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休克68例急诊护理观察

2016-05-14王兴利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护理观察急诊

王兴利

【摘要】目的:探析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8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存在病情凶险、致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行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优化医护关系,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观察

创伤性休克属于常见急症,人体由于受到严重创伤,刺激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进而便会诱发创伤性休克[1]。一般情况下,患者遭遇创伤后,体内血循环量将会缩减,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组织器官出现代谢功能紊乱,甚至是功能障碍情况。创伤性休克存在病情变化快、复杂等特点,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正确抢救,极易致死[2]。本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有效率,对患者行优质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8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有15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年龄介于14岁-66岁之间,平均为(32.6±1.8)岁;4例为其他损伤、6例为砸伤、7例为利器伤、17例为交通事故损伤;病程介于0.6h-8h之间,平均为)(2.9±1.1)h。实验组有13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年龄介于15岁-68岁之间,平均为(33.4±1.9)岁;2例为其他损伤、7例为砸伤、9例为利器伤、16例为交通事故损伤;病程介于0.8h-9h之间,平均为(3.1±0.9)h。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数据组间差异不明显,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数据进行分析,以(n,%)指替计数资料,χ2检验数据的组间比较;以 ±s指替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的组间比较,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34例患者中,经抢救,33例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为97.06%;对照组34例患者中,经强求,28例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为82.35%,数据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03±2.1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14±3.08)d,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情见表1: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41%,数据比较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行优质护理,最终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2.35%,平均住院时间为(17.14±3.08)d,护理满意度为79.41%;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06%,平均住院时间为(11.03±2.11)d,护理满意度为97.06%,各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有利于挽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命,提高患者存活率,与刘汉娥[3]研究结果相似。本次实验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首先,清除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吸氧浓度控制在45%左右,流量约为5L/min;麻醉过程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准备压垫、气管导管以及喉镜等,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对其行人工呼吸,并辅以胸外心脏按压,密切观察患者呼吸,保证供氧有效。其次,患者如果为开放性损伤大出血休克,或是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明确出血原因,对出血现象进行及时有效控制与处理,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果患者为体表出血,或是四肢出血,通过指压法止血,对患者出血部位,或是肢体近端主血管进行压迫,然后进行敷料包扎。如果该方法止血效果不理想,可以通过血管腔外气囊压迫法。如果患者为颅内大出血,或是脏器大出血,立即对患者行以有效手术。再次,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脏器破裂情况,取头低休克体位,保证患者脑部供血充足;患者颅脑损伤,需要将患者头部抬高约22°左右,缓解出血情况,将患者下肢抬高25°左右,加快血液回流[4]。如果患者存在躁动情况,以约束带进行控制,但要对约束带松紧度进行严格把控。构建静脉通道进行输血输液,避免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结合实际对患者开展胸内心脏复苏治疗;患者接受扩容之后,血压不稳,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最后,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表情淡漠以及病情紧急情况,需立即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措施。

结语:

综上,对创伤性患者行优质护理,可以加快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意义非常显著,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宣鹏.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02(15):42-43.

[2]和义萍.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08(27):110-110.

[3]刘汉娥.急诊创伤性休克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05):1188-1189.

[4]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3):25-26.

猜你喜欢

护理观察急诊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研究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观察
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观察
两种铺床法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