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墙支持下的英语课堂混合式学习

2016-05-14刘晓斌陈泽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观点微信活动

刘晓斌 陈泽璇

英语教学现状及优化方式

当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庞大,一般的非专业英语课堂只能采取大班制教学,小班制教学只是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或英语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中展开。国内普遍的大班制英语课堂由此衍生了各种问题:课堂参与度低,个性内向的学生更无动力和勇气主动发言;课堂活动往往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步调,个性化学习无法实现;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输出严重不足,机会永远只属于少数学生;课堂学习只能止步于简单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无法进行内容的深入探讨;教师无法迅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指向一个解决思路:在现有课堂中融入一种促进交互和反馈的工具,使得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迅速而便捷地沟通,以便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活动,使得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学习能够高效地配合。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课堂互动,其焦点是分析外语教师如何为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活动提供机会或空间,以完成课堂教与学的任务。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和讨论效率低、效果欠佳,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目前的教学需求,而如果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能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也能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前面提到的教学问题,通常来说应用一些普通的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甚至电子邮件等就能大致解决,然而此类工具一般是在普通的社交场合中、在个人终端使用的工具,并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为了满足一些活动现场展示和互动的需求,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借助最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开发出了第三方平台——微信墙。

微信墙应用介绍

微信墙,又称微信大屏幕,原先是在会议、培训、展览等现场活动上展示特定主题信息的大屏幕,是一种从手机端访问微信公众号或者扫描二维码便可参与现场互动的社交应用。一般来说,主办方使用微信墙时,需要额外架设专门的大屏幕,上面可即时滚动场内外参与者发送的信息,以增进互动。参与者只需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发送信息给特定的公众号,所发的信息就能即时呈现在大屏幕上。事实上,微博作为主流的社交软件出现时,也有过“微博墙(又称微博大屏幕)”的相似应用,近年随着微信普及,微博墙也逐步被微信墙所替代。鉴于其优秀的互动性、展示性和即时性,自2013年以来,微信墙已经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几年,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率先将微博大屏幕和微信大屏幕应用于培训和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移动终端的日渐流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信等手机应用程序开始逐步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2014年开始,我们团队在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习科学与技术”“跨文化交际”“岭南文化英语导读”“英语精读”“医学英语视听说”等五门课程以及“国培计划”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坊等场合使用了微信墙进行大量的混合式教学活动。

在技术实现形式上,由于日常的课堂上不可能额外再配备一个大屏幕,我们一般把教室中用来播放课件的屏幕同时用以显示微信墙信息,即教师在组织基于微信墙的活动时才调出上墙信息,其他时间则用来播放课件内容与其他教学资源。因此,可以说在推广上没有太大的技术和设备障碍。

微信墙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活动

混合式学习方式能够把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尊重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我们针对混合学习的这些特点,在两种教学模式上引入了微信墙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活动。

1.微信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式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传统的课堂结构并未作改变,但微信墙应用的介入,使得传统的课堂交互性更强,而且学习内容更具深度。目前,我们主要将微信墙应用于开展以下这些学习活动:头脑风暴、集体纠错、即时评价、学生提问、检查输出、同伴交互、精华回顾等。

以头脑风暴活动为例,传统的头脑风暴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联想,无拘无束地搜寻信息,让有关细节、感觉、例子、观点、想法像风暴一样在大脑中爆发。这是普通课堂中较为常见的活动之一。然而在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传统做法凸显出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受到限制。一次活动就算单独提问10个左右的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也会相当长。因此很多教师都只能进行集体的头脑风暴,顺带提问几个学生。

而微信墙辅助的教学则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发言的渠道。我们的活动组织方法是教师给出问题,学生经过短暂讨论,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手机把观点发布在信息墙上,亦可直接口头表达,但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前者。在学生观点上墙后,教师可针对有特色的观点再进行深入提问与讨论。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我们的教学环节,我们将传统教学和微信墙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步骤归纳如下(见表1)。

以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微信墙活动具体开展步骤为例,教师介绍跨文化交际原则和案例,请学生对案例中的跨文化冲突原因进行分析或者对化解冲突提出解决建议等。要求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发信息上墙,学生一边浏览墙上消息,一边继续发表见解;教师则进行后台操作,包括审核学生信息上墙、筛选出精华帖子并加星,并随时以主持人的身份发送观点上墙,与全班学生互动。这个过程持续5分钟左右。之后教师回放加星消息,并请精华帖子或者引发争议的帖子的作者进一步口头阐述其观点,或者请其他学生对相关帖子进行口头评论。这个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而在传统教学中,上述这个活动则一般是通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在课堂上口头进行分析或提出解决方法来完成。在传统教学中开展此类活动的缺点是:需要用英语口头发表个人见解时,有些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当众发言。因此,有时教师连续提问几位学生都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观点,进而导致课程冷场,互动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使用微信墙辅助的混合式教学之后,教师能得到的观点数量大大增多,在一个80人左右的大班制课堂中,每次头脑风暴活动都能得到30条左右的有意义的观点,而教师在学生观点上墙后对发表了特色观点的学生的提问,比传统头脑风暴中的提问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对课堂而言更具启发性,是一种高质量的课堂互动。图1所示的是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针对一个话题进行的头脑风暴活动后的部分上墙信息,截图顶部显示一共收到32条观点。

我们一般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只设计1个微信墙辅助的教学互动。从上页表1可见,微信墙的介入并未占用额外的课堂活动时间。根据上述教学步骤对比可以发现,采用微信墙辅助的混合教学与为采用任何教育技术的传统教学花费的课堂时间几乎一致。而图1则表明:我们采用这种混合教学则能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微信墙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混合式学习

翻转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混合式学习,而我们发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微信墙组织学习活动能大大增强其教学效果。

在“翻转课堂+微信墙”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在课前导学案中设计具有初步启发性的问题,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导学案中作出初步回答之后,在课堂上设计更深入的相关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前已有了一定的思考,在课堂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会更加深入,也会有更多的观点要表达,这些都能通过借助微信墙方便快捷地表达出来。在活动形式上,上述第一种混合式学习中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头脑风暴、集体纠错等,都可以在翻转课堂中使用。

翻转课堂的目的之一在于促进课堂的交互,而微信墙的使用能大大增强各种交互活动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的交互目的都是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翻转课堂通过把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放在课前进行,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质疑的时间,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有了更多表达深层次意义的可能性,而这种表达,如果通过微信墙来实现,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比未使用微信墙的翻转课堂效果要好。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与微信墙结合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在面授环节使用微信墙的即时上墙功能,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①学生的发言即时投影在墙上,为一些暂时没有想法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启发;②能快速搜集和展示全班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丰富了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资源的共建共享;③教师在逐条展示学生的帖子之后,请精华帖子或有争议的帖子的作者进一步口头阐述,或请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下页图2显示的是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活动信息截图。课前请学生自学这样一个交际案例:中方Xiao Juan与外国友人Earl属于同学关系,某日一起去看电影,离别时Earl亲吻了Xiao Juan。在请学生们在导学案中分析了Earl当时亲吻Xiao Juan是出于什么动机之后,我们在课堂面授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微信墙的讨论。话题是What would you do with Earl, if you were Xiao Juan? 即请学生思考自己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结果发现学生们都能各抒己见,提出很多解决方案,且方法各异、极富创意。这也便于教师开展拓展性活动:请学生进一步分析或者请其他同学对墙上的方案进行评价。在这项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和“评价”两种高阶思维能力活动,这在传统课堂中是较难实现的。

在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我们分别开展过四种形式(2×2)的课堂活动,分别是:①无教育技术辅助的传统互动;②微信墙介入的传统课堂中的互动;③无技术辅助的翻转课堂中的课内互动;④微信墙辅助的翻转课堂课内互动(如表2)。

我们发现在上述四种形式中,第②种得到的学生发言数量和质量均多于第①种。而在使用第③种形式开展教学互动时,教师发现经常由于课堂时间不够,无法请太多学生进行口头发言分享他们的观点。而事实上,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法中,所有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均已经完成自学任务,并经过慎重思考在导学案上写下了自己的观点。这时,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发言的渠道,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因为他们有话可说。因此,在无教育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互动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受到面授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参与愿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于是,我们尝试了第④种教学形式,即微信墙辅助的翻转课堂课内互动,结果发现这种形式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因此,基本上每次微信墙活动中,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短短的5分钟内,一个80人的班级中,上墙消息总数能将近100条,因为他们至少可以将自己课前在导学案上写下的观点直接发送到微信墙与全班分享。

综上所述,微信墙主要通过提供参与渠道和及时反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①为所有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且允许全班学生同时发言;也为那些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书面表达的参与机会。②后台的“主持人发言”功能方便教师随时参与发言和评论,增强了微信上墙期间的师生互动,从而维持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我们团队在上述两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广泛应用微信墙开展了各种教学交互活动。根据目前所做的实证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微信墙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对于解决大班制英语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低交互、欠深度等重要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而这种混合式学习方式,也符合英语教学目前在面临新课改大背景之下所提倡的新型学习模式标准,微信墙辅助的英语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培养了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观点微信活动
“活动随手拍”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微信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微信
微信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