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一个卷入资本游戏的样本
2016-05-14冯善书
冯善书
不久前,一名在太行山上攀岩的年轻人因绳子绷断而从悬崖坠落身亡,未及与亲人见最后一面。这是当地一位专门采摘崖柏的农民,他没有燕子李三的绝世轻功,却敢于登上几百米高的悬崖,用生命来对赌一种市场上炙手可热、业内通称为崖柏的植物。如果绳子没有绷断,他一天下来所采摘的崖柏在山下可以卖个几千块钱。这对于一名没受过多少教育、又缺乏其他技能的农民来说,这样的收入的确非常可观。
植物学上的崖柏是一种濒危保护物种,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不过,文玩市场上热炒只是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侧柏。其年龄动辄数百上千年,油性和密度特别大。在五六年前,秦岭、太行、内蒙、川藏和鄂北一带的山农只是把它当成一般的柴木来烧火,从来未想过其还能像红木阴沉木一样登堂入室。
2012年,广东藏家冯渭首次把一座崖柏摆件带到北京大型文化博览会上展览,这是一根完整的天然崖柏,身材极度旋转扭曲,浑身散发出一股清静悠远的醇香。笔者曾到阳江“国之瑰宝”崖柏馆零距离接触过这座摆件,一眼望去就像腾空而起的巨龙,站在它前面,不禁有种灵魂震撼的感觉。
这次展览轰动全国,迅速提高了崖柏的知名度。有人接着翻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结合医学界人士的检验分析,有板有眼地论证出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医疗保健功能的奇材,引发资本疯狂收购,推动了崖柏的第一轮涨价。
2014年,以闽商为代表的一批炒家也开始大规模抢滩崖柏市场,以手串、链珠、挂牌、笔筒、手把件等更为精细化的商业操作方式,把崖柏从企业老板和文人为消费主体的高端文玩市场,成功推向了以中低端买家为消费主体的大众文玩市场。下游市场的井喷行情,再次推动了上游崖柏毛料价格的疯涨。
在商业平台,崖柏的价值差异很大。根据海拔高度、生长环境、陈化情况、外形香色的不同,精明的商家把崖柏严格细分为舍利料、骨料、沉水料、陈化瘤料、白粉料、水泥料、柴火料、红油料、黑油料等,不同说法互有交叉。玩家普遍认为,陈化越到位,香气越清醇,造型越奇美,密度越大,皮色越红老,纹路越精彩,力量感越强的,为之越好。
广州芳村是全国有名的崖柏集散地,笔者在那里亲眼看过,一块旋转夸张、外形飘逸的项级骨料,重量仅1.5斤,成交价高达3万元,明显贵过海南黄花梨。当然,也有一些只能用来搞雕刻或打粉的柴火料,论斤出售,便宜的可以讲到几十块钱。
商业价值高的崖柏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枯死在野外数百上千年方能把木质和形色气韵陈化稳定下来,而这类收藏级的崖柏存世量是极为稀缺的。有位河北的资深玩家陈先生曾经广泛调查过崖柏生长的大部分产区,他月初与笔者在东莞崖柏大玩家黄建明家里交流时就预言,现有资源顶多只够市场再消耗三年就会枯竭。
为了攫取超额暴利,一些不良商家早在两年前便已经开始在市场上以土柏、坡柏冒充崖柏卖给不懂行的买家。在广州华林市场,假崖柏手串、挂牌可谓泛滥于市。与此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商业价值,将其利益最大化,另一批商家开始在崖柏的深加工产业链上做文章,开发出崖柏香、崖柏精油、崖柏茶、崖柏酒等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这加快了对上游资源的消耗速度。
从开始的浑然不懂,到有了一定的商业和艺术眼光,一些农民在采柏的过程中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他们抛弃主业,简单装备一下就上山“寻宝”。大多数的农民,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攀岩训练,也不舍得购买价格较高、性能更有保障的安全设备。只要老天爷哪天心情不好,开个玩笑,他们就只能无条件地交出性命。产区的朋友告诉笔者,农民在山上铤而走险干一天,可以抵过山下干几年。只要能采到好料子,山下有大把的炒家拿着一捆捆的现金来跟他们收。正是有疯狂的资本推波助澜,加之当地林业监管对滥采滥伐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玩命上山的农民前仆后继,甚至越来越多。
经历2014年的投资过热之后,2015年的崖柏市场有所降温。然而,这只是短暂的调整。2016年初,大批来自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的玩家又开始到上游产地抢料,一度造成上游毛料的价格比下游市场还贵。
资深玩家陈先生曾对笔者感慨,当前我们还是在消费崖柏,以崖柏的苦难来取乐,等我们哪一天真正领略了崖柏的精神,才会来真正尊重和敬畏这种伟大的植物。