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的反思

2016-05-14彭晓燕

声屏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响力电视节目明星

彭晓燕

中国的电视荧屏上第一次打出“主持人”这三个字是在1980年。至今,电视节目主持人数量迅猛增长,近乎饱和。在此期间,开播于1993年的《东方时空》和1996年的《实话实说》以及紧随其后的一批名牌栏目培养了一批时至今日仍然难以被后来者超越的、在全国影响力极大的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何炅、汪涵等。在中国的广大受众心目中,他们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是非常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由于他们在电视媒体中出头露脸、带有显著的公众性这一特性,使得他们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明星色彩,成为璀璨的电视节目主持明星。最近几年,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受众被分流,媒体格局和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和传媒格局的变化,电视媒体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市场驱动与“受众本位”观念的引领下,电视媒体纷纷将重心转向了追求高收视率、吸引更多广告投入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上来。而在电视媒体追求高收视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当中,打造、包装和推出属于自己的明星节目主持人无疑是一个有效且能够实现媒体和主持人双赢的策略。拥有属于自己的明星主持人可以使媒体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而明星主持人独特的品牌价值同样能够提升媒体本身的品牌形象与价值。当提到光头孟非时,江苏卫视自然而然就跃入了人们的脑海。孟非独特的形象俨然就是江苏卫视的门脸,孟非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江苏卫视的影响力;提及华少这位有着“中国好舌头”美誉的主持人,人们自然不能不想到《我爱记歌词》和《中国好声音》以及其东家——浙江卫视。华少在主持节目时的出色表现不仅使他在国内尽人皆知,其声名更是远播海外华人圈。作为一个明星主持人,他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媒体为了提升栏目品质与知名度,使得自身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而对节目主持人进行明星化包装,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从目前人们心目中认同的明星主持人来看,他们未必颜值很高,但一定拥有高超的节目主持技艺或者独特的个性形象,并且其中的一些明星节目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往往都是真诚、善良、正义和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节目主持人被罩上明星的光环之后,随着自身知名度和曝光度的不断扩大,逐渐地迷失了方向,甚至忘乎所以,在公众场合全然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上享有的美誉度和肩负的社会职责,言语行为丝毫不加约束,由此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是相当遗憾的事情。那么,作为节目主持人尤其是被公众视作明星的节目主持人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承担起自己应负的社会职责?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应保持对自身职业角色的明确认知。

电视节目主持人从其职业角色角度来讲,他们是“以个体形象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副语言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①从现实来讲,他们是社会信息的传播者、电视节目进程的把控者、媒体声音的传递者;从根本上来讲,他们是新闻工作者,是人民心声的代言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电视节目主持人之所以在节目中需要进行化妆,需要精心着装,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电视节目,强化电视节目的社会宣传效果,正面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以及完善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形象。在这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与演艺明星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而电视节目主持人之所以为广大的受众所熟知,则主要缘于电视媒体“声”“画”兼备的传播特性。对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有着清醒的认知,切不可混淆了自身的新闻工作者角色与演艺明星以塑造形象为己任的特定职业角色之间的界限。明确了这一点,电视节目主持人才会秉持正确的职业理念,不会在媒体的“明星化”包装和受众热情的“明星化”追捧、拥戴中失去理智,也不会使自己的言语行为偏离主持人这一特定职业角色应当坚持的正常轨道。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应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己任,塑造个性化主持人形象。

如今的传媒行业竞争激烈,电视节目主持人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那些被大众视作“明星”的主持人往往专业技能超乎常人,创新能力很强,极具人格魅力。在这样的传媒行业和节目主持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主持人如果在被大众捧为所谓的“明星”之后便心态浮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便很容易淹没在日益庞大且稍有不慎便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主持人群体中销声匿迹。在实践中,一些明星主持人在主持界占据一席之地后,便认为凭借自己的主持水准和受众对自己的认可,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为了继续提高曝光率和扩大知名度,不是将精力用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强化主持技艺上,而是像“万能胶”似的不停地在各种节目间“窜来窜去”——今天主持综艺晚会,明天又出现在了新闻节目中,后天在娱乐节目里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这样不停的奔波致使自身在受众中树立起来的清晰明确的主持形象逐渐模糊起来,或者一些明星主持人不断地穿梭于各种大小会场,吃老本似的在不同的场合重复着相同的内容。诚然,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他的知识结构和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已经形成,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能够传达完全不同的内容和观念。但是,这种在公开场合进行的演讲或讲座一定是要建立在其不断汲取新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营养元素的基础上,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充实的基础上,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以更加理性和更有利于引领社会观念和风尚正常发展的姿态面对受众。只有具备了超强学习能力、树立了独特个性的主持人形象和拥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主持人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主持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是明星主持人,不妨以此为目标向着更高的标准进发。

三、明星主持人应充分利用自己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定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身份要求他们必须秉持正确的传播理念以及正确的、主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需将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与他们自身的职业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应该成为节目主持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并且将其落实到每一档节目以及每一次公开的社会活动中,从而传播真实的、正面的社会信息,引领正确的社会风尚,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作为被受众已定义为“明星”的节目主持人更应该如此,谁都不能否认,被明星化的节目主持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在媒体格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信息的传播往往呈现出叠加的效应。比之以往媒体格局单一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影响力也更大,如若这些信息是正面的、主流的,这样的传播自然会起到正面的宣传效果。反之,传播的信息如果是负面的、非主流的,那么,这样的叠加传播产生的社会影响可想而知,“宝马与自行车事件”的影响便是有力的证明。电视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明星主持人,他们那些容易引起社会反响的言语行为的传播同样会呈现叠加态势。去年传播得沸沸扬扬的“某主持人诋毁某国家领导人的事件”产生的影响不能不说是非常深远的,仅仅是微信的传播就使得该事件尽人皆知。而这样的事件直接导致受众对那些久负盛名的、心目当中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产生了根本的怀疑,人们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主持人也不过“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罢了,这种受众对主持人信任危机和对主持人的诚信度的根本怀疑应该引起节目主持人们的反思和警惕。作为占据国家媒体重要资源和掌握话语权的节目主持人,尤其是影响力极大的明星主持人一定要从根本上做起,真正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高尚的人格品质,谨言慎行,要保持屏幕内外言行一致、台上台下不走样,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身体力行,传播社会正能量,维护好自己在受众中树立起来的公正、真实、诚信的形象。当然,媒体也要加强对主持人的管理,用制度约束主持人的行为。惟其如此,才能使自己精心包装培养出来的明星主持人更加恒久的为受众服好务,为媒体服好务。

总之,明星主持人应当秉持正确的职业理念,珍惜受众给予自己的美誉,更应当爱护好自身在受众心目当中的美好形象,努力在屏幕上塑造出更加完善的富有个性和人格力量的主持人形象。(本论文系2014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山西明星主持,打造文化强省战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注释:①俞 虹:《节目主持人通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

猜你喜欢

影响力电视节目明星
天才影响力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扒一扒明星们的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