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群体使用公筷公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1-07-17郝佳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公勺公筷使用率

郝佳慧 陈 珏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养成了许多的健康卫生习惯。人们开始去反思原有的饮食习惯,更加注重饮食卫生、餐桌文明。有学者认为,疫情的发生也是我国改革餐饮文化,深入推进“公筷公勺”的一个很好的契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一代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国家政策落实的先行者与践行者。因此,本研究选定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大学生群体使用公筷公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开展调研,对在提倡与推广公筷公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为深入推进公筷公勺制度提供对策和建议,推动公筷公勺制度更深入地推广与落实。

1 推行公筷公勺的意义

公筷公勺作为分餐制执行的一种主要方式,曾经两次被大力提倡,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甲肝爆发,另外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也逐渐消失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公筷公勺的使用再次被大力提倡,与传统的私筷私勺相比,公筷公勺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即卫生安全又减少浪费。

1.1 卫生安全,保障健康

中国传统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筷子,它不仅是一种用来吃饭的工具,更是被国人注入了情感,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还传递着餐桌上人们的情感。但是,在私筷入口间,病毒、细菌也在传播着,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验数据发现,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人体自身携带的一些细菌会通过筷子传播到菜品上,同时不同的菜品间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其中非公筷组的细菌与公筷组最高可相差909倍。虽然使用公筷公勺并不能保证一定没有细菌之间的传播,但是可以降低其传播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防止病毒、细菌的传播,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

1.2 减少浪费,文明餐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而当人们在使用私筷私勺进餐时,不可避免的是:一盘菜被不同的私筷反复夹取,不打包觉得浪费,打包的时候感觉不卫生。而使用公筷公勺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有助于人们做到文明餐饮,减少浪费。此举是落实“光盘行动”的有力保障,有助于形成社会文明餐饮新风。

2 公筷公勺推行现状

公筷公勺制度再次被大力推行至今已有一年多。在此期间,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已渐入人心,但是通过前期的研究发现实际使用率仍比较低,为了掌握公筷公勺推广实施现状和所遇问题,本研究基于大学生群体开展了主题为《有关大学生对公筷公勺中人情味的认识的调查》的问卷调查,通过线上线下发放的方式,收集大学生对使用公筷公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情况。

问卷发放600份,回收问卷429份,其中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89.98%。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公筷公勺制度有着较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但因“面子”、麻烦等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并不高。

2.1 认识层面

大多数大学生对公筷公勺制度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且接受度较高。听说过公筷公勺的学生比例为89.98%,其中了解途径最多为网络,占85.49%。关于他人用私筷私勺给自己夹菜,12.18%的学生表示:喜欢。认为这种方式并不会传播病毒细菌,反而会增加彼此间的关系;52.0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但是会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出来;35.7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认为这种方式会使得病毒细菌通过唾液传播,自己也不会让他人用私筷为自己夹菜(见表1)。综上分析,大学生群体对公筷公勺的认识与接受度还是较高的,同时大多数学生对私筷私勺的弊端有着清楚的认识,但真正会执行公筷公勺人数占比不高。

表1:关于大学生对他人用私筷私勺为自己夹菜的态度

2.2 行动层面

公筷公勺在聚餐中的使用率,14%的学生表示一直使用,19%的学生经常使用,有59.22%的学生偶尔使用,还有8.31%的学生从未使用(详情参见图1)。可见,大学生群体对公筷公勺的使用率还有待提高,公筷公勺的推动仍任重道远。但是,当餐桌上有人主动提出使用公筷公勺时,97.67%的学生表示愿意支持(详情参见图2)。

图1:大学生聚餐时公筷公勺使用率情况

图2:若有人主动提出公筷公勺是否愿意支持

3 阻碍公筷公勺推行的原因分析

公筷公勺前两次被推行最后均收效不佳,这次在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虽被广泛接受与认可,但是实际使用率较低,究其根本:“人情味”、固有的餐饮习惯、公筷公勺的餐具提供是最主要的三个原因。

3.1 碍于“人情味”

在调查中,52.07%的学生会碍于面子,不会主动拒绝他人用私筷私勺为自己夹菜。有学者认为:主动提出使用公筷公勺会有不信任、嫌弃别人的倾向,同时显得自己特别失礼,被人认为不合群、孤僻,特别是在长辈、亲戚面前,感觉自己一点都没有人情味。同时,餐桌上筷子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餐桌文化”,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甚至热衷于在餐桌推杯换盏之间交流感情、谈拢业务。

3.2 固有的饮食习惯难改

一项随机采访路人百组的调查显示:“太麻烦”成为拒绝使用公筷公勺的原因的高频词。这与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的饮食习惯有关。虽然共食制是从宋朝才开始流行起来,700多年间足以将共食制一代又一代地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固有的饮食习惯。新习惯的养成与旧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的,这也就拉长了公筷公勺制度贯彻落实的战线,为公筷公勺的推广与落实带来了困难。

3.3 公用餐具提供不到位

公筷公勺作为分餐制实行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其成本较低,可操作性高。虽是这样,器具配置、服务流程(公筷公勺的提供与摆放以及清洗消毒)等环节增加,就意味着成本增加,包括人力,原材料、水电等等,给餐饮行业的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在疫情期间餐饮行业收益有所影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餐饮店的成本增加更是一个考验与困难。

4 深入推进公筷公勺举措的对策思考

通过对大学生聚餐时对公筷公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调研数据可以得出:虽然大学生对公筷公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但是在实践上仍要加强力度,这也反映出要想深入落实公筷公勺制度,关键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落实。

4.1 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

4.1.1 加强宣传引导

要注重对公众的宣传与引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思想认识程度不同,因此,要想根本性地从思想上改变公众使用私筷私勺的陋习,就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持续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公筷公勺深入人心,让人们对公筷公勺有正确、符合社会发展的认识,从而思想上做到统一,行动上做到一致。

4.1.2 加大督查力度

加大对餐饮行业的公筷公勺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公筷公勺考评制度,引导餐饮店认真贯彻执行公筷公勺的制度的要求,对于不主动提供或不按要求设置公筷公勺的餐饮店,要因地制宜、因店制宜进行责令与处罚,直至整改到位。

4.1.3 加大立法力度

意志力不强或者是自律意识不强的人,在习惯使用公筷公勺上会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外界的督促与提醒。因此,要加大对公筷公勺的立法立规。各地区因地制宜,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公众执行,慢慢地做到对公筷公勺的使用“习惯成自然”,使得公筷公勺的使用成为每一位公民的自觉行动。

4.2 餐饮行业的支持

餐饮行业要贯彻落实推行公筷公勺的要求,主动做好提供公筷公勺的工作。把宣传海报张贴在店内明显的位置,加大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将公筷公勺放在餐桌的醒目位置,还要在合适的时机提醒顾客去使用。帮助人们克服“面子”这一关以及嫌麻烦的心理,引导公众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就餐,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

4.3 消费者的自我约束

在公筷公勺推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即消费者。作为公民,有责任、有义务为推广公筷公勺贡献自己的力量。需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公民,为公共卫生安全负起责任,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将使用公筷公勺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公筷公勺制的推广任重而道远,无论是相关部门的转变还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因此,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应尽己所能力争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引领着、先行者和推动者,加速公筷公勺的深入推广,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共筑餐桌文明。

猜你喜欢

公勺公筷使用率
使用公筷
使用公筷
长公筷 传递爱
用公筷
推广公筷公勺 告别饮食陋习
让公筷公勺成为新风尚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凝聚智慧,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