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与合餐
2016-05-17宗不争
文_宗不争
分餐与合餐
文_宗不争
分餐,顾名思义,就是分开吃,各取所需,各自取食,在自己的餐盘中进食,我们比较熟悉的分餐形式是自助餐,最为典型的是自助餐,通俗的形式则有套餐、盒饭、食堂打饭等。
合餐,就是俗称的“大锅饭”,众人在一个盘子中取用进食,多见于中式宴会、聚餐和家庭日常就餐。关于分餐制的形式,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机构都给出了各自的解释,大同而小异。窃以为,分餐与合餐,倒并不完全是用餐形态上的差异,最大的区别也不是进食者的座位,而是公勺公筷的使用。在自助餐过程中,若不用公勺公筷,而用私人餐具取用食物,实质上也是合餐。
从现代餐饮文化的角度看,分餐更为干净卫生,亦能减少浪费,应当在群体餐饮中大力推广,如今的会务餐饮,基本都以自助餐为主。但在中国家庭日常就餐中,分餐却很难实现。合餐与分餐之争,愈演愈烈,渐渐演变为陋习与文明之争,甚至成为中西之争、古今之争。更有甚者,认为捍卫合餐就是捍卫中国传统文化,谬之大矣。
这种争论恐怕大可不必,中国古有分餐,西方古有合餐,并没有针尖对麦芒的矛盾。
成语“大排筵席”是古代分餐制最好的注解,这个成语似乎也容易错写为“大排宴席”。“筵席”不是“宴席”。宴,《说文》称“安也”,《周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
《礼记·乐记》载:“铺筵席,陈尊俎,列籩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筵、席都是铺地藉坐的垫子。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郑玄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贾公彦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孙诒让正义:“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什么意思呢?在椅子、胡床出现之前,中国人是跪坐在地上的。地上或不洁,或冰冷,就需要铺上席子或垫子来隔离地面,筵,就是一般的大垫子,垫在地上;席,则是在筵上再垫一层,用来坐。
《韩熙载夜宴图》宾客垂足而坐,一人一案
筵特别大,又有固定的礼制规格,以至于最终成为了一种标准度量单位。《周礼》曰:“度堂以筵。”筵有多大?九尺或一丈。《考工记》里写“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的话,就是把“筵”当计量单位。“天子之堂九筵,诸侯七,余者递减。”皇帝宴请群臣的厅堂,自然要大一些,诸侯要小些。诸侯非要用大的,就不符合礼制,就是《论语·八佾》里“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僭越”。
唐代壁画上的合餐场景
法国路易王朝时期,宫廷贵族的用餐礼仪十分讲究
《世说新语·德行》一篇中,倒是也有个小故事和“筵席”有关系。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故事里的六尺簟,就是一张六尺见方的席子,荐,就是铺在地上的草席子。王大看见王恭从浙江会稽带回来一张簟,觉得特别好,出口索要。王恭开头没直接给他,王大还不高兴。后来王恭还是把簟给了王大,但其实他自己只有这一张,送了人便没有了,只有坐在簟下面的荐上,王大听说之后,觉得很不好意思。这才有了“身无长物”的成语。簟和荐,其实就是席和筵。
所以说,大排筵席,实际上就是铺好席子垫子,等大家来吃饭。因为每人一张席,请的客人多,就要“大排筵席”,把座位摆好。
一人一席,就是今天所说的“席位”;一人一桌,菜品一致,大家各自吃自己面前的菜品,就是分餐了。因为坐在地上,视线受阻,甚至别人吃的什么,也不太清楚。《史记·孟尝君列传》里有这么个小故事: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因为光线不好,一个门客没看到孟尝君吃的是什么,以为厚薄不均,自己吃了亏。孟尝君拿自己的饭食给他看,并没有什么两般的待遇。这位门客也是真性情,惭愧至极,竟然自杀了。
西餐制度是法王路易十四设立的。在这之前,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都是下手抓着吃,谈不上什么制度。比较正规的是行会制度下的饮食,长达十多米的一张条案,每隔一段距离摆上相同的菜品,大家就近各取所需,有刀供切肉,有勺供舀汤羹,面包就是用手抓了,无所谓卫生、清洁,毕竟路易十四本人一辈子才洗了7次澡,后来才在宫廷西餐制度中引入了“毛巾擦手”的环节。彼时也没有什么公勺公叉的意识,算不上分餐。
西餐制度很复杂,繁文缛节一点不比传统中国少,餐桌上得铺台布,刀叉得按一定顺序摆放,菜品上撤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还有宾客主人的穿着打扮、行动坐立,如何敬酒,进食时的姿态规矩等等。西餐和中国餐饮的区别,并不仅仅是我们用筷子,他们用刀叉。刀叉在每个古老文明中都有,殷墟遗址中就出土过青铜叉子,刀更不在话下。只是西餐将刀叉作为个人的主要进食工具。路易十四虽然创立西餐制度,但他本人就不用刀叉,喜欢下手抓。在欧洲的西餐厅,经常见到老外拿着面包去蘸盘子里的汤汁,把盘子擦得干干净净,可谓一种古老的遗习。
可见,分餐制度中西皆有,若论起源和成型的制度,中国可能更早些。分餐用的餐具必然更多些,家庭日常饮食,多用合餐,和经济实力、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国,分餐与合餐并存,这一特点一直都没有变过。中国人深谙变通之法,西餐进驻中国,中国人一样吃得津津有味,有模有样,没有激烈地排斥。欧美人和我们同桌吃饭,也没有非要特别拿个公勺公筷的。分餐与合餐,矛盾并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大。
我的一位朋友,患有肝炎,出门必自带水杯和两副勺筷,这则是文明人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