尽。教师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并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笔者在教学《竞争?合作?》时,让学生续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有学生讲兔子吸取教训没有再睡觉终于取得了第一名;有学生讲比赛路途分陆上和水上两段,龟兔合作同时到达终点;也有学生讲兔子怕再睡觉服用了兴奋剂……这些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学生据此分析得出:竞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通过实际生活将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这样会使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1.穿插趣味故事
我国的古典故事很多都趣味横生、寓意深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一些小故事,能够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促进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可展示三个和尚的故事。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就能明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学条件的改善,现代教学手段纷纷进入课堂,白板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教学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并在视觉感官上让人身临其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产生了常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采用说教方式,课堂容易变得空洞乏味,令学生感到厌烦,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可以声色并茂、动静结合地把内容呈献给学生,使学生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并投入其中。例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展现世界各地文化习俗的视频,学生不仅快乐地学习了知识,而且陶冶了心灵与情操。再者,运用网络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
三、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活”起来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会表现出某种“轻视”。“要民主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付诸于实际,绝不能对学习好的学生就“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管不问”,这样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教师既然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当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就要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而不要轻易否定其不妥之处。要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想法与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然后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所有学生都融入课堂,使他们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思想品德课堂就一定会“活”起来。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