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鹊桥缘起考论

2016-05-15徐明英

华中学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牵牛甘泉喜鹊

徐明英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鹊桥缘起考论

徐明英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喜鹊古称鳷鹊,这是对喜鹊善用树枝筑巢本能的概括。喜鹊的筑巢技巧与填河成桥的古法有相通之处,因而在传说中喜鹊被赋予了造桥的能力。牵牛星职司关梁,以桥梁为中介,喜鹊又与牵牛发生关联,乃有喜鹊受牵牛役使造作桥梁的传说。秦汉首都建制皆拟法天象,牵牛信仰流行,又由于武帝时期宫苑文化发达,渭南诸宫正在观念中牵牛所主的区域,风化所及,牵牛旧闻演变为牵牛与其配偶星神织女的情事。汉武帝时建鳷鹊观,标志鹊桥情节已进入牛女传说,牛女故事至此当已初步成型。

牛女故事;鹊桥;缘起;鳷鹊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加之传世文献资料纷繁歧异,要想理清它的发展、演变过程比较困难。“鹊桥相会”是牛女故事的结局,鹊桥在牛女故事的发展形成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定型意义。牛女相会的场所为什么是鹊桥而不是莺桥、燕桥、鸳鸯桥或其他?诸鸟之中,为何喜鹊独成牛女故事中搭桥的使者?对此,有学者从喜鹊在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及其美好吉祥的寓意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本文则从文字考订、生物习性、考古材料、历史文献相结合的角度,重新考察,认为鹊桥进入牛女故事还有更为具体的现实因由,进而考订鹊桥的情节的缘起并进而论定牛女故事成型的时间,努力揭示出这一民间传说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 喜鹊与桥的关联

(一) 喜鹊——树枝的精灵

喜鹊得以进入牛女故事,成为传说中筑桥的使者,这与喜鹊的生物习性密切相关。喜鹊古称作“鳷鹊”[1],“鳷”、“鹊”二字正是对其生物习性的概括,这可以从“鳷”、“鹊”二字的声符的分析来证实[2]。

从引申义来看,“支”有树枝所具的“支撑”之义,抽象化后更有“支持”、“应对”义。“昔”指鸟巢,巢有“安置”之义,故从“昔”之“错”、“措”、“厝”诸字亦皆有此义。“鳷鹊”即“支昔”,其抽象意义即谓这种鸟善于自我安置,鹊巢的形制最能见出喜鹊的这一专长,今天的科普著作对此有详细的记载[6]。

此外,古人对喜鹊还有诸多推崇,把喜鹊当作通灵之物。如谓喜鹊知凶吉,能报喜;能预知雨水大小,并根据它来确定营巢的高度。喜鹊最突出的奇异之处乃在于它与树枝的神秘关联。《诗补传》曰:喜鹊“传枝受卵”[7]——不通过雌雄交配,而是通过传递树枝完成受孕,进而孵育后代。“传枝受卵”的过程中,树枝作为灵物成了喜鹊物种延续的关键。这种有违科学的说法之所以通行,是因为善于折枝筑巢是喜鹊极显著的特征,人们将它与树枝之间的关系神秘化,喜鹊因此成为古人心目中树枝的精灵。

(二) 喜鹊与桥

现实中,喜鹊并不会搭桥,喜鹊与桥梁的关联只是人们的联想,这些联想有具体的依据。

第一,喜鹊掌握着搭桥的关键材料。

今可考的喜鹊与牛女的关系的早期记载均用“填河”一词,旧本《淮南子》有“乌鹊填河以渡织女”之语,见诸白居易《白帖》所引[8]。唐人歌诗屡言喜鹊填河事:“槎来人浮海,桥渡鹊填河”(李峤《奉和七夕晏两仪殿应制》);“奔龙争渡月,飞鹊巧填河”(宋之问《牛女》)。“填河”一说,甚不可解。若填土石成堤坝状,则河水为其阻断,不仅会引起河水漫溢,所填的堤坝也有再被冲垮的危险。

喜鹊之所以与搭桥联系起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喜鹊是树枝的精灵,树枝则是搭桥过程中用以克服流水冲击力的关键。汉武帝时期,河决瓠子口,武帝命文武百官“负薪塞河”。其方法当是朝决口中填置捆束的柴薪树枝,同时辅以桩索,水从柴薪的缝隙间流过,冲力大大减小,再逐步往柴薪上填压土石,土石受树枝的承托,便不易被流水冲走,从而可以筑成堤坝,阻断水流。“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也能证明这一点: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9]。用“木石”填海当源于人们将树枝与土石相搭配筑堤阻水的经验,木石受树枝承托,更能对抗水的冲击,从而制服大水。否则,木浮在水上,根本达不到填海的效果。

为了便于施工,建桥时常要筑堤阻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树枝,汉武帝率众堵瓠子口时把东郡的柴薪都用完了还不够。另一方面,在众鸟之中,喜鹊筑巢用的树枝最多,喜鹊亦最擅长采折树枝。搭桥的难点在这里成了喜鹊的特技。传说中由喜鹊来填河成桥,其原因当本之于此。

第二,喜鹊与桥梁有一层最直接的关联:喜鹊会用树枝架梁。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载:“鹊巢中必有梁。崔圆相公妻在家时与姊妹戏于后园,见二鹊构巢,共衔一木如笔管,长尺余,安巢中。”[10]而据今人研究,鹊巢内部“搭着一根粗如拇指的柳木横梁,这是巢顶的坚固支架”[11]。这里的“梁”是指巢梁,可类比于房梁。古代的房梁、桥梁都以木为之,皆具有跨越的形制、承载的功能,架设的技术要领也相通。喜鹊以一根柳木支撑沉重的顶盖,确实有相当的高明的“支”的技巧。将喜鹊的这种特异本能推而广之,善架巢梁的喜鹊在民间传说中便具有了搭桥的本领。

第三,鹊巢与梁桥形制相似。

汉以前历史上的桥,多半是梁桥[12]。其中,木制梁柱的廊桥是最普遍的一种。这种桥有时又称作阁道、复道;或为高层建筑间的空中交通而设,又称飞阁。因为整个桥梁都是木质的,久经雨水侵蚀,极易腐坏,为了保护它,这种桥要加装顶盖以防雨水。顶盖一般尽量向两旁伸展以加强防护作用,所以其上部显得比较宽大。顶盖做成屋顶状,覆之以瓦,间或以草遮覆,远观蓬蓬然,如鹊巢状。这种木制廊桥下有桩基,中间是桥面及护栏,上覆顶盖,其三层式结构与鹊巢亦相似。结构与外形都与鹊巢相似,故闽人称之为厝桥,浙人称之为鹊巢桥[13]。厝桥与鹊巢桥同义,皆谓这种桥形制如鹊巢。

二、 牵牛与喜鹊的关联

(一) 牵牛与桥

星名牵牛者有二:一为二十八宿之牵牛星;一指河鼓三星中间的那颗亮星,即河鼓二。牛女故事中的牵牛是指后者。《尔雅》曰:“何鼓谓之牵牛。”“何鼓”即“河鼓”,可见河鼓星称为牵牛的时代相当早。汉代官方星象典籍《史记·天官书》中,牵牛与河鼓的分别则很清楚:“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14]其注曰:“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15]近来又有学者认为,牵牛、织女是东夷部族传说,关乎其部族军事活动[16]。综合诸义可知,在古代的星象观念中,河鼓星是隶属于二十八宿之牵牛宿统辖的一个军事战阵,因为它靠近银河,相当于军阵的前锋,所以它职司旗鼓,并负责疏通关隘、督造桥梁。

秦汉王朝,统治阶级具有强烈的法天思想,天界主管桥梁的牵牛星与现实的桥梁由此被联系到一起。秦以咸阳为中心,建成了宏大的“象天”格局。秦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而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17]。以咸阳及北方的诸宫殿象征天上紫微垣,以渭水象征天上的银河。横桥由北向南横跨渭水,象征牵牛所司的关梁。秦建立这一系统,其目的是要上应天象,用以顺承天命、彰显人间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汉代开国,建都长安,元狩三年,在长安西南人工挖掘昆明池,“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18]。与秦之用意相同。由此可见秦汉的法天思想浓厚,牵牛信仰盛行。

秦都咸阳,汉都长安,皆大兴土木,加之渭水限隔,必架桥以通南北,故秦汉时期十分重视桥梁建设。秦始皇建阿房宫,规模甚大,《三辅黄图》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阁道亦属廊桥。八十余里的廊桥,规模何其宏大!横跨渭水的横桥也是一座大型廊桥,它本为秦昭王时所建,始皇时重修。西汉初重修横桥,改名横门桥、渭桥、中渭桥。景帝时建东渭桥,武帝建元年三年建西渭桥。中渭桥规模最大,桥南北三百八十米,宽六丈,可通马车。西都桥梁发达,观念中督造桥梁的牵牛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横桥(又名渭桥)则以其特殊的位置成为观念中牵牛主管的人间桥梁的代表。

(二) 牵牛与喜鹊

宋人《尔雅翼》曰:“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髠,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可见,为了迎合爱情的主题,牵牛作为河鼓大星、大将军的身份已经被剔除掉了。但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役”字,颇值得注意。喜鹊善理枝,通乎桥梁之技。牵牛主关梁,因此将喜鹊与牵牛结合到一起。喜鹊受牵牛之役使营建河梁。牵牛役鹊为桥的传说起于何时,很有必要进行考证。很多证据表明,这个时间不晚于汉武帝时。

西京渭水梁桥日渐发达,观念中主司关梁的牵牛地位也日渐尊崇。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实际上,织女、牵牛作为配偶星神形象出现相当早,但在牵牛地位显著提升的秦汉时代之前,织女形象及牛女关系并无太多亮色。1975年冬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战国晚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有两简记载了牛女事,其一简曰:“戊申,乙酉,牵牛以娶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19]另一简所记内容大体相同。秦简所记的牵牛织女婚姻毫无亮色,完全是婚姻悲剧,更无鹊桥相会的浪漫情节。现在所见最早的鹊桥相会的文献出自白居易《白帖》所引的旧本《淮南子》,其文曰:“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20]“乌鹊”有喜鹊之义,如白居易所引不误,《淮南子》是最早记载喜鹊与牛女故事相关联的文献。考古方面也有相关发现:山东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有一幅东汉时期牛郎、织女形象的壁画[21]。画面有日月及牵牛、织女星象示意图,日月分别用圆圈中加画乌鸦和蟾蜍来代表。还有一位坐在织机边的女子,这是织女形象。画面中还有一只飞翔在波涛上的鸟,与代表太阳的乌鸦不同,乌鸦的雕法是画面整体浮出,因而呈现出整一的黑色,而这只鸟的形体则只有部分浮出,因而鸟体呈现出斑驳的色调。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鹊色驳杂,故谓之驳。”[22]黑白相杂是喜鹊的基本特征,此鸟即是搭桥的喜鹊。喜鹊出现在牛女故事的壁画中,可知鹊桥情节在东汉已经普及,再参考《白帖》引旧本《淮南子》的佐证,汉武帝时当已经出现鹊桥情节。

三、 鹊桥与牛女爱情的融合

鳷鹊筑巢与造桥之法相通,牵牛主关梁,役鹊填河,这些均是传说,属于观念文化的范畴,但观念可以作用于现实,进而以物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汉武帝时鳷鹊观的建立就属这种情形。汉武帝建元中作鳷鹊观、露寒观[23],是当时牵牛崇拜的产物,既关乎鹊桥,又关乎织女,其详情值得探究。

(一) 鳷鹊、露寒二观均建于牵牛所主的渭桥边

《三辅黄图》明确将鳷鹊、露寒二观所在地系于云阳甘泉苑[24],后来文献皆依从之。甘泉苑是汉代大型苑囿,中心在渭北云阳甘泉山,在长安西北三百多里,这里有以甘泉宫为主的大型宫殿建筑群。甘泉乃祭天重地,加之武帝每年长达数月在此避暑办公,它实有国家政治副中心的意义。但汉之甘泉宫实非一处,《三辅黄图》“甘泉宫”条下曰:“《遁甲开山图》云:‘(甘泉宫)云阳先王之墟也。武帝造赤阙于南以象,方色于甘泉宫。”[25](原标点疑误,今改如此)甘泉是祭天要地,武帝迷于成仙,淫祀不已。甘泉距长安路途遥远,亲临不便,故于渭南依甘泉宫形状再建一座宫殿作为渭北甘泉宫的拟象物,部分承担日常祭天的功能,亦名之曰甘泉宫。

《三辅黄图》“爱博嗜奇,转失精核”[26]。如其曰:“作石关、封峦、鳷鹊观于(云阳甘泉)苑垣内,宫南有昆明池。”[27]竟把长安西南近郊的昆明池系于长安西北三百里外的云阳甘泉宫!同样,司马相如笔下上林苑里的鳷鹊观竟也出现在数百里之外的甘泉苑内。其系鳷鹊、露寒诸观于云阳甘泉即不可从。近看考古学家王学理先生的《从秦咸阳到汉长安的城制重叠》[28],发现桂宫与秦甘泉宫在同一地点,武帝所造的拟象甘泉宫实承秦渭南甘泉宫之旧,汉多称作桂宫。桂宫在长安城西部北侧,北临渭桥。

《上林赋》提到“鳷鹊”、“露寒”二观,其原文是:“降集乎北纮,晻乎反乡,蹶石阙,历封峦,过鳷鹊,望露寒,下棠梨,息宜春,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登龙台,掩细柳。”桂宫即甘泉宫,《三辅黄图》误将此地的鳷鹊、露寒诸观隶于云阳甘泉宫苑。这样,上述《上林赋》所写的经行路线才可以理顺:从渭北上林苑的北界向南经中渭桥到桂宫,依次经过石阙、封峦、鳷鹊、露寒四地,继续向南,到桂宫南的棠梨宫,再南行至城南的宜春宫,再折向西行,到昆明池西的宣曲宫、牛首池,再北行到龙台观,继续北行到濒渭的细柳观[29]。这是自然合理的游观线路。

鳷鹊、露寒诸观在桂宫附近以渭桥为中心的区域之内。

(二) 鳷鹊、露寒二观与牛女传说关联

鳷鹊、露寒二观建于渭桥附近自有它特别的意义。秦汉时期,连接南北交通的渭水桥梁重要性日益突出,牵牛崇拜盛行。秦时已建成跨越渭水的横桥,汉时复于渭水东西增置桥梁。木质梁桥负重有限,加之流水冲蚀,极易损毁。人们对桥梁星神牵牛的崇拜或因这种无法克服的自然力的破坏作用而强化,并爱屋及乌,将对牵牛的崇拜进一步拓展到助其搭桥的喜鹊,用以寄寓对搭桥灵物的膜拜之情。鳷鹊观在渭桥附近,体现了它与牵牛崇拜的内在关联。

露寒观与鳷鹊观在《上林赋》中被同时提及,二者自应相邻近。武帝时开挖昆明池,将牵牛织女作为一对配偶神同时塑像。根据这一史实,可证牛女爱情故事在那时已经存在。据此,笔者以为“露寒”一词当用来指牛女夜会之情境。牛女会于七夕,其时已届秋天,昼夜温差大,故有秋露生寒之情境。露在《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中已用来喻指女子美貌并延及男女欢会。《毛诗注疏》曰:“露者,天所以润万物,喻王者恩泽。”因而“露”亦常借指帝王临幸妃嫔。戏剧《汉宫秋》写元帝与昭君情事曰:“夜来雨露恩浓,不免云娇雨怯。”又曰:“天教雨露润桑麻。”汉武帝时,渭桥以南诸宫千门万户,其间妃嫔每以百数,在当时法天思想强化及牵牛信仰隆盛的氛围之下,露寒观建于渭桥附近、汉诸宫之北,既契合牛女良夕夜会,又符合帝里后宫的文化氛围。融传说于现实,纳风月与稽古,用“露寒”为名,正得其宜。由于汉代对牛女故事“露寒”情境的强调,后世诗文写牛女每用这类字眼,至李商隐、秦观咏牛女皆以“金风玉露”为辞,确有很久的历史渊源。

喜鹊是为树枝之精灵,其筑巢技艺通乎成桥之法,因而在传说中受主关梁的牵牛役使搭桥。秦汉时期,法天思想浓厚、桥梁重要性突出,导致牵牛信仰盛行,加之帝王为中心的宫苑文化的发达,促进了牛女爱情故事浪漫化,喜鹊搭桥情节至此有了更具体的功能——助牛女夜会。汉武帝建元中建鳷鹊、露寒二观,可以证明此时鹊桥传说与牛女爱情情节相融合,牛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已初步定型。

*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111】“地理视域下的汉赋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鳷鹊”是个多义词,一指传说中的异鸟。事出《后汉书·和帝纪》,其文曰:“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此“条枝大爵”即鸵鸟,或作“枝爵”、“枝鹊”,又误作“鳷鹊”。此义甚晚,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又:古代典籍中晚至《旧唐书》(《旧唐书·窦申传》)始见“喜鹊”一词,“喜鹊”之名或自唐代始出现。

[2] 汉字是表义的文字,义符、声符都具有表义功能。我们常说文字的声符表音,义符表义,这其实是极初步的概念。实际上,文字的义符仅表示其字义类属,而声符则往往关乎其字义本根。声符不仅表义,而且它的表义比义符的表义更深刻。清代很多学者都在文字的声符表义方面有研究,陈澧即是其中之一,他在其《说文声表自序》中说:“声肖乎意,故形声之字,其意皆在所谐之声。”此后,章太炎、黄侃、沈兼士等人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论证,得出了一套成熟的理论,很值得借鉴。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八,四部丛刊景明本。

[4] 杜峰编:《100个动物珍闻·高明的建筑师——喜鹊》,香港:上海书局,1978年,第47页。

[5] 《汉书·扬雄传》曰:“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棃、师得。”(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534页。

[6] “鹊巢的外部枝条纵横,原以为巢很粗糙,以后取下剖视,才知全部结构非常复杂、精细。从外面看,整个鹊巢为直立的卵形,大型的高80厘米,横围直径60厘米,一人难以合抱。巢侧留一个圆洞,口径正适合鹊的出入,巢顶很厚,达30厘米,枝条排列致密,用喷壶洒水模仿骤雨浇上去,经久不漏。小心拆去巢顶,可见下面搭着一根粗如拇指的柳木横梁,这是巢顶的坚固支架。鹊能够在巢上架梁盖顶,以防风避雨……从断面上看,巢底部厚约25厘米,可以分为四层:最外层由杨、槐、柳枝叠成,枝粗皆如铅笔,虽长短不一,但交错编搭的非常牢靠,想单独抽掉一根是十分费力的。里面一层大多为垂柳的柔细枝梢,盘旋横绕成一个半球形的柳筐,镶在巢内下半部。再里面,第三道工序最为奇特,这是用河泥涂在柳筐内塑成的一个‘泥碗’,碗壁上按满了深深的爪痕,显然这是用喙衔来一块一块的河泥,再用脚趾抓着‘踏’上去的。喜鹊不但善于编织,还善于抹砌。最里面,还有一层贴身的铺垫物,这是用芦花、棉絮、兽毛、人发和鸟的绒羽混在一起压成的一床‘弹簧褥子’。”杜峰编:《100个动物珍闻·高明的建筑师——喜鹊》,上海:上海书局,1978年,第46~47页。

[7] (南宋)范处义:《诗补传》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唐)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十九,民国景宋本。

[9] 《山海经·北山经》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四部丛刊景明本。

[11] 杜峰编:《100个动物珍闻·高明的建筑师——喜鹊》,香港:上海书局,1978年,第47页。

[12] 唐寰澄:《中国古代科技史·桥梁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97~98页。

[13] 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中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页。

[14] (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310页。

[15] (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311页。

[16] 刘锡诚:《牵牛织女原是东夷部族的神话传说》,《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第4期,第9~15页。

[17]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卷一,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20~21页。

[18]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卷四,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240页。

[19]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08页。

[20] (唐)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三,民国景宋本。

[21] 傅惜华:《汉代画像全集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50年,第21~22页。

[2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卷四,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135页。

[25]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卷四,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132页。

[26]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辅黄图提要》卷六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卷四,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135页。

[28] 王学理:《从秦咸阳到汉长安的城制重叠》(上),《文博》2007年第5期,第4~10页。

[29] 这条行进路线后一段是由昆明池到龙台观,《汉书》张揖注谓龙台观“在丰水西北,近渭”,则龙台观当在昆明池北、长安之西。此行龙台观的下站是细柳,细柳观所在地如依郭璞注“在昆明池南”,则又折回到昆明池南,其行程不应如此颠倒。“细柳观”位置当依《三辅黄图》在“在长安西北”为是。

猜你喜欢

牵牛甘泉喜鹊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甘泉水 幸福水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支部联建润“甘泉”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喜鹊
观星地理之牵牛岗
走过茑萝牵牛的花丛
垂吊牵牛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