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开课的“去做秀化”

2016-05-14葛曙辉

关键词:公开课

葛曙辉

摘要:公开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对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公开课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质疑,公开课在开设过程中暴露出的“秀”与常态课的“实”、公开课的“完美”与常态课的“有缺陷”、公开课的“假”与常态课的“真”等形成巨大差异。本文分析了公开课从课的“公开”到“做秀”的异化,从而探讨了公开课从课“做秀”到“常态”的转变的方法。

关键词:公开课;去做秀化;转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23-1

一、公开课从课的“公开”到“做秀”的异化

1.课的“公开”促“提高”。“公开课”是不加隐蔽的教学,也就是“公开教学”,也即“观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它是以课堂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是学校或进行研究部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俗称,也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有效形式。公开课是对他人公开的课,日常课是专对学生的,公开课则有了外人的介入,有时这种课时专为这些外人而上的。公开课就是将教师的“课”向一定的人群“公开”。

2.“公开课”异化为“做秀课”。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的确有其积极意义。肖川(2015)指出,公开课可以起到示范、观摩,为教师培训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展示教学探索的成果、为上公开课的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借鉴和契机等作用。但有三点体会值得我们去思考:第一,课堂不仅应该是有效率和效益的,而且应该是有灵魂的。第二,教学中要有一些必要的环节,比如,一节课结束前五六分钟的回顾与分享。第三,真正好的公开课是不太具有观赏性的。公开课受到非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表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异化”。上公开课完全是为了迎合观课者的需要,而没有去考虑学生的需要。片面追求目标的全面性,在短短一节课里完成了所有的教学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执教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上公开课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磨课”,而最终的课并不是体现执教教师的理念,而是备课组长或是众多组员的共同理念。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在公开课过程中,教师安排好了一切,学生仅仅是配合老师完成这一堂课的内容,学生由主体变为了客体。

第二,教学内容的“异化”。片面追求内容的广博,而忽略了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片面追求见解的新颖,片面淡化语言知识的教学。

第三,教学形式的“异化”。首先,合作学习方式异化。其次,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异化”。一味地强调多媒体的使用,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学生主体性的无限夸大。

第四,教学评价“异化”。以课堂气氛热闹为优,以学生大量发言为优,赏识性评价泛滥。几乎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受到老师诸如“good”“excellent”“fantanstic”之类的评论。

二、从课“做秀”到“常态”的转变

1.“做秀课”带来的危害。由于功利化带来大量做秀的公开课,教学目标的谋利化、教学内容逐末化、教学形式贴金化、教学评价浅薄化、教学行为表演化、教学过程去根化、能力展示虚假化、理念落实肤浅化带来巨大危害,导致课改理念被曲解,行为未跟进,目标未实现,导致教研无需研究,只需造假。无需努力,只需迎合。无需深刻,只需表面。不以公开课来论英雄你做到吗?公开课的公开的先进性、示范性、选拔性、评价性特征表明其功利性难以割舍,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就是想通过公开课推广成功经验、选拔优秀教师、评价办学水平。坚持原生态的公开课你做到吗?既然把课公开了,教师怎么能心如止水,不加雕饰,不去粉饰,如果万一失败我的脸面何在?学校的脸面咋办?新课改怎么推进?只能做一些保底的课前准备。公开课的高大上学得来吗?对常态课的实际意义何在?人们对公开课失去信心。

2.教学研究从“公开课”转向“常态课”。

①常态课与课改。公开课不能继续独自担负课改的重担。课改应向理念的落实和实践操作方面转移,转向更为实在的学生的发展和常态课堂的研究,实现从“理想模式”到“学生本位”“实践操作”的转身。常态课涉及所有课堂、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在常态课中把握课改方向、落实课改理念才能使得课改真正落地生根。

②常态课与教师。常态课是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按照教学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而进行的日常教学。常态课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构成的随意课,而是尽显教者的创造性、丰富性和灵动性的课堂;常态课不受更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尽显教者的个人水平和独特风格的课堂;常态课不刻意追求课堂的完美性,而是踏实认真、教有所获、生有所得、自我反思、提高课堂质量的课堂。这样的课不仅生机勃勃、生动有趣,而且真实可行、扎实高效。

③常态课与学生。常态课,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全体学生的发展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常态课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施教学;常态课以课堂教学问题为抓手,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凸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常态课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水平为依据,灵活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常态课不刻意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对某一问题的处理可超越课时,进行深入探讨,一节课没结束,下节课可继续进行。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公开课现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评价机制、功利性功能、教学过程、教师表现及学生包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评价的导向作用,导致了有什么样的公开课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公开课教学;正是由于公开课的功利性功能,导致了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的包装。因此,可以说公开课在某种意义上扼杀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及功利性功能重新思考及定位。最后,我们希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是精师,也是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从“秀课”转变为“常态课”。

猜你喜欢

公开课
青年教师,请理性看待“公开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让公开课回归本位
探究公开课的背后
试论公开课的价值
公开课的是与非
为公开课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