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6-05-14周庆清
周庆清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们普遍存在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这给我们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一面,也增强了该阶段学生的不可控性.对此,我们必须从学生个性和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入手,探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应用在小学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若是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用教师督促,学生们也会学得很积极.反之,若是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我们教得再好也没用.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们的求知欲就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数学思维培养的前提.
例如,在“圆的知识”章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直径与圆的关系,我为学生们安排了如下的观察活动.首先,要求学生们利用圆规绘制出一个标准大小的圆.然后,再要求学生剪下该圆,尝试将圆形进行反复的对折.最后,学生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折线都交于一点,且所有的折线都被该点平分.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数学教材,尝试解释这些现象,并说明圆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学生们在裁剪与折纸的游戏中,激发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活动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结合教材,指出交点即是圆的圆心,所有的折线则是圆的很多条直径.通过互动现象,学生门还可以得出圆形即是由一条条等长的线段绕中点旋转而成.如此一来,学生们从圆的探究性活动中深刻地认识了圆形的本质,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启蒙,实现了数学课堂的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和自主探究学习.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善于质疑的学生才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学生们产生质疑的过程,也是他们思考的象征和学习的证明.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习惯了教师的权威,惮于质疑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此,我们不妨主动引导学生发现教师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教师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在进行“四舍五入”法的教学中,我为学生们讲解了四舍五入的原则,并要求学生尝试利用该原则学会求解近似值.为了引起学生的质疑,我为他们创设了如下的思考情境.已知有小数23.796578,现要求学生们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保留两位小数,则它的近似值是多少?学生们思考后异口同声的回答道:23.80.此时,我又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学生们惊奇的看着我.在经过几次的质问后,终于有学生说出了23.8这个答案.他还向全班说明了理由:你们求出的答案是23.80,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一位的零没有意义,可以略去,那么答案不就是23.8吗?在这位同学的质疑下,很多学生产生了认同感,对之前的答案提出了质疑.此时,我为学生们进一步解释了近似值求解的原则,由于题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那么,这里的23.80就有精确度的意义在里面,也就不能略去末尾的零.学生们在这样的质疑情境下脑洞大开,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显著增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HJ1.35mm]
三、合作探究,拓宽思维深度
要想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合作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即是学生们运用团队的力量,尝试探究、讨论数学知识.在他们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有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思路,他们的思维深度可以得到不断拓宽,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加强.
四、联系生活,训练思维灵活性
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将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想实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联系生活实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从生活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探究“比例尺”章节的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们将学校的标准跑道按照1∶1000的比例尺绘制在图纸上.按照比例尺的计算原则,学生们可以知道400米的跑道在图纸上的长度即是40厘米.再按照跑道边长的设置,将跑道的细节勾勒出来,一幅操场跑道示意图就绘制了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绘制家庭布置平面图,按照自己设定的比例尺,将房屋轮廓、基础家具的摆放绘制成图例.学生们在如此生活式的学习情境下,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应用,对度量衡的感悟也得到了强化,对一些抽象的数字概念得到了直观、形象的认识.通过生活式的数学思维培养途径,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数学知识,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小学生们正值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实际需求,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