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语文兴趣
2016-05-14代辉
【摘 要】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方法
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授《鸟的天堂》时,今天我先不当老师,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怎么当导游?导什么游?”话刚说出口,马上就有学生问道。“带大家畅游《鸟的天堂》啊”。我回答道,“这鸟的天堂说的就是一颗很大的榕树,它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对课的更有兴趣了。讲完课后,我让学生来当导游,大家兴趣很浓,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运用插图,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们深究课文的兴趣,所以对于插图的运用我是非常重视的。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语言优美流畅景色迷人。我先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走出课本,再现生活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通过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更加偏向于形象思维,这光靠教师讲课是不行的,还要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懂得语文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先给出一些常识性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呀?又有多少人生活居住在上面啊?我们的地球的各种资源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预习早已在课文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根据讨论得出自己的答案。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做一个小调查,并记录调查报告,调查身边的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找出这些污染的原因和造成污染的结果,最后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等学生做好这个调查报告,再趁热打铁,我指导学生们把自己的意见,写成广告向人们进行合理的宣传。整理完这些,再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些做法有什么效果,过了不久就有一些学生向我汇报说:“老师,我做调查的地方乱扔垃圾的少了,环境也好多了。”,有的学生说“我们调查的地方,践踏草坪的少了。”这时候学生兴致更加高涨,为自己正确的做法可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感到高兴。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就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师生换位,同教同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灌输”课本内容,学生学习是被动的,与现行教育体制背道而驰。新课改中,在对课程做出很大改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上面,要求学生不可以被动地接受课本的知识,而要主观的想学习、爱学习。为了可以做到这些,教师一周需要拿出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讲课的机会,要他们有针对性的学习语文。首先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备课,同时写出课程教案,这样一来为了把课讲好,学生就会努力吃透所学的课本。这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教师讲课的不容易,更加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讲课,让学生能够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有详细的了解,而且听课的学生也会学着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五、开展活动,拓宽空间
积极鼓励学生创新,不拘束他们,让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开展活动可以使语文课活起来,不能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让学生一边玩一边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终极目标。
在教授《狐假虎威》一课的时候,我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
式。课前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做一回“演员”表演《狐假虎威》。没想到,上课时学生竟准备得极其充分,对角色还做了头饰,虽然手法比较粗糙,但仍能看出孩子们的认真程度。他们不仅表演的有声有色,而且还添加了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老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把狐狸给吃掉的情节。还得出一个道理:像狐狸这种仗势欺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使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莉.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刘济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学策略,2010(05)
【作者简介】
代辉,汉语言文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