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趣引路径探究
2016-05-14吕亚辉
吕亚辉
兴趣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尤其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体现物理本身的实践效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兴趣教学.
在初中物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首先,要全面认识到物理这一学科的抽象性.所谓抽象性,就是物理是一门以光、电、力、热等自然现象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这些抽象知识时,难免会产生枯燥的反感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体现物理教学的形象性,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另外一方面,将物理这一学科强大的实践性应用在课堂上,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小实验,切身感受物理的奥妙,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一、善于提问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1.向学生提问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应针对如何向学生提问这一问题积极探讨,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适时向学生抛出关键性问题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发性思维,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总体来讲,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则是诱饵,那么学生能否成功上钩的关键在于诱饵是否足够诱人.因此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足够用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问题一步一步思考下去,最终掌握知识要点.
2.设计问题的方法
设计问题就是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教材,探讨学生的心理变化,最终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另外在实施该教学方案时,教师也要充分体现出所提问题的巧妙性.具体来讲,教师首先应保证所设问题的质量,以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所设问题应为链式结构,相互之间紧密联系.每个问题都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将所有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创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3.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采取正当、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不断自我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真正需求.比如教师可通过沟通的方式,在课下与学生和家长加深交流,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鼓励学生要不断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
4.结合实际生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抽象且难度略大,但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与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物理的实际应用性.例如在讲《电荷和电路》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头发在冬天容易干燥呢?还是夏天容易干燥呢?那么我们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天气梳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又没人试过将刚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小纸屑呢?这样一系列前后相关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充满生活气息,大大提高了课堂授课的趣味性,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思考,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教会了学生掌握知识,也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物理是非常有用的一门学科,它其实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奇妙之处.
二、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用处,体验灵活运用物理的成就感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的奇妙,同时掌握好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
1.将实验融入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课堂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教学要求,因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为了完善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操作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为辅的新模式,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动手实验,让学生在每个小实验中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另外,教师也可以改编教材中的许多实验,比如让学生在教室里拿着三棱镜观察光产生彩虹的现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光的色散这一抽象问题了.
2.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适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并在学生成功时鼓励他们.例如,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课下准备资料,课上积极发言和参与实验,并让学生讨论实验的心得.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时给予赞扬,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自豪感和乐趣.
3.介绍物理学史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新学科,对该领域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引入新的物理名词时,应尝试讲故事的方式将相关的人文历史和趣事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对学生讲述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与苹果的故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每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向学生提问题,同时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际生活三者相互联系,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要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发现物理的奥妙,体会到初中物理的趣味性,并逐渐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真正意义上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