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互联网+”为家校合作架起心桥

2016-05-14刘韬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指导者家校互联网+

刘韬

猴年春节,抢红包游戏已俨然发展为一种新的年俗,成为全民参与的拜年方式。但就在全民沉浸在欢乐之中时,教师这个群体却饱受抢红包的困扰和争议。“教师该不该抢家长社群中的红包”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

我认为,互联网红包作为“互联网+”时代所衍生的新生事物之一,其引发的争议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互联网+”时代家校关系的时代性与复杂性。

“互联网+”时代,单向主导型家校关系走向多元合作成长共同体

在传统家校关系中,学校和教师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教师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同时指导家长协助配合开展教育,从而形成了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主导型家校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拥有绝对权威的话语权,家长往往只能是被动接受,这种单向主导型家校关系容易导致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责任关系的失衡。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因承担过多的、本该属于家长的教育职责而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家庭与家长却有意或无意地游离于孩子的教育职责之外而成为旁观者和被教育的对象。单向主导型家校关系最为严重的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剥夺。家庭和学校本是为共同培育学生才走到了一起, 学生理应是家校关系的核心,但在现实家校关系实践中,学生却往往沦为被讨论的对象和话题,而对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毫无发言权。传统家校关系中,孩子的缺位与被漠视,往往正是家校矛盾的起源和激化的导火索。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与家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关系,而是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家长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职责,教师承担学校教育主体职责,社会承担社会教育主体职责,不同教育主体分工合作,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合作成长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强调参与者身份的自主建构,教师不再是天然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指导者,家长不再是单向的被指导对象,学生也不再仅仅被视为家校沟通中的话题与对象,家长、社会支持专家乃至学生都可以在公平的环境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学识和爱心将自己构建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一节课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指导者,而教师则可以成为学习者和被指导者。在这个共同体中,虽然教师不再是天然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指导者,但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新身份的自主建构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各类学习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学生,从而将自己建构为学习资源的管理者。

“互联网+”时代,家校关系从功利性回归公益性

分析传统家校关系,其所具有的功利性色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导致家校关系功利性的最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和不均衡。

家长往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够得到教师的优待。比如,经常有家长找到教师,希望给自己的孩子调一个好座位或者安排一个职务,而当推优与升学挂钩时,这种家长的利益诉求就显现得更强烈。然而,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好座位和班干部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优秀的名额更是有限的,于是家长开始焦虑,开始去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密切与教师的关系,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教师的优待。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不仅把教师的话当圣旨,争先恐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纷纷利用各种机会讨好教师,有时候甚至谄媚拍马的原因。

在学校和教师眼中,家长也不再单纯是普通的家长,而是在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变成可供开发的社会资源的代名词。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今天,许多名校正是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超乎想象的资源投入,从而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必须警惕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换,成为少数人利益输送的障眼法。

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必然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极大丰富与均衡配置,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均衡分布而又极度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使家长能够作为教育公共服务的享用者,自由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孩子发展需求的教育服务,而且有权利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而学校和教师则作为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以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态度接受家长和学生的挑选和评价。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和资源的极度丰富使学校和教师同样再也不用依靠非正规的渠道获得办学的资源和条件,不用再以家校合作的名义要求家长提供社会资源的支持与投入,不用再将家长视为资源进行开发,而让家长回归到家长的本身。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关系必然会摒弃一切功利性的色彩,回归到公益性。

“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的基石是互信与自律

透视教师是否该抢家长社群中的红包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的讨好、教师的无奈、舆论的忧虑、教育管理部门的警告其实都源自于互信的缺失。家长不相信教师能够凭空善待自己的孩子,教师不相信家长能无缘由地为班级提供资源,舆论不相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抢红包只是清白的普通游戏,教育管理者不相信教师能够坚守自律的底线,故此,原本人人都在玩、而且乐此不疲的抢红包游戏才会一遇到教师就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因此,要让“互联网+”为家校合作架起心桥,首先就必须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只有建立了互信,家长才会安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而不用焦虑,教师才能专心将自己的精力交给学生而不用分神,舆论才能为教师的安心工作创造有利的氛围,教育管理部门才能为家校的和谐沟通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要建立互信,就要求教师、家长、教育管理部门和舆论既要有仁爱之心,也要有自律意识。“互联网+”时代的特性给了人们极大的自由空间,而在这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空间中,教师和家长更要自觉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用自己的自律行动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建立起互信、自律的“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关系。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当家校关系从单向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合作成长共同体时,当家校关系从功利性回归到公益性时,当互信与自律成为“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的基石时,前面所谓的教师抢红包的心灵困境其实已经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指导者家校互联网+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善倾听会提问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发掘有效的指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