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区房乱象扰乱教育资源配置

2016-05-14邓线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源分配市场机制学区

邓线平

学区房买卖是当前城市的一大景观。学区房价格普遍较高,好的学区房价格更高。学区房价格之所以高,并不是因为质量好或地段风景好,而是由于该地段好的教育资源。买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学区房,孩子可以上该区的学校。反之,则不能拥有该地段的教育资源。面对这种状况,渴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家长,自然不惜高价去买学区房,只为孩子在该学区谋得一个学位。

于是,可以看到令人诧异的一幕。一些好的学区,即使一个小单间,房间景观和所处环境都不好,由于有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卖到很好的价格。一些家长,并不打算长住于此,但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业,宁愿花高价买下并不宜居的学区房。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惜卖掉大房子,去换好学区的小房子。一家人为了孩子上学做出巨大牺牲。

学区房现象带来市场认知的严重混乱。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的两栋楼房,两者相距20多米。虽然外墙粉刷颜色和新旧程度看似不同,但两栋楼房都建于1988年,建筑风格和楼层结构也完全相同。两楼之间仅仅隔着一道铁栅栏和树木。但是,作为二手房,在交易市场上,相距只有20多米的这两栋楼房,它们的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一个城市的学区划分并不是固定的。去年属于某区的学位房,今年可能就不属于该区。今年属于该区的学位房,来年不定属于哪个区。如果划拨的学区教育资源好于已有的学区,学区房价格肯定上涨,反之,则下跌。学区的变化,扰乱了房价市场。这对买了学区房,或正想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却是件提心吊胆的事情。有家长花几百万买了某区的学区房,结果等孩子上学的时候,房子却划到了另一个教育资源并不好的学区。学区房价格下跌是自然而然的,孩子也不能上心仪的学校,家长的损失更不小。广州一个家长花200多万买的学区房,来年却要划到别的学区,家长感觉受骗。

学区调整可看作学区间教育资源的微调。就教育本身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有些学区人口增加,学校增加,教师资源变化,交通变化等。相邻学区之间进行微调,可有效促进教育的平稳发展。但学区调整严重干扰房产价格,引发恐慌,与此同时,学区房乱象也扰乱教育资源配置。

以前有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老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依托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小学,学区房现象出现之前是择校、共建现象。有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学校,可以通过花钱购买学位,这就是所谓择校。显然,这造成不公平现象,有钱家长的孩子,不管学习如何,可以上好的学校,而那些没钱家长的孩子,由于没钱,难以上好的学校。对学校本身来说,择校使其陷入追求高收费泥淖,这与追求高质量教学,追求对人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与择校并存的是单位共建,单位出一笔钱给学校,保证本单位的孩子可以顺利进入该学校学习。

无论是择校,还是共建,都挤占了本地孩子上本地学校的名额。如果他们没钱,又考不上本地好的学校,只能上外地学校,可能还要多交钱。针对这种不公,教育部在重点城市推行学区制度。一个城市可划分多个学区,在学区里面,学生可以通过享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这么一个范围,就是学区。伴随学区制度,在学区范围内的那些物业、房产,叫作学区房。学区房主要颁布在重点小学,还包括一部分重点中学周边。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学区房既有享受丰富教育资源的价值,也有投资价值。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买了学区房。等孩子毕业后,学区房卖出去,还能赚不少。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4个月,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而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在南京,学区房价格三倍还多。

学区房现象,问题出在市场条件已经深入到教育资源分配,原有的教育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存在不协调。随着房屋交易的市场化,房屋的交易是不存在学区划分的,行政主导的定价机制也是没有的。对于市场来说,哪里资源丰富,哪里的房屋价格就高。这资源包括生活、工作资源,也包括教育资源。既然是市场交易,这些资源都在全社会进行市场化配置,哪个地方资源好,就有更多的人去那里,出价自然高。学区房的高价就是这样形成的,移不动的房子,本来论生活环境和各种配套,城市里面的单体楼,不如相对离市区远一点的楼盘生活得好,但由于学区概念的成立,城区的房子就要普遍卖得价格高一些。

将教育资源分配与市场机制结合,会带来两方面的乱象。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是需要一系列条件的,其中就包括相对固定的交易规则和确定的市场环境。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区的设立和调整,严重干扰了市场的交易。原先的教育行政干预是针对某学区或与该学区接邻的学区进行的。然而,市场机制却将这种干预范围无限扩大了。教育行政部门能干预的教育资源分配,而这种分配经过市场机制的扩大,其作用无限放大。

与此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出现了乱象。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入教育领域,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金钱化。学区微调本来是针对现有的教育状况的,哪里有需要,哪里进行学区微调。譬如,哪里确实由于适龄儿童增加,需要增加学位,相应地要进行学区微调。一旦市场化参与这种分配,就使得原先可单纯依据学位本身情况进行微调的行为变得复杂了。有时要考虑里面存在的金钱因素。

另外,市场机制与行政主导机制存在不协调,行政一旦做出决定,是难以一下改变的,而市场机制无时不在起作用。很多时候,行政主导部门的微调能起的作用并不明显,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旦出现明显错配,来年又要重新配置,甚至配置的力度会更大,需要的行政主导更强。

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重了行政部门对教育资源干预的动力。如果只是单纯的教育资源配置,里面并不牵涉到金钱交易,权力的拥有并没那么大的吸引力。如果人为地加大其中的市场杠杆,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即使社会和行政部门本身意识到行政干预的不可行,作为权力拥有者依然会利用机会去巩固行政主导的权力。

面对行政主导教育资源与市场机制的不协调,要从外部改变市场调节学区房机制显然是不可行的。一方面,不能将教育资源市场化,需要促使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要避免市场干扰。教育资源分配要内部调整。

就全市范围而言,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是均衡全市的基础教育,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更应该针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作为教育资源分配的部门,不能从区域上,或者针对重点学校,进行重点投入,而要做补缺拾遗的工作,尽量使各区域、地段、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均等化。

就具体的学区而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做的是将权力下放,给予学区本身足够的自治和自主权。这种自治与自主又是建立在足够透明和民主基础上的。权力下放将带来教育资源在内部分配的公平,保证区内公平,从教育资源获取层面,尽量将市场机制排除在外。做到这些,学区房现象就会消除大半。该是市场的归市场,该是行政主导的归行政主导,让两者分开。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资源分配市场机制学区
基于深度Q学习的工业多任务资源分配方案
逆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下 城市垃圾治理系统仿真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