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
2016-05-14温亚军
温亚军
一
在西南高原,要了解曲靖,大多是从罗平的油菜花开始的。说起油菜花,大多数人的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一定是江西的婺源,婺源不见得出名,但婺源成片成片的油菜花这些年却很有名,图片上那满目金黄闪耀的光芒比金子都要亮,让人一见倾心。
罗平的油菜花名不逊婺源。我没去过婺源,不知道婺源的油菜花跟罗平的有什么不同,可能因为我出生在西北,看惯了黄土高原灰扑扑的景致,对于南方精细而热烈的颜色,很多时候是一古脑儿的接纳与喜爱,至于这些景色之间的差别,则缺乏细致的判断。
挺拨秀丽的峰丛、碧绿如玉的湖泊、苍莽滴翠的林海、蜿蜒曲折的河流、层次分明的褐色梯田和白云缭绕的村落,这样独特秀美的自然环境,使罗平的油菜花岂能不流金溢彩,绚丽灿然呢!罗平的油菜花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金黄色花海了,种植规模如此宏大壮观,映衬得蓝天更蓝,云彩更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罗平的油菜花业已成为阳春三月赴滇东北高原踏青的一大景观。有幸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季节来到罗平,领略高原油菜花开得无法无天的气势,让我对其他地方的油菜花不再向往。罗平已经被油菜花渲染得如同仙境一般,人的语言、心情、思绪,甚至梦呓,在这醉人心魄的金色光芒中,被染得金光灿灿。几天下来,我的脑子里尽是一片金色,连呼出的气息里都充满了油菜花清洁滋润的香味。
我从小在乡村长大,就算现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仍被作为农作物的油菜花激起无限的感慨,站在无边无际的花海边,竟然痴呆了一般。如今,故乡已经很少种植油菜了,前几年我曾问过父亲,他说因为产量太低,收购价又上不去,不划算。近几年为了增加旅游项目,有些地方政府投资大面积种植油菜,比如汉中就很成功。可惜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无缘亲身去感受童年时代的那种景致。眼下,罗平这铺天盖地的金黄色花海却真正地震撼到了我,勾起了我无穷无尽的回忆。更让我惊讶的是,在罗平竟然吃到了用油菜苗腌制的“冲菜”。在我老家陕西,这种菜叫做浆水菜,是一种发酵变酸后的普通农家酸菜。可以说,我是吃着这种酸菜长大的。这种朴素吃食让我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立即请教当地人,陕西与曲靖各在南北,相隔几千里,民族风俗、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这种腌菜的做法居然如出一辙,味道也不相上下,只是名称不同罢了。不期然在他乡罗平吃到了家乡的味道,即使我这个年龄的人也没能把持住,有些失态,好在同行的几位都是知根知底的,能照顾到我。
二
在春天的薄雾中收回满眼的金辉,来到另一个传说中的童话世界——师宗县菌子山。
拾级而上,道路两边是自然形成的万亩杜鹃林。菌子山以“春花、夏菌、秋叶、冬雪”奇景闻名,春花,此时应为杜鹃吧,我见过万绿丛中的杜鹃红,那是美到极致的色彩,如火一般燃烧在苍翠的绿色之中,将春意装饰得越发明媚。只不过,那些杜鹃散落在绵延的绿色里,如黑暗中遥远的星火,纯粹是一种点缀。杜鹃成林,这让想象失去了边界,那是多么广博浩大的一片色彩啊!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由于今春气温低,成片的杜鹃林寂然无声。山是一层一层地绿了,乖巧着展示出南方山头的盎然,山花却未烂漫,本来嫣然灿烂的应该是她们!伫立崖头,刚从仙境般的金黄色花海中出来,再面对眼前有浩荡的声势却未如期见识辽阔的图景,心头未免有点失落。杜鹃成林、奇石成景、草甸成茵,这样魅力十足的景色就似一幅已经被定了色调的锦帛,忽然间缺了某块图案某种色泽,那景在感觉上已先入为主地没那么完美了。好在,人有极强的自我调剂能力,如维纳斯的断臂,残缺竟成大美;我们一景未遇,虽说有憾,可那憾亦成了诱惑,就当给自己的日后找个回头的理由吧。
我的双腿关节半月板磨损,曾经治疗过多次才有好转,经过一上午的爬高走低,已经感觉到了疼痛。但是,到了享有“世界第一高洞、中国唯一的生命文化主题公园”美誉的生命之门山下,得克服所有困难,虔诚地去朝拜,而不是观赏。
我没有半点犹豫,强忍着双腿的疼痛,沿着蜿蜒曲折的林间小径上山。这条小径是一段古驿道,如今还能够清晰地看见留在路面石头上的马蹄印痕,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这些印痕竟不曾被时间模糊、消蚀,这是要有怎样的力度又经历着多少春秋寒暑的往来,才能有这连岁月都无能为力的痕迹?春风微拂,软软地撩起我们的目光,在目之所及处,一列马队,驼着货物缓慢地行走,马蹄踏着纷扬的铃声,沉稳地向远方飘去。我知道这是古代的马帮,靠着马匹运输物资,长年累月间,老去了一匹匹马,故去了一代代人,留下的。就是这一条条古道,一个个传奇,一段段经风沐雨的记忆。而现在,再没有拿时间来换取物资的存在,科技的发达让速度成为了传奇,古道上的马铃声成为了标本,只偶尔闪现在我们的言谈中。生命,则在不同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不一样的意义,在越来越长的一生里,现代人装饰精良的生活让生命繁华,却似乎失去了力度。
走过小径,来到一座小桥,名曰“情人桥”,据说两个相爱的人牵手一起走过,情爱就能长长久久,家庭美满幸福!也许这就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祝福吧!从斜坡拾阶而上,来到了最高点——烧香石,算是爬上了山顶。站在烧香石旁,登高望远,那“生命之门”尽显眼前,循着两座曲线凸起的山峰中间前行,穿过一线腹地,大地忽若突然沉陷,撕开一硕大裂口,山体因裂而向两侧分开,形成一条深远狭长的洞谷,这便是传说中凤凰集香木自焚、涅槃的地方。洞谷仿佛一女性仰卧于天地之间,毫无遮掩,将生命的伟大,人类繁衍的起源,无声无息地展现给世人。太震撼了!那一刻,面对形同与人类起源的大地裂缝,心里油然而起的是尊崇,是顶礼膜拜的敬仰。只有在这种神圣的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如尘埃般渺小。同时,也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神奇了,在这么一个林高谷深的大山中,竟然制造了这么壮观、雄伟的 “生命之门”,并且无遮无掩,将人类繁衍生息、根的溯源尽情地展现在天地之间,令人肃然起敬。老子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面对这伟大玄妙的神母之门,生天地、育万物的道,你能作何感慨?只有除去一切杂念,感受她的圣洁、伟大;只有身临其境,知自然母亲之胴体,视洞而悟人类之孕源,感知生命的壮阔,才有如些惊叹。
致敬!生命之门!
要真正达到生命之门,还得下到山谷底。峡谷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林中多名贵的金丝楠木,且大多有百年以上的树龄。沟谷两边多见芭蕉树,大多已开花结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花朵,整个山谷似童话世界一般,美不胜收。接下来的行程,让我们真正有了重回童年时光的体验。通往谷底的道路,除过陡峭的石阶外,还有一条大理石铺就的滑道,形似儿童的滑梯。据介绍,这是河南商人投资建造的项目,既节约时间,又充满童趣。让每个朝拜的人带着不期而至的童贞向伟大母亲靠近,这真是个充满奇妙意味的设计。只是滑道有些长,约六百余米,因依赖悬崖峭壁修建而成,有许多弯道,一些地方还相当陡峭,虽然滑道装有防护网,但对我这个在尘世拼打锻炼了数十年的人来说,还是觉得有一定的危险性。许是要让我们彻底释放心中沉积的滞重吧,工作人员给我们发了一张垫护在屁股下的帆布,别无其他辅助物。下滑时的速度全靠你自身的力量来掌控,说白了,就是看你脚上的鞋子与滑道摩擦的力道,摩擦的力越小,你越能体验什么叫速度与激情。来自湖南的谭谈老师已经七十二岁了,他一点都不畏惧,还没听完工作人员讲完注意事项,就身先士卒,第一个滑了下去。这种时候,年龄的压力只能假装没有了,我们岂能瞻前顾后?纷纷跟在谭老师后面体验速度去了。滑道拐弯比较多,每逢拐弯,我的心就悬了起来,好像真的是摸到生命的最后一道门,那份紧张真是不由自己。
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滑到底端,再沿石阶走段山路下到谷底,逼近了看“生命之门”,却与山顶处瞻仰有了很大差别,无论形似还是神似,只有走到了跟前,才会对第一个发现这个景观的人心生敬佩。
生命之门,也就是凤凰洞,洞高二百一十八米,阴柔委婉,近处观看状似女阴,据说,与藏于卢浮宫的世界名画“生命之门”如出一辙。更为奇特的是,真正进入洞内,在洞口几米处回身向空中观看,洞口在蓝天的映衬下,居然像一个竖起的巨型“男根”,这真是天下奇观了。如此男根女殖相配,绝对堪称天下第一。因此,有人将师宗凤凰谷称为“男女阴阳、天地一双”决不是无稽之谈。只是,这样寓意天然、充满神奇的景致,在外界还不如罗平的油菜花影响大。看来,除了色彩的诱因,宣传的力量亦绝不可小觑啊。
进得洞来,难脱俗套,像天下各种溶洞一样,各类传说、形似神仙寿星等等,应有尽有。据介绍,洞内巨大的厅堂面积足有万余平方米,高七十余米,硕大的洞口和巨大的厅堂巧妙组合,构成了“溶洞日照”的奇观。与溶洞相连的是一个巨大的峡谷,谷底宽不过三十多米,高差却达六百余米,使险峻的溶洞峡谷景观成为绝景。还有前洞栖息的燕子,后洞觅食的蝙蝠,都各有出处。因为春天不是雨季,洞内的法岗河已经干枯,没有旺水期奔腾时的咆哮之势,只看到少量的燕子,像要制造某种喧闹,飞舞的身影却又显得落寞冷清。继续往前走,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与生命之门的图腾没了丝毫关系。但想想,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和变化,洞乳又何曾不是岁月的一幅生命之作?
三
此次曲靖之行,还有一大惊喜,就是见到了江湖中盛传很久的爨碑。爨碑,又称“二爨”,指的是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现存放于曲靖的陆良县贞元堡斗阁寺大殿。它的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站在碑身前,肃然起敬。此碑高达3.88米,宽1.46米,字数亦多,除碑阴题名外,仅碑阳即存文九百余字,故称“大爨”。据介绍,碑身边角多处残破,是由于它流落民间时,曾被目不识丁的农人偶尔用它的残渣泡水喝后治好了腹泻,一时传为“神药”,附近农人前来砸碑角取渣治病,他们虽然不知道此碑是何物,但对文字存有敬畏之心,故没损坏到文字。可到后来,有闻讯赶来的不法之徒,没能力从农人那里骗走石碑,做了拓片后,偷偷砸掉一两个字,使碑文残缺,他的拓片就成为了孤本。就这样,爨龙颜碑的拓片存世的也只有三份,每份都价值不菲。
爨龙颜碑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碑文说:爨氏的祖先,最早为颛顼,战国为郢楚,汉代为班固,至汉末“采邑于爨”,以为姓。虽其先祖是否为颛顼、郢楚、班固,难以考证,但爨氏是中原流播南人的汉人则较为明显。然而,如今的陆良县竟然无一爨姓,只在遥远的腾冲,还有河南省洛阳,才有爨姓的后代。
爨宝子碑俗称“小爨”碑,立于东晋大亨四年,碑身长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首半圆形,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五行十五字。碑文四百字,十三行,每行七至三十个字不等。碑尾有题名十三行,每行四字,均为正书。除最后一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碑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资料显示,爨宝子是衅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爨氏是汉末至唐代中期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建宁(今曲靖地区)、晋宁(今滇池地区)两郡,是爨氏管辖的中心地区。碑末的职官题名,记载了当时建宁太守的属官名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碑的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七月南宁府邓尔恒题跋,记载了此碑的出土和流传情况。爨宝子碑在清乾隆四十三年出土于曲靖扬旗田村,咸丰二年移至曲靖城内武侯祠,一九三七年移到曲靖第一中学至今。
这两块碑保存至今,曾被晚清名流谭嗣同誉为国宝级神品,其书法字体是篆体向隶书过渡的唯一存本。就书法而言,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风,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兴酣趣足,意态奇逸。有人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认为“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
可惜,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但有位同事专事书法,而且早年间就临摹爨体,多年前已经能唬住不少人了,他不轻易赠人墨宝,我至今都没讨到。所以,对于爨碑的印象,也只是缘于早有耳闻罢了。
因有耳闻,故而相比之下,对于爨碑的了解,就置于心上了。爨体在书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书法历史上其他字体无可替代的,它们才最具代表曲靖——甚至云南的历史文化内涵。当然,大多数人对爨碑的关注点,除了文化和历史的缘源之外,还会把目光聚焦在它们的另一种价值上——作为历史文物的价值,这会不会让历史文化有啼笑皆非的意味呢?
四
没到古城会泽之前,我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词“乌蒙磅礴走泥丸”中就知道了乌蒙山下这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到会泽后才知道,早在明清的时候,会泽已经是经济发达的“钱城”。
清早起来,天气晴好,从会泽老城区驻地出发,去探访“钱源”。沿着依礼河往西北行三十多公里,就是会泽县的娜姑镇了。娜姑原为彝语“纳姑”,意为“黑色的坝子”。娜姑镇是镇政府所在地,而娜姑古镇在坝子东南端的白雾村,历史上一直都是娜姑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雾村至今保存着滇东北山区集镇古老淳朴、山峦叠翠、古韵幽幽的风貌。
白雾村街上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二十四座。寿佛寺、三元宫、张圣宫、万寿宫、文庙、财神庙、太阳宫、祠堂、常平仓、养济院、大戏台、天主教堂等古建筑坐北向南排列。保存完全的古老民居鳞次栉比,马店、驿站、各类店铺组成了集镇市容。早在明朝中后期,白雾村就是会泽县西部的商贸重镇。
给我们做向导的,是当地名人陈老,他已经七十一岁,可身板硬朗,走起来一阵风,年轻人都很难跟得上。陈老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四套的《走遍中国》,在节目里介绍会泽、娜姑镇、白雾村历史文化。因为他做过多年的小学教师,退休前在镇文化站工作,普通话说得非常好。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陈老对会泽的历史、文化典籍如数家珍,连个嗑都没打,我当时心想,如果把他的讲解录制下来,不加修饰就是篇很好的文章。根据陈老的讲解,我们才知道,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六百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第一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在清朝雍、乾时期,当时称为东川府的会泽地处乌蒙山脉主峰腹地、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却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两百多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会泽铜业在清廷国家财政金融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全国十省八府都在会泽设立了专门的办铜机构,五湖四海来做生意的商贾如云,因此,会泽城各地会馆林立,如今保存完好的会馆仍有十几个,江西会馆就是其中的一个。
快到午饭时间了,还是去拜谒了江西会馆。像其他会馆一样,江西会馆也将他们本地的民族建筑特色、奠拜神像照原样搬了过来。据说,会馆大门口的戏台,是如今除北京颐和园内的德和大戏台外,中国第二大的古戏台了。
会泽真是藏龙卧虎,动辄就在全国排名第一第二,还是国宝级的文物。
当然,自然界自有属于它的章法,给予会泽这片土地富丽辉煌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把贫瘠和严酷洒向了会泽的角落。
大海草山就是生存环境很差的一个地方。
大海草山位于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属乌蒙山系主峰段。上到草山顶,地势平缓,广阔无垠,属亚高山草甸,面积达十八万多亩,海拔在二千五到四千米之间。
春天应该是山花烂漫、绿草成茵,我们来得不是时候,今春气温回升较慢,花草还没来得及钻出土层,背阴山谷里的雪依然白得耀眼,窝了一冬的牛羊已经迫不及待地啃着旧岁的枯草。沿途多为秃山荒岭,越往大山深处走,能望见的村舍越破败不堪。我们是过路人,来者之处无一不是繁华之地,灯红酒绿的喧闹让心疲累得麻木,对一路上色差强烈的凋败就算有感慨,有心酸,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默然不语。更令人揪心的是,我们来到谷底一个服务区休息时,吃当地人用牛粪烤熟的土豆,偶尔发现路边有个背着婴儿的妇女,她经营着一个很小的烤肉摊,任是人来人往,她的烤肉摊却无人问津。同行的任林举注意到了,想照顾她的生意,买了五串羊肉喊我过去,我一直不食肉类,尤其是受不了羊肉那个味。谢绝林举兄的好意,我看着妇女枯瘦黑亮的脸,特别是她胆怯回避的眼神,我心里挺难受的,伸手摸了摸她背上同样黑瘦的婴儿。婴儿无声无息。我喉头一惊,把头转开,目光所极,西斜的阳光依然金辉四射,灼到了我的两目,泪水瞬间蓄满了眼眶。
乌蒙山,在即将降临的黄昏,取消了历史曾经辉煌的一面,把真实的现在写满高原。
责任编辑:易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