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思维训练不可缺

2016-05-14沙华中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批判性观点

沙华中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这种改变,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好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环境倾向于鼓励人们广泛探究,但往往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基于屏幕的阅读具有“匆匆地浏览和扫描、只看关键词、一次性,以及非线性”的特点,使略读成为了主导性阅读模式;上网时,人们可以同时浏览多个网页,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同时,处理的任务越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差;上网形成的习惯在我们不上网的时候还会继续反映在平时的工作方式上,即用于扫描、略读和多任务处理的神经通路在扩展和加强,而用于全神贯注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的那些神经通路在弱化或走向消失。

互联网对人们的思维品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项工作,教师责无旁贷。

一、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思维敏锐性指的是人对事物的敏感性,主要表现为能够较快地预测到事物今后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一旦出现苗头性倾向,网民往往会迅速集聚,各种观点也会在短时间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各种观点,迅速做出自己的预判。等事情结果出来,评评谁的预判最接近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还要培养学生瞬时领悟材料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归纳材料主旨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敏锐抓住阅读材料重点内容的能力,教育学生对一时读不懂的核心内容不能跳过,因为这对敏锐判断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善于评价和批判他人、他事以及自己的一种品质。一些热点事件,网民的观点五花八门,语言的使用也各具特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夹杂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评议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不对的,哪些语言是不文明的。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评判社会事件,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平台等发布学生习作,引导学生评判,既评议文章的优点,也指出文章的缺陷,并提出修改意见。当然,还可以围绕一个话题,通过这些新媒介,用文字的形式进行网上辩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自主动脑筋的现象就大为减少。因为,网上阅读一般为浅阅读,学生查找内容,几乎不需要动脑筋。互联网培养了思维的懒汉,但互联网不能取消,禁止学生上网也是不明智的。教师必须用好互联网。数学课,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题,在学生自主思考、解题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其他解法,并让学生理解后讲讲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同一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习作课,学生围绕习作题目,在班级新媒介上发布习作提纲,供大家交流、讨论,便于打开习作思路。班级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就如何高质量地开展充分发表意见,班委会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形成最佳实施方案。

四、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互联网为学生搜索资料提供了便利,但学生往往停留在下载层面。学生的阅读浮于表现,思考不深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校依托互联网开展了课内外对比导读教学实验。教学《黄山松》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网上广泛搜集描写黄山松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找出一篇令自己最为欣赏的文章,存入自己的网络空间,并写出自己最欣赏的理由。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先打开自己的个人空间,朗读自己所选的文章,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理由。通过比较与交流,学生认识到,写黄山松,可以写松的外形,可以写松的精神,可以写松的生长历程,可以写与黄山松相关联的故事,还可以写黄山松的种类……数学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形象与抽象实现转换,在转换中增强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批判性观点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