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的时代 做真实的自己
2016-05-14陈昌凤
陈昌凤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个少女叫Essena,她很羡慕网红的生活。13岁时她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创建了自己的账号,靠着展示自己的身材、穿衣风格、瘦身食谱,渐渐走红,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第一网红。她每周花50多个小时在网上发精挑细选出的大胸长腿照,回复粉丝留言。为了拍出一张笑容自然甜美、身材无可挑剔的照片,她要仔细地化妆、修图,不吃饭以维持纤瘦,摆着同样的造型拍几十张甚至一两百张照片,从中选出一张最满意的。她的喜怒哀乐都与照片相关:照片拍得漂亮,是那一天唯一的慰藉;照片没拍满意,就要大吼大叫发脾气。她迷失了自己,忘记了世上除了美丽的外表和性感的身材之外,还有别的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去追求。
互联网是一个最好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表达观点、获取信息、结交朋友;互联网也是一个最坏的地方,如果把握不当,人们可能沉迷其中、忘记现实、迷失自己。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探索的欲望很强,更加容易沉迷于网络。据统计,目前中国有2.77亿青少年“网民”,占全国总网民数的42.7%。这些青少年“网民”中,有80%的人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却很少查资料、看电影、看电视剧;有60%以上的人,相当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远远超过年长者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而且对互联网依赖性很强,安全意识又较弱……而我们的学生,是否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
Essena终于有一天醒悟:“我真希望我16岁的时候能有人给我当头一棒,对我说‘除了性感之外,你还有其他方面的才能。”“我们应该做的,是出门去见真实的人,而不是向电脑屏幕里的人招手。为了这虚拟的一切,而放弃了真正该追求的,才是莫大的悲哀。”2015年底,Essena删除了自己社交网络账号上2000多张照片,将账户介绍改成了“Social Media Is Not Real Life”(社交网络并非真实生活),有些照片则配上新文字,想要告诉那些盲目崇拜网红的人们,那些开怀的笑容照片背后都是虚伪和压力。
当然,要让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完全与网络绝缘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生存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由网络信息构建的世界。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让学生知道,在这个世界,我们能够享受推送“个性化”信息的“贴心”服务,也可能会被这些信息轰炸得晕头转向。有些信息有益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娱乐、修养,有些信息却在浪费我们的生命、损害我们的健康。有些信息看似丰富,实则窄化了我们的眼界、限定了我们的认知。Kaiser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美国每天使用媒体过多的学生成绩都很差,经常有麻烦、感觉不快乐;每天使用媒体少于3小时的青少年成绩比较好。
面对越来越汹涌的网络浪潮,我们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取舍、如何使用网络,如何让他们成为智慧的学习者。尽管没有一剂灵丹妙药能立即让他们变得理性、成熟,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通过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的交流与沟通,认知网络、判断信息,使用网络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告诉学生:不要被网络牵着鼻子走,要做酷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