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质疑,开启探究之门

2016-05-14蒲进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疑语文教学探究

蒲进平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应构建适合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应先学会质疑。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从创设和谐的环境,足够的时间,精当适时的点拨,学会梳理、筛选,教给正确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善问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求强调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在质疑中探索求知乃是教学过程本质的客观反映,是教学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进行真正的探究阅读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学生质疑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让他树立自信;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交流,实在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讲明原因。这样,师生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时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获知渠道异常广阔,学生在某方面通过较多的学习积累,超过教师乃常有之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懂。有位学生说:“老师,‘借是需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应是‘诈箭,为什么要用‘借呢?”当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的问题时,我并没敷衍、搪塞。接下来,我说:“同学们,书上可明明用的是‘借啊!”这一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一个学生说:“两军对垒,运用策略,不能说是诈骗,不然诸葛亮怎么称得上是军事家呢?”又一学生说:“从现在法律的角度看,十万支箭并非一个小数目,诸葛亮犯了诈骗罪。”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不对,那也得分清什么时间,为谁服务呀!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这个‘借是合适的。”争辩声、议论声不断地传出。从以上可以看出,当学生提出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珍视学生的独到见解,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足够的自读时间是实现学生质疑的前提

阅读教学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在自读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中,新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的形式有自由读、同桌轮读、小组议论读等,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自由读时,多数学生只是感到“都督”、“惩罚”、“水寨”等几个生字、新词比较难读,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产生疑问。同桌轮读时,部分学生就有了疑问,如有的学生觉得“诸葛亮不用任何材料就能完成十万支箭的任务吗?”小组议论读时,学生的疑问就更多了:“‘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课题与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把船连起来,排成‘一字儿?”“诸葛亮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让告诉周瑜?”此课例的教学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充分自读的时间,营造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才使得一系列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潮水般地涌现出来。因此,只有给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善问习惯,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师精当适时的点拨是开启问题之门的钥匙

学生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理解课文、发现问题。许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较大的探究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及时进行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匆匆》第一自然段时,学生急于想知道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和惋惜,激起学生对时间的珍惜,教师作了适当点拨:“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谈了许多想法,其中有学生就提出了“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难道我们没有办法去留住它吗?”等贯穿全文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的点拨能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会梳理、筛选是学生找准问题的捷径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以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为主,而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又千差万别,这就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尽相同,面对学生提出的一大堆问题,如何进行筛选并确定探究的重点,需要师生共同协商。一般来说,不同的阅读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有层次、有侧重的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合并,找准各个环节的重点。阅读教学对问题分析、综合主要分三步:①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初读时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对自己认真思考无法解决的问题作好提交小组讨论的准备。②小组梳理、筛选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相互解决一些问题,各小组把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全班同学,师生一起来对问题进行探究、解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③合理补充阶段,有时学生可能提出超出课文内容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把这些问题放在课外解决;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拘泥于课文表面,教师应给予合理补充;对只是个别学生关心的问题,教师应适当进行个别处理,小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给正确的方法是学生学会质疑的有效途径

“授人以鱼,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学生在提问时,往往不知如何抓住要点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学会提问,形成能力。如结合课题进行提问;抓住文章的标点进行提问;抓住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对重点词句提问;抓住课文的矛盾处提问;结合课文的人文内容提问;抓住课文中的创新素材提问;在比较中提问;抓住人物的行为进行提问等等。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坚持多引导,多训练。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允许学生善于质疑,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突破陈规,摆脱教师、教材的权威,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才能使学生有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猜你喜欢

质疑语文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