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016-05-14李志球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好奇心贴近生活兴趣

李志球

【摘 要】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要做到内容新颖,案例贴近生活,关注热门话题,设计挑战性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好奇心;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心理学研究说明人类与生俱来就具备好奇心、探索思考的能力,但是否爱学成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因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鼓励他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培养其探索精神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设计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教学内容新颖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很少接触的话题。这类话题学生因觉得“新颖”而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产生探索兴趣。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前,笔者与学生谈话:“幸福是一种感受,对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人来说,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如对饥寒交迫中的人,也许一顿饱饭就是幸福,而一直丰衣足食的人或者会因为自己比不上别人钱多,住得不比别人好而对生活感到不满;对漂泊他乡的游子来说,一个安定的家就是幸福……那么,你们觉得怎样才幸福?”学生对这种新鲜但自己又能谈(有自己的看法、体会)的话题往往感兴趣,在畅谈“幸福”感后,笔者话锋一转:“那课文《幸福是什么》通过写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幸福观?想去弄明白吗?”这样的谈话在锻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探索兴趣,起到导学作用。

二、案例贴近生活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觉得熟悉,并有所言,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入课堂。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邱少云在烈火中的痛楚,感受其伟大的人格力量,笔者把问题拉近学生生活:“同学们有不小心被火烧到指头的经历吗?”

“有,那次我帮爸爸点烟,手太靠近打火机的火苗了,疼得我立即把打火机扔到地上。”同学们哈哈大笑。

“我那次是去烧烤,当我点着火柴生火时,火柴一下就烧完,我还没来得及扔,火就烧到我的手了。”

我问:“感觉怎样?”

“很痛!”……

“同学们,你们被火烫到,时间再多也不过是一、两秒,想象一下,要是在熊熊烈火中,你能忍受半小时吗?”

“不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可是,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却能。是什么力量、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我们读过课文就知道了。”学生们会迫不及待地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读课文也就更认真、仔细了。

三、关注热门话题

把课文内容与实际联系,设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环保问题已引起世人的关注,污染、破坏环境的事时有发生,环保标语、环保宣传画到处可见。因此,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设计问题:你知道我国或别国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所造成的灾害吗?在你居住的附近有这种事吗?给你们带来怎样不良的后果?让学生找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了解资料、学习课文,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紧迫感已经有了,再问:“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出谋献策,甚至设计环保标语等,学生定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设计挑战性问题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田忌赛马》前,可根据课文内容先让学生来个智力大比拼:“有两组马,A组的上中下等马都比B组对应的上中下等马强,每场只能一匹马,三场两胜,你能有办法让B组取胜吗?”让学生想好后到黑板演示,学生的兴致来了,对学习重点(两次赛马,田忌输、赢的原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发现,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评价性语言。一般情况下,对上层生(相对来说,绝大多数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常用“说(干)得好”“你真行”“棒极了”等表扬语;对后进生(往往是对学习任务完成得慢或怯于表现自己),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多角度去评价他们,如“意思基本说对,声音也响亮,如果多读……会更好。”“已经有进步了”“比刚才好”“仔细再……相信你做得更好”等鼓励语言;对中层生,笔者常在肯定、评价的同时不忘给他们提点建议……

猜你喜欢

好奇心贴近生活兴趣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做设计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