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管理的现代视野

2016-05-14刘耀坚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生价值学校

刘耀坚

不同的学校文化,会浸润出群体的不同精神风貌,养成人的不同行为特质与思维特质。学校文化的铸造与管理,应当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角度来考虑,着力培育优良的文化,用良好的文化育导学生,引领他们迈向未来美好的人生。

一、学校文化的哲学思考

1. 学校文化的价值特性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立校灵魂。学校文化,是由现代学校系统的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的长期的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与公共人生;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人文氛围。学校文化,对外具有校本个性的整体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学校目标、管理观念、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性、持久性的根源,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学校文化也是学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学校管理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之魂。它既是现代学校核心价值形象展开,又是现代学校管理哲学的最好表征。所以,文化是学校立校的灵魂,是学校立校的出发点与归宿地,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地。

2. 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学校文化除了有形式上的文化特性外,还应有其自身的本质规定性。这种本质规定性就是如何对待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心、依靠和尊重全体师生员工,不断激发其自觉进行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与高品位开展创造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学校文化现象和管理哲学。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以人为中心的学校指导思想,以激发师生员工士气与热情为目的的学校精神;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宗旨的育人理念;以人文关怀、目标诱导为导向的管理观念。由此可以看到,学校文化的特点,既有文化特性又有管理本质规定特性。

3. 学校文化的提炼铸造

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是用自己的方式与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评价。教育评价,一方面是评价共性的东西,即追求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都是人性、博爱、崇高、使命感、责任感等,这些是所有学校都要培养的终极价值。尽管不同学校有所差异,但最终追求的都是在学生身上具有的这些特点。另一方面,学校的文化建设,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构筑以及使用本校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成长方式,如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教育故事。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或短暂或悠久,但都深刻记忆着学校教书育人的历史的印记,学校和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积淀着共同的教育观念,承载着共为的教育艺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发生在每所学校的教育故事不一定相同,当然每所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表述也就不一样,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即学校要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用本学校发生的事情,用本校的教育理解,用本校的语言,用本校的表述方式来表达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这就是个性化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管理的现代视野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无法模仿的“软实力”构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文化强校”成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张,文化管理更成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追求,其背后说明的就是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文化育人、积极探索文化自觉的过程。

1. 文化管理的时代内涵

文化管理,是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迄今为止,管理理论发展经过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层次,具有导向激励、思想凝聚、价值塑造、榜样辐射等功能。学校的发展在于文化的拓展,学校的兴旺在于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名气在于文化的影响。凡是优秀的学校都具有文化超前、文化治校等特点。文化管理是对学校文化建构、文化传承、文化变革、文化创新、文化力提升等所实施的管理。文化管理最核心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去办教育。

2. 文化管理的价值识别

要做好文化管理,首先要进行价值识别,其首要任务就是识别学校文化和师生行为中所隐含的价值追求,关键是读懂学校发展历史。一所学校发展不管短暂还是悠久,都深刻地寄寓着学校教书育人的历史印记。校长通过认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个教育故事、历史事件、庆典活动及人文传统,从中挖掘文化资源。教育故事是学校教育价值的生动呈现,学校的教育故事往往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故事的背后反映着师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是一所学校所审美的、倡导的、关注的价值观念,是对什么是好教师、好学生、好学校等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学校的主题活动或庆典活动则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一方面,学校通过制度化的仪式和庆典,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全体师生;另一方面,在仪式和庆典中,通过审视和反思,学校能凝练生成新的价值取向。总之,校长在学校文化体系构建中,应不断修炼其价值领导,通过奠定价值基础,进行价值识别、价值构建、价值践行、价值辐射等一系列环节,引领教师的价值最求、学生的素质提升,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3. 文化管理的价值凝聚

文化管理中要坚持培养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在学校运营过程中,必须不断向师生灌输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培育学校精神,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武装头脑,持续推进教育文化的转型和重塑,坚持将学校理念和制度与教职工的价值现统一起来。学校还要不断地用先进的价值文化去统一师生的思想和精神。如清远一中始终坚持 “认同学校文化、认同价值取向、认同管理模式”的共同观念,倡导“追求学生成长、追求个人发展、追求学校卓越”的行为要求,铸造“乐于安份守纪、乐于团结协作、乐于敬业奉献”的精神境界,践行“尽心、尽力、尽行”的服务理念。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成为凝聚群体进取精神、促进师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注重精神理念与规章制度相统一的价值铸造,坚持依法治校,并努力让制度成为文化,让教职工更好地认可、维系这些制度,使制度成为教职工群体价值观的约束力,并内化为行为,以达到知行统一。

三、学校文化的落地路径

如何将学校文化落地校园,并变成干部的管理行为、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骨血和灵魂?

1. 校长引领干部推动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设计师,是学校文化落地的龙头,是倡导、宣传和实践学校文化的先行者。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和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师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管理团队,则是学校文化的建筑师,学校干部承担着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上行下效,学校文化才能更好地落地。为此,学校的管理团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干部示范引领的作用。一是以身作则,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做火车头,做领头雁,率先垂范;二是做好推手角色,管理干部要积极做好学校文化渗透的推手。清远一中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得出有益的启迪是:首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炼学校文化内涵;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橱窗宣传、文化讲堂、文化主题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学校文化宣传,让学校文化在师生、家长与社会群众中深入人心。

2. 制度强化养成共识

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但理念只有转化到管理层面、行为层面,它才会体现出涵义和价值,否则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纸空谈。而要把理念转化到管理层面,就一定要把理念转化到制度上,而且这种转化需要螺旋式的逐次强化才能完成。首先是制定体现学校文化理念的办学章程与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体系;继而是坚决执行制度,从校长到最基层的员工都要服从这些制度,绝不允许有特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之内人人自由,制度之上没有权威,制度之外没有民主。

3. 主题宣讲活动巩固

学校为了让文化落地,坚持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和建立学校节日来达到使学校的文化理念不断积淀和固化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师的学术沙龙活动、主题辩论、文化讲坛活动,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内外社会实践等活动来不断地宣传、传承校园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系列学校节日来宣传普及校园文化。清远一中传统的文化节日有艺术节、社团节、成人礼、学校大庆等,主题活动包含每周师生升国旗讲话,师生道德讲堂系列活动、文化专题班会课、文化述评的征文比赛,文化主题的系列社团活动、师生运动会等。这些主题活动都是固化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总之,文化是学校组织的DNA,是学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它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文化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复制传递功能与裂变性的推动张力。因此,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文化管理是学校生生不息的永恒的动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师生价值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