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6-05-14黄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情景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黄河

【摘 要】培养创新精神是赋予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宽松的情景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开放教学空间是核心;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根本保证。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教学情景;教学空间

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孕育着创新的继承,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程。它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求我们不要为现状束缚,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创新,不断追求完善、进步,不断标新立异,勇于创造,实现超越。

就美术教学而言,除了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外,主要还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打不开思维的局面,有一定局限性,学生学习索然无味,缺乏创新精神。然而美术教学本身作为美育教育可以提供创造精神发展的广阔空间,对于创造精神的培养极为有利,但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努力摸索其方法、途径。

一、创设宽松的情景,开展丰富的活动,奠定创新基础

良好的美术课教学情景,可以让小学生充分地、大胆地提出假设,进行质疑、问难。即使他们讲错了,也不要责怪他们。在他们畅所欲言中,或许有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这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努力创设宽松的情景。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面知识,更需要广泛的丰富的活动,特别是课外活动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美术教学强调实践活动,强调通过观察、绘画制作、学习,“教、学、做”合一。展开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它们拥有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有较多的思维的机会,为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提供丰富的题材。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观察大街小巷、公路、房屋建筑等。通过观察、写生,解决了课堂上不易理解的抽象的透视、重复、渐变、对称等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绘画色彩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学到一些创新思维方法,受到一定创新思维训练,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开放教学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归根结底要使学生学会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利于自己探索的空间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条件。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的意愿和态度,它决定了人们想不想创造,敢不敢创造的欲望和倾向性。创造性思维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决定了人们善不善于创造,能不能进行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启迪创造思维必须将学生引导到“探索—转化—创造”的路子上来。

1.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激发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对那些不敢生疑的学生在课后多与他们接近,与他们谈心,消除恐惧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和颜悦色,采用启发、点拔来叩开学生智慧之门。即使学生提出幼稚的疑问也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的一半。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不仅要做到想疑,而且要会生疑、解疑。教师应鼓励、启发、诱导学生提问,把质疑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首先要使学生“敢问”,再逐步培养其“善问”。

2.求异

人的创造主要依靠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无所谓求新,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要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让他们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题中生奇,奇中生趣。如《对称的美》一课中的蝴蝶制作。自然界中的蝴蝶可谓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学生在制作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蝴蝶翅膀的特点进行变异:可设计为方形、圆形、扇形、椭圆形……再装饰花纹,这样就设计制作出许多造型奇特、色彩和谐统一的美丽的蝴蝶纹样。

3.创造想象

想象是在客观刺激物的影响下,人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发展的过程,想象力越强,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培养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创造条件,训练和让学生展开丰富而神奇的想象。要丰富学生的表象,为想象提供基础,教师多利用挂图、范画、电教等手段,在学生头脑中积累丰富实际的表象,然后挖掘教材创造性因素,训练学生创造性想象。如《美观的花墙纸》一课中,让学生大胆想象,用几个单位纹样,设计出不同的骨式排列,形成美丽的四方连续纹样。再如《会动的机器人》一课,机器人对于学生是陌生的,但学生通过电视、图片的观察,通过想象、模拟,就会通过材料的组装、拼、贴而塑造出许多形体不一的机器人。教师在学生绘画、制作过程中不断鼓励,从而使学生大胆地想象,达到标新立异。

三、开展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

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的学生的学习,主观按照教师的计划,顺从教师的旨意,围绕统一的题目要求,追求统一的标准,千篇一律,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培养。为此,开展创新教育极为必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外活动中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对于学生的作品,提出的看法或建议,可能是不全面的,不够科学的,不实用的,甚至有点幼稚的,教师不要随便地、不负责任地加以全面否定,要保护其创新精神。

创造性个性品质决定人们是否自觉地、有效地发挥创造性精神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造个性品质的核心。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创新的氛围,树立创新的自信心,激化他们挑战、探索未知的欲望,培养顽强的意志。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使他们打破传统的思想,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充满自信的人。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想象,按自己的设想去探索。当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犯错,但允许学生犯错,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常规。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不要动辄就包办代替,要注意磨练他们的意志,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思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所以我们要设计好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让学生观察、绘画、制作,多思考,然后再创造性地运用。

总之,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也不是进行“教育”,而是激发主体“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促使其创新能力的自发形成。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美术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情景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例谈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