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训练要体现学科个性特征
2016-05-14胡蓉
胡蓉
摘要 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思维 个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52-01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为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佳,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讨论中有的说不要重建,他们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说该重建,因为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理当受到肯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上。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抓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令其善疑、诱以审问——我觉得这句话中“偷偷”和“钻”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尤其是“偷偷”一词,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物上,你们的意见呢?当学生思维进入愤悱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结果是:“一个‘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觉得用这两个词与别人不一样,很有新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用词造句中的独具匠心。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意识,定会潜移默化地印入学生的心田。
三、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文章中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静态分析上以词解词,学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抽象概括的词语作具体演绎,能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和丰富语言。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的脸流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句,让学生把“饱经风霜的脸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加以具体描述。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词语的理解不是以词解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
2.添加未展开的情节。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加具体描述,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这一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朱德的扁担》中“大家劝他不要挑……”这句话,抓住这个“劝”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么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摹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朱德同志。
3.添枝加叶,拓展句子。《荷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①在“冒”字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语。(例如:使劲地、生机勃勃地、争先恐后地)②想像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像,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
4.延伸和重组。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想像延伸,或要求改变顺序、改换人称、调换题目、变换叙述角度等,对课文作重新组合。如《小珊迪》一课,可以把题目换成“我的哥哥”,从小利比的角度来写,重新安排材料,改变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责任编辑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