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质疑·想象·拓展”古诗词四步教学法

2016-05-14陆国树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行诗句古诗词

陆国树

由于古诗词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创新方法,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真谛,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 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成诵是古诗词学习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开展多形式的朗读。

1. 试读。试读之前,学生可以尝试着给难字词标上拼音,给诗词用“/”划分节奏,用“.”标示关键词(诗词的“眼”)等。这样,学生靠着一遍又一遍试读和教师的引导,很快就能读通、读准课文,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 范读。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时,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既可感染学生,又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又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在学生对诗人当时遗憾又无奈的心情只能意会但无法用语气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示范。

3. 研读。在学生初读和师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依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读、研的过程逐步领会诗歌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开头两句是交代送别的地方,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后两句诗人目送友人乘船远去的惆怅和留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领会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女们的谆谆教诲,从而读出期盼的语气。

4. 吟诵。吟诵就是让学生离开书本,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二、 质疑

“学贵有疑。”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学习杜牧的《山行》时,引领学生:如果直接把“行”译成“走”,“山行”就成了“山走”,可以吗,为什么呢?“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学生查了字典,知道了“行”本意是走,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字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决定。于是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山行》一诗是描写秋天的傍晚,诗人在游览中看到的深秋枫林景色。这时学生理解了“行”在这里不是指“山走”,而是说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意思。学生明确了诗题的意思,他们并不就此罢休,抓住诗题由此展开,继续质疑,探究诗情。学生提出:“山行”指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意思,诗的内容为什么写的是远观和近看的景色?这是不是文与题不相符合呢?学生们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明白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是远观山景的整体美,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近看枫林的特色美。教师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的观察顺序,恰恰体现出了诗人在山中游览的顺序,而寒山的冷,白云的洁白,霜叶的殷红构成了强烈反差,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从而写下了这么美好的诗篇。

三、 想象

古诗词难教,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古诗词的写作年代久远情景难以再现,诗的语言非常凝练且有很大的跳跃性,诗人的情感也与学生有很大的距离。那该如何处理呢?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象诗词画面

有位教师,在教《清平乐·村居》时,带领学生领会词的意境, 就采用了画面处理。

在学生读通整首词后,问:你看出了哪些画面?

学生仔细思考后,纷纷说:“锄豆”“织鸡笼”“剥莲蓬”“谈家话”……

每讲到一幅画面教师就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欣赏、品读:锄豆让你想到了什么?送他一首《锄禾》。织鸡笼,谁在织?为什么织呢?剥莲蓬又让你想起了什么画面?想起了什么诗句?带着你的想象读,读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谈家话”老夫妇说的是什么?画面中还有什么?是什么把这些画面连接起来的?(溪水)再让学生听流水声,想象,品味。最后,可用什么词题写所看到的这幅画面?浓缩成词中的一个字——醉!可真应了句“沉醉不知归路”。

2.“历历在目”——体悟生活场景

如学习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等田园风光的诗词,可引导学生打开回忆之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生活场景或是指导学生扮演古诗词中的角色,然后对照诗文,穿越时空,去领悟千百年前诗人笔下的情景,做到情与景合二为一。

3.“声情并茂”——展现古诗词意境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因此,再现乡村生活情趣,把学生带入安宁、平静的田园意境,是教学本课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以一家五口生活情态为背景画面,配上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和具有潺潺流水声的赏析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四、 拓展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在教学古诗词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1. 引入同一诗人的诗词

如学习王维的《鹿柴》引入《鸟鸣涧》《山居秋暝》,学习陆游的《示儿》引入《秋夜将至出篱门迎凉有感》,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引入《暮江吟》《大林寺桃花》等。这样拓展,作者相同、内容相关、风格相似,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2. 了解同一主题的诗词

学完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要求学生说出田园风光一类的诗词;学完高适的《别董大》,问学生是否还知道其他送别的古诗词……

3. 理解诗词内容再创作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教师可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如依三四两句诗衍生出的“不知绿草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红梅谁裁出,腊月寒风似剪刀”等。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诗歌内涵,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也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专题”复习。

课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心目中的春天描绘出来。可绘画、可写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写出来,然后在班上交流。

猜你喜欢

山行诗句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山行》
山行
我和古诗词
山行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