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篮球普修课不同类型活动实验的对比研究

2016-05-18曹永英寇嘉琪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准备活动徒手游戏

曹永英,寇嘉琪(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关于篮球普修课不同类型活动实验的对比研究

曹永英,寇嘉琪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篮球普修课准备活动对顺利完成课堂任务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将准备活动按其活动形式分成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大类并进行单组实验,对实验结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类型的准备活动可以分析学生的练习强度,心理状态等,进而能够比较出优劣.

关键词:徒手;带球;游戏;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准备活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较好的身体状态,为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以达到活动身体和传授方法的目的.为此,我们特将篮球普修课的准备活动分为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种类型,并就这四种类型准备活动,对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以寻找出不同类型准备活动的特点,结合具体课次的任务,为更加合理的选择与运用具体内容提供参考.

1 实验与调查的内容

我们将准备活动设计为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种不同类型,并在52名学生中进行实验调查,通过对实验调查结果分析、比较,提出新的建议.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2015级本科男生34人,女生18人,共计52人.

2.2调查方法

2.2.1数据统计法四种类型准备活动中同一教师采用同样的内容执教,用小样本进行单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52名学生进行活动前与活动后的脉搏测试,并对四种准备活动的练习强度也进行测试.

2.2.2问卷调查法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结束后的现场问卷调查.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四类准备活动的练习强度与学生生理负荷

四类准备活动的练习强度与学生生理负荷见表1-4.

表1 四类准备活动的练习强度 n=52人

表2 四类准备活动的心率变化 n=52人

3.1.1徒手类:从实验结果发现,练习强度达到62. 73%,仅次于带球类,而且花费时间为最少(见表1),活动后学生脉搏人均增加46次/分,标准差S= 2.84,仅大于带球类,说明每人脉搏增加数较游戏、综合类更接近均值(见表2).问卷中学生感觉脉搏加快身体较热,练习强度适宜的人数为最多(见表3,4).我们认为徒手类准备活动从生理负荷和练习强度的角度看,效果良好,主要原因是由于徒手动作难度相对较小,练习可随教师口令做,省去了不少讲解和示范时间,从而缩短练习间隔,而且教师容易掌握和控制学生的活动情况,保证活动质量,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相同程序的活动.

表3 准备活动后学生身体状况 n=52人

3.1.2带球类:从(表1.2)中反映出这类准备活动练习强度高达71.22%,活动后学生脉搏人均增长数量接近,标准差最小,且从表3中可反映出80.77%的学生自我感觉活动后肌肉韧带全身活动开,仅次于游戏类,表明带球类准备活动的效果是好的.其原因在于学生持球进行活动,不仅紧密结合专项,而且激发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及积极性、自觉性,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练习强度.另外学生练习按固定秩序,使每人练习次数均等,因此,活动程度基本相同.

3.1.3游戏类:在这类准备活动中,活动前后学生的脉搏平均增长57次/分,为四类活动之冠,但标准差也最大(见表2),说明人均增长次数的差异最明显,练习强度为47.4%,是四类活动中最小,说明组织时间最长(见表1).问卷中,学生感觉脉搏很快,身体很热,全身活动开的人数居四类活动之首,说明活动强度较大(见表4).其原因在于安排的游戏内容本身对抗性较强,强度较大,一方面使部分学生脉搏增加很多;另一方面又由于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同,加上游戏过程中教师又难以控制每个学生的活动,使得有的学生活动量大,而有的较小,出现了52人活动后脉搏极差,90次/分的情况(见图1).

表4 学生对活动时间和强度的主观感觉 n=52人

图1 52人活动后脉搏极差情况

3.1.4综合类:从实验结果的练习强度和学生生理负荷来看,却表现出一般水平.据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实验设计中,我们力图将徒手、带球、游戏三种形式融为一体,并注意形式多样.由于活动形式变换较多,使组织讲解的时间增多,练习强度受到影响,仅高于游戏类(见表1).另外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间断次数较多,使学生活动前后脉搏变化最小(见表2).最后安排的实心球比赛人数较多(每半场9人),加上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同,使学生之间脉搏增加的差异较大(S=3.40).

3.2四类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类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见表5.

表5 活动中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观感觉 n=52人

3.2.1徒手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是认真的,而且有一定的兴趣.但是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居四类活动之尾,而基本集中的跃居四类活动之首;活动中情绪一般的居四类活动之首,而情绪高涨的退居四类活动之末.对徒手类活动有兴趣的居四类活动之末,而一般化又跃居活动之首(表见5).这三个明显差异在“你喜爱哪类准备活动”的问卷中列第四就不足为怪了.

其所以会如此,除了在实验设计中新颖性、趣味性不够突出外,与学生本身对徒手这个字眼有一种厌倦感有关.

3.2.2带球类:与徒手类相反,在带球类,注意力十分集中和对准备活动有兴趣的学生仅次于游戏(见表5).最喜爱带球类的学生有36.5%,居四类活动之首(见图2).

图2 四类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感兴趣情况

我们认为,带球活动与专项素质紧密结合是主要原因.我们的实验让学生在全过程中手不离球,这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增加球感,提高身体素质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3.2.3游戏类:如果从学生在准备活动中的生理负荷去分析,它有许多不足的话,那么从学生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分析,它却拥有独到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在游戏类准备活动中,注意力十分集中,情绪高涨和有兴趣的学生人数居四类活动之首;而从学生注意力基本集中,情绪一般化,兴趣一般化三个问题看,却又为四类活动之末.

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对抗性等特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动机,使之积极投入活动.特别是我们所教对象既是20岁左右的学生,又是喜欢篮球的学生,因此他们对游戏类活动有一种偏爱.

3.2.4综合类:在实验设计中,注意了综合徒手、带球、游戏三种活动的特点和形式多样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了学生的活动情况良好,之所以从问卷中看不出什么突出特征,大概与其本身的特点不如其他三类鲜明有关.另外形式多样也从一定意义上削弱了注意力的集中性.

对综合类的兴趣,问卷发现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你喜爱哪类活动”的问卷中,男生列四类第三,而女生却与球类活动并列四类第一这说明男女生之间在对不同类型准备活动中的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6).

3.3四类准备活动的特点

四类准备活动的特点见表6、表7.

3.3.1徒手类:从表7可以看出,便于安排和组织与时间少,但达到活动的目的”占有一定优势,但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集中注意力”方面却相对较弱.另外,因为活动的形式注意与素质结合,特别是跑跳活动均以基本移动和起跳步法为主,所以有98%的学生认为徒手准备活动对课的学习有帮助. 3.3.2带球类:问卷结果表明,叽固基本技术”、促进技术提高”、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集中注意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且参加实验的全体学生都认为对课的学习有帮助.显而易见,这与带球活动本身与专项结合紧密相关.相对而言,“便于安排和组织”却较弱.这可能与带球活动中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带球能力有关.

表6 男女学生对四类活动的兴趣差异 n=52人

表7 学生对四类准备活动特点的评析 n=52人

3.3.3游戏类:这类活动的显著特点是,能“发展身体素质”,“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集中注意力”,这些在表7中均列首位.而促进技术提高”,叽固基本技术”,粳于组织安排”却现得较弱.这是因为游戏的组织工作相对复杂,加上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说明游戏目的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

3.3.4综合类:从测定和问卷中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但据实际观察,综合类活动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二,可以集徒手活动的全面性,带球活动的专项性,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之优点.

总而言之,影响准备活动的因素很多,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教师的讲解与组织,练习的节奏,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气候、场地等条件及其运用等都会对准备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实验结果表明,带球类准备活动从学生的生理负荷,心理状态和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篮球普修课的准备活动应该尽量结合带球组织活动.

4.2实验结果表明,篮球普修课的准备活动时间仍在15分钟左右,练习强度在60%一70%,学生脉搏在活动后达到120-130次/分,活动效果较好,学生自我感觉生理负荷和心理状态达到较好的水平.

4.3篮球普修课的准备活动除了活动身体以外,还应重视向同学传授活动的方法.四类准备活动各具特点,因而在篮球普修课中都应拥有一定的位置,但必须根据课的进程,结合课的具体任务适时、恰当地选用.

4.4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准备活动,内容的搭配都应注意合理性,内容的选择应形式新颖,突出趣味性和专项性.这样篮球普修课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致诚.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06).

〔2〕彭敏.篮球战术意识及其培养[J].体育科技,2000 (02).

〔3〕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黄柳倩,黄翔.探析技能主导篮球运动员的项群训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5):134-138.

收稿日期:2016-01-10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183-04

猜你喜欢

准备活动徒手游戏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高中生体能发展模块化实施研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