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

2016-05-14杨帆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乳化溶液咖啡

杨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学习和探究的强大动力,对有兴趣的事物,人们可以废寝忘食.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专门建立了一个庄园,有时候一现察就是几个小时,如果没有对昆虫的浓厚兴趣,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教与学中,教师不应捆绑学生手脚,让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而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让学生去尝试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化学教学进入理想境界.

一、巧妙运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主动探索

例如,在讲解溶液中物质分散的形式时,我会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情况不同.然后,我配合播放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视频,让学生认识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在水中分散的微观形式.通过这样宏观和微观的双重学习,学生能够完整地归纳溶解的定义,形象地认识溶解的概念,牢固地记忆溶解的知识.

再如乳化实验中,为了让学生区分乳化与溶解,真正理解乳化的涵义,我会引导学生与之前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1)油分散到水中;(2)油分散到汽油中;(3)油在洗洁精的作用下分散到水中.通过对比实验,学生能清晰、直观地发现乳化与溶解的区别,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探究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实验中,我用生活中泡咖啡用的方糖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实验中设置对比项,控制变量.学生稍加思考,将生活经验与实验中的变量控制联系起来,就能完成这项对比实验.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传递者”,而要做知识的“传播者”.前者表演“独角戏”,自我陶醉,滔滔不绝,可是学生昏昏沉沉,不知所云,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后者跟学生演“对手戏”,给学生时间,给课堂留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关注学生接受情况,因而课堂效率高.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由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带来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思考,踊跃表达.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再如,在讲解完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定义之后,我会提出问题:溶液与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深入认识溶液的特征,让学生对溶液的均一、稳定的特点和浊液的不均一、不稳定做出区分.之后,我又会设计如下几个讨论题供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1)蒸馏水是溶液吗?(2)你认为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说说你见过的溶液的颜色?(3)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吗?(4)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表达交流、举例说明,非常透彻地理解了“溶液的定义”这一知识点.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之前提到的泡咖啡实验,我运用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用玻璃杯冲泡咖啡,请学生观察方糖与咖啡分散到水中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冲泡咖啡,发现方糖与咖啡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是不同的:方糖消失了,而咖啡不消失.然后,我再通过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不同现象的例子,让他们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再如,在乳化知识点中,我会先让学生观看乳化原理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理解乳化的微观现象和原理.然后,我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乳化就是我们生活中去污的依据.

四、科学开展课堂训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除了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对一个人思想的准度和深度也起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和联系,不仅能够提高解题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思维准度,加深思维深度.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筛选典型习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围绕“溶液的概念和特征”,我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一杯完全溶解的糖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面的比下面的甜B.下面的比上面甜

C.中间的最甜 D.各部分一样甜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乳浊液

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悬浊液、溶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这两个习题由浅到深地考查学生对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去伪存真地辨别,深入浅出地思考,得出答案,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对他们思维能力的训练.

此外,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我在课堂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本节课我设置一个讨论:牛奶是不是溶液?在学生产生分歧,争执不下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借助“百度”搜索引擎展开搜索:(1)牛奶是不是溶液?(2)牛奶为什么比较稳定、均一?(3)牛奶中的添加剂是什么?学生通过百度解答,明白了:牛奶不是溶液,而是乳浊液,牛奶中添加了乳化剂作为添加剂,所以性质比较稳定、均一.

总之,我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堂教学中,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巧妙运用化学实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科学开展课堂训练,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乳化溶液咖啡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下午三点的咖啡
咖啡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
咖啡罐子
两块结婚的糖等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