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2016-05-15王斯璐

华中学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预科生元认知学习策略

王斯璐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本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王斯璐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本文以本科来华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他们在预科培训期间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分别对比了留学生中成功汉语学习者和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统计结果得出两者的汉语学习动机差异很大,汉语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频率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融入型动机与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呈正相关;工具型动机与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呈正相关。

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策略;来华预科生;汉语速成教学

一、 引言

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的预科教育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2010年9月至今,我国教育部委托国内具有丰富来华留学生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高等院校承担预科教育任务,并成立了预科汉语培训基地,针对本科来华留学生进行至少一年的汉语及其相关专业的预科培训。目前已经有10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担这项培训任务。

预科的汉语教育模式属于汉语速成教学,原因是:第一,培训时间为一年,时间较短;第二,汉语水平要达到HSK四级水平以上。来华预科留学生(简称预科生)主要是汉语零起点的学生,一年内达到HSK四级水平,这对他们的要求较高;第三,预科生有很强的汉语学习动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目标一致(即通过HSK四级考试、通过预科结业考试,掌握基础汉语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和专业汉语知识)。因此,对预科教育基地来说,仅在一年的培训时间里使预科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础汉语知识是首要问题。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预科生在汉语速成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汉语学习就是我们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汉语学习策略研究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恰当地使用汉语学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文秋芳2001年在《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一文中提到,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这种行为可以是外部活动,也可能是内部活动”。汉语学习策略不但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起到宏观上的管理和监控作用,同时也作用于具体的汉语知识习得过程中。而使用汉语学习策略的汉语学习者本身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既表现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上,即性别、年龄、智力、语言能力、语言学习背景等方面;也表现在一些可控因素上,即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观念、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对汉语学习的成败归因等。Ellis(1994)曾提到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决定性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代表Zimmerman B.J.(1989)也认为,学习者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方面往往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就是说,元认知、动机和行动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适当引导可以影响他们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进而达到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虽然学者们普遍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策略的可控因素,但他们主要研究的是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成绩的相关性,而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的相关实证研究却很少。

值得注意的是,预科教育属于汉语速成教育,所以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对预科生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怎样引导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并找到高效、快速习得基础汉语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进行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二、 研究设计

(一) 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D大学2014—2015学年的140名预科生。D大学从2010年开始承担预科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知识的培训任务,至今已有5年,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比较成熟。D大学预科生的汉语水平主要为汉语零起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不超过4个。入学时,他们的汉语水平基本一致,而这也是全国预科生的普遍特点。因此,对D大学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5年4月作为调查对象的140名预科生参加了HSK考试,通过四级的有103人,通过五级的有5人。其中7名俄罗斯学生由于培养计划的不同,没参加HSK考试。但他们与预科生共同学习,经历相同。笔者综合其平时的HSK模拟成绩,将他们放在样本中一起调查。被测预科生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 被测预科生基本情况表

(二) 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

1. 研究工具

《预科生的汉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第一套调查问卷主要借鉴了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并依据汉语学习特点和专业汉语学习特点对此量表进行了调整。比如,在记忆策略中,增加了汉字记忆和专业汉语生词记忆方面的内容。改编后,一共54个题目,涵盖6个方面,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其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是直接处理学习汉语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对汉语学习具有间接的管理和调节等作用。整个量表采用 Likert5点法计分,“1—5分”分别是“从来或几乎不这样做”“偶尔这么做”“有时候这么做”“大部分时候这么做”“一直都这样做”。第二套调查问卷主要涉及预科生的语言学习背景、个人情况和汉语学习动机。开放性试题7个,封闭性试题16个。该问卷主要是调查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测试题借鉴了社会心理学家Gardner的学习态度/动机量表(AMTB)。笔者将汉语学习动机量表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并且根据预科生汉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内容上增加了一些项目,比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是因为有公费学习的机会”“我想了解中国在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等。整个量表也采用了 Likert5点法计分,“1—5分”分别是“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非常同意”。由于被测学生的汉语处于初级水平,所以调查问卷采用了中英文双语的样式(英文部分请了两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翻译后校对而成)。

2. 施测过程

问卷由各班的班主任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两套问卷分两次完成,先完成的是《预科生的汉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再完成《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施测过程中,笔者到各班解释问卷中难理解的题目,被测过程良好。两套问卷大概控制在20分钟左右,140名预科生除去病假、事假,有122人填写了问卷。收集问卷后,除去一些填写缺失的问卷,最后有效问卷为116份。

三、 结果统计与分析

问卷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笔者对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的信度是0.8031,效度是0.5822。《预科生的汉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的信度是0.8954,效度是0.6715。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在0到1之间,0.9以上代表信度很好,0.8—0.9代表可以接受;效度系数在0.4至0.7之间都可接受。从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汉语学习策略问卷的设计优于汉语学习动机问卷,但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 成功与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比较分析

根据D大学预科生的HSK成绩,笔者将预科生划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汉语成绩优异的预科生,HSK四级达到270分以上和通过五级的学生;第二组是四级成绩在269至220分之间的中等水平的学生;第三组是汉语成绩较低的学生,分数在219分以下。我们把第一组称为“成功汉语学习者”,第三组则称为“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分组后,第一组31人,第三组33人。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无论是成功汉语学习者还是不成功汉语学习者,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平均值都很高,除了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融入型动机平均值是3.3719以外,其余平均值都在3.6000以上,这说明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较强。对于成功汉语学习者来说,融入型动机高于工具型动机,然而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则相反。这一调查结果和Gardner的观点一致,“融入型动机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具体体现为融入型动机指数越高,第二语言习得效果越好。他认为融入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更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1]。

表2 汉语学习动机对比表

1. 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表现

根据汉语学习动机由强到弱排列,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前四项依次为,我学习汉语的原因是“我喜欢学习汉语,我对汉语感兴趣(A1,m=4.4848)”,“中国人很友好,所以我想和中国人交朋友(A3,m=4.3030)”,“我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A2,m=4.2727)”和“我想了解中国在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A5,m=4.1818)”。从标准差来看,“我喜欢学习汉语是因为我的汉语老师很优秀(A7,SD=1.3511)”的标准差数值比较大,也就是说“我的汉语老师很优秀”的认同差异比较大,而差异最小的是“中国人很友好,所以我想和中国人交朋友(A3,SD=0.6166)”。

2. 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表现

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由强到弱排列,前四项依次为“我认为学好汉语对找工作有好处(A13,m=4.4545)”,“我可以用汉语与中国人做生意(A14,m=4.3333)”,“我想了解中国在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A5,m=4.2424)”和“我学习汉语是为了通过考试,然后顺利毕业(A16,m=4.2121)”。从标准差来看,标准差数值比较大的是“我喜欢学习汉语,是因为我的汉语老师很优秀(A7,SD=1.4129)”。而标准差最小的是“我想了解中国在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A5,SD=0.8176)”。

根据以上数据的调查结果,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主要是对汉语感兴趣、对汉语老师的好感、对中国朋友的好印象,还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等等。其中,想和中国人交朋友的动机差异最小;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通过HSK考试、为了顺利毕业和为了找工作,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融入型动机可以给汉语学习者带来更大的乐趣和更强的学习动力,这有利于培养有计划地学习、建立更长远的汉语学习目标以及加速汉语知识的内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成功汉语学习者还是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在“我的汉语老师很优秀”这一动机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其实这一点不难解释。对于部分成功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汉语学习策略,在汉语学习的认知方式上属于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汉语知识有自己的认知,自学能力很强,也就不那么依赖教师。他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等方面有很强的动机和兴趣,并不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教师是否优秀、是否有经验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但并不是所有成功汉语学习者都属于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笔者认为这与调查对象大多是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有关。预科生对汉语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所以他们在汉语学习上更依赖教师的讲授和交际情景。这种场依存的认知方式,导致成功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差异较大;而对于不成功汉语学习者来说,其中一部分汉语学习者是属于场依赖型的,对汉语的认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缺乏主体意识。他们对汉语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汉语学习策略。另外,还有一部分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汉语学习动机不强,他们对汉语不感兴趣,当然也不依赖教师,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在汉语学习动机上的较大差异。

(二) 成功与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比较分析

笔者借鉴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成功与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是因为该量表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2]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它被学者们普遍采用,比如,江新(2000)、李炯英(2002)、江晓红(2003)、吴勇毅(2004)、陈会军(2004)、王尧美(2013)等,所以笔者借鉴该量表也是为了便于与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表现

成功汉语学习者频率较高地使用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而最少使用的是记忆策略(见表3)。这个调查结果与笔者2014年对东北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的实证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从使用差异上来看,社交策略的使用差异较大,差异最小的是补偿策略。

表3 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表

2. 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表现

对不成功汉语学习者来说,最常用的汉语学习策略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与成功汉语学习者相反,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很少使用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见表4)。从使用差异上来看,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在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上的使用差异较大,补偿策略的使用差异较小。

表4 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成功汉语学习者更愿意,同时也更善于使用间接的汉语学习策略;不成功汉语学习者则更多地使用直接作用于汉语知识的汉语学习策略(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笔者将D大学的预科生中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与江新(2000)和王尧美(2013)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江新(2000)对107名来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和汉语学院的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其中被测成功的有速成学院93人,汉语学院14人),研究结果是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从调查对象来看,江新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速成学院的留学生,这与笔者的调查对象很相似,D大学的来华预科生也是在汉语速成教学模式下进行汉语学习,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根据调查结果,留学生们的社交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都很高。但D大学预科生的情感策略使用频率高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留学生,笔者认为这一结果与预科生的培养计划有关,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预科生有着硬性的大学入口要求,他们必须通过HSK四级考试(有的预科生大学入口标准是通过HSK五级考试),而且预科学习期间还要完成专业汉语知识的学习任务。根据预科培养计划,D大学的预科教师们鼓励预科生在4月就通过HSK四级考试(如果学生没通过,在6月或者7月还有参加考试的机会,否则学生就得延期毕业或者回国)。预科生在学了7个月左右的汉语后,就要通过HSK四级或五级考试,而且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专业汉语知识。预科生在这样的学习任务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有必要恰当、合理地使用情感策略,以保障汉语学习的持续进步。同时,情感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汉语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这有益于提高汉语学习水平。因此,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会影响他们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

王尧美(2013)对山东大学预科生进行汉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她选取了其中高分数段的19名预科生,研究结果是成功汉语学习者社交策略、补偿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较低。王尧美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笔者的观点——预科生在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普遍较高。不同的是,山东大学预科生的补偿策略使用频率高于D大学,但标准差为0.59,说明使用差异较大。鉴于样本只有19人,所以该统计结果可能略有偏差。

纵观以上的实证研究,社交策略的使用频率都是最高的,也就是说留学生最普遍使用的汉语学习策略是社交策略。这一结果并不难理解,Oxford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形式,是交流的工具,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中。而学习语言是涉及其他人的,所以使用恰当的社交策略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4]。成功汉语学习者经过不到一年的汉语学习不仅能通过HSK四级考试,还能得到270分以上的高分,有的甚至通过了五级考试(平均分在220分左右)。这样的成绩不只是使用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交策略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汉语学习者增加与他人特别是持有目的语的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次数,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对所学汉语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交际过程中的反复使用,也有利于加深汉语记忆,加快汉语知识从短时记忆库编入长时记忆库当中,从而促进汉语知识的内化。同时,在真实情景中实践,在语用冲突和文化冲突下,不断地试误与纠正,是加深对汉语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因此,不论是预科生还是在其他汉语教学模式下的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社交策略。

(三) 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汉语学习动机从主观上影响着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考试成败、教师的评价和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等等。汉语学习者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中,他的汉语学习动机是否稳定(对汉语学习的态度是否坚定,对汉语兴趣的增减等)会影响他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进而影响他的汉语水平。那么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那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做了相关性分析。

统计结果得出(见表5),融入型动机与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具有相关性,工具型动机与记忆策略相关。其中,融入型动机与元认知策略呈显著相关(p=0.0026),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呈负相关;工具型动机与记忆策略呈显著相关(p=0.0069),与其他汉语学习策略则呈负相关。

表5 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分析表

注:N=116,p<0.05。

从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结果来看,汉语学习动机影响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进而影响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融入型动机与元认知策略呈显著相关,而元认知策略作用于整个汉语学习过程,它有监控、调节的作用。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计划、设立目标、确定学习重点、评价学习效果等,负责汉语认知活动的整体规划。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是以认知为对象的,并对认知活动进行整体调节。我们说汉语学习策略是由多种小策略综合而成,每个具体的汉语学习策略都是一个策略元素,各个元素的有机结合是元认知策略监控和调节的结果,元认知策略从宏观上调节和监控整个汉语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汉语学习者在进行汉语学习时,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具体的汉语知识的记忆和认知,而应该对汉语学习过程有宏观的把握、计划与监控。

四、 教学建议

(一) 加强融入型动机的引导和培养

根据调查结果,融入型动机促使汉语学习者更多地选择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而这些策略的使用有益于提高汉语水平。因此,培养和引导汉语学习者的融入型动机十分重要。在汉语速成教学模式下,预科教师常常关注学生的汉语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与感知。具体表现在,预科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培训,比如,教授学生很多记忆生词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甚至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汉语成绩。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的汉语应试能力很高,汉语素质却不高;有些学生毕业后,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下降得较快。而这一问题,不单是预科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都普遍存在。在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始终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大批的学生为了证书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学习。导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成绩的关注远超过学习知识本身。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选择去激发学生的工具型动机,比如,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依据考试成绩来评优、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和就业的紧迫性,等等。他们这样“用成绩来衡量”“用就业来说话”,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就业而学习。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往往会给自己的学习设立短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少主观能动性。根据笔者研究发现,教师对汉语学习者融入型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确立长远的汉语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汉语学习持续地发展下去。

汉语学习动机属于汉语学习者的个体主观因素,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汉语学习动机是可控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或外界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的影响,汉语学习者可以转变其汉语学习动机。第二,汉语学习动机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知识认知的不断加深而改变。第三,汉语学习动机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而不断强化的。比如,学生在得到优异的汉语成绩或者获得周围人对其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好评后,对汉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而我们说,信心和兴趣是学习者采取行动和获得成功的源动力。第四,动机依赖于学习者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学习者对自己的汉语水平有客观的评价和归因,也可以激发汉语学习动机,比如,“我的汉语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我的汉语成绩好,是因为我有信心学好汉语”等。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激发汉语学习者的融入型动机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一是要培养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包括培养汉语知识的兴趣,增加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和体验,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和社交条件(增多他们与中国朋友交流的机会,或者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汉语相关的互动活动),培养他们对中国影视、音乐、书籍等的关注与爱好,等等。二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监控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长远的汉语学习目标。三是,恰当地对汉语成绩进行评价,使学生对学习的成败有正确的归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选择和探索更好的、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

(二) 重视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

元认知策略运用于整个汉语学习过程之中,无论是汉语知识的习得还是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元认知策略的监控与调节。它主要体现在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与灵活运用方面,比如,对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的恰当选择、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情感调节、怎样合理地运用汉语进行社交活动,等等。重视元认知策略培训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和维持汉语学习的持续与稳定发展。

社交策略是提高汉语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汉语的输出加深词汇、语法的理解与记忆,纠正语用上的偏误,提高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留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传授汉语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培训。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元话语功能研究”【2012B72】、湘潭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统整研究”【KZ08018】、湖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公民教育研究”【物140683】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76页。

[2] 江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第62页。

[3] 王斯璐:《国家来华留学基金委预科生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2期,第259页。

[4] Rebecca L.Oxford,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New York: New bury House,1990,p.144.

【推荐人语】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是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预科生又是来华留学生中采取特殊培训方式的重要群体。因此,研究预科生的汉语学习策略对来华预科教育,甚至是对整个来华留学生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王斯璐的《本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是针对来华预科生的汉语学习策略的进一步探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动机影响策略的使用。作者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来华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证实,预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结论基础上,作者对预科生中成功汉语学习者与不成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更有利于提高汉语水平的结论,这一结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很清晰,研究角度比较新颖,是为推荐。(吴长安)

猜你喜欢

预科生元认知学习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探讨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