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习题讲评课
2016-05-14周建军
周建军
习题课作为教师训练学生思维、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常用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习题的讲解能够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困惑,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然而,由于习题课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果比较差,对此很多教师对上习题课感到棘手.下面我将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如何上好习题做出几点阐述.
一、构建平台,促进学生交流
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课堂检测之后,我们不应该成为“演讲者”急于纠正学生的答案,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查阅身边的资料、相互交流、探讨、争论以纠正错误答案,为他们构建交流的平台,给予学生展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讨论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讲解部分题目,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我认为习题课上学生的争论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大有裨益.因为争论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会使学生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对学生认清自己的错误观念有着极大好处.这种记忆效果不是传统“灌输式”的讲解可以比拟的.例如我在处理作业上这种类型的题目:
例1 有“2 A,10 Ω”和“3 A,15 Ω”两个电阻,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为了使电阻不被烧坏,电路总电压不得超过V.如将它们并联起来干路上的电流不能超过A.
分析 批改试卷的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答案是5 A.分析原因,我认为他们只是简单地将这两个电阻各自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量相加,忽视了并联后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两条支路电流的大小由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出题者的意图.所以如果我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学生便会缺少重新思考的机会,这种被动接受,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于是我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让学生的交流合作,在必要的时候我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这样不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重要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上上之选.
二、注入情感,任务驱动
评讲习题过程中,有些老师看到学生的解题效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指责、批评学生,其实完全不需要这么严厉.我认为注入个人情感是上好一堂评讲课的前提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多鼓励、表扬学生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要以发展的眼光从作业中去寻求每位学生的优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和激勉学生进步是衡量一堂好的讲评课的重要标准.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不同,我们要注意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量从解题过程、书写格式、运算结果各个方面去寻找他们的不足,对症下药以解决他们的知识盲区,使他们得到进步、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这样注重个人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讲评课上,教师应注重个人情感的投入,用高涨的情感去带动学生,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合理适时地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
例2 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B的电阻为Ω;若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1.0 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A.
分析 讲解这个例题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故我请个别学生来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对其作出肯定的评价.在处理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元件A的电阻是多少;从图形中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你认为出题者的考察内容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不但可以透彻的理解这个题目,而且以小见大,以后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解决类似的题目.
三、适时提问,举一反三
习题讲评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物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传统灌输式的讲解以及习题课的枯燥无味,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在我进行习题评讲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提出一些变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但可以钳住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通过变式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探究,发散学生思维.
例3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判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分析 此题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经常见到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思路:先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动来判断电阻变化,而后根据电阻变化判断电流变化,最后判断电压变化.该题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变小,导致整个电路的电阻R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R=U/I知整个电路电流变大则A的示数变大;由于总电压不变,电流变大,故电灯的分到的电压U变大,从而导致变阻器分到的电压变小,即v的示数变小.
变式一 如图3所示,电源总电压为3 V且保持不变,R=2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40 Ω.当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变式二 如图4所示,电源总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变式三 如图5所示,已知电源总电压为12 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 Ω,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是8 Ω.当变阻器的滑片P滑动的过程中,问: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电压表和电流表满足量程).
总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过去,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